半島記者 王濱 通訊員 王琳
11月21日,在市北區第二文化館內,愛好京劇、腰鼓舞的市民像往常一樣正在忙著排練。專業劇團演出進社區、精品電影露天放映、歌舞劇院免費專場、文馨卡低價購票看電影……今年以來,市北區文化新聞出版局著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打造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模式,挖掘市北歷史文化底蘊。在一場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和一項項獨居特色的文化活動中,讓居民感受市北區城市溫度,享受精美的文化盛宴。
5000節公益課居民都有「藝術範」
「我們這個公益課堂聲樂合唱班還有不少學員被區文化館選中,成了區合唱團的成員。」家住宜陽路的林先生是水清溝街道文文化中心公益課堂的學員,他和鄰居們跟著老師練習聲樂合唱。林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公益課堂報了兩個學習班,周一、三、五在聲樂合唱班上課,周二周四學書法,一周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實。據介紹,作為2018年市北區政府實事之一,「文化惠民直通車」項目包含了公益課堂、文化演出、文化惠民一卡通等活動。其中的社區公益課堂項目,通過前期社會公開招標,確定了5家社會培訓機構負責今年的項目實施。根據全年5000節公益課計劃安排,聘請專家級教師授課任教。公益課堂內容分為合唱、舞蹈、茶藝、烹飪、剪紙、電子琴、氣功、交誼舞等課程,吸引了眾多社區居民參與。參與社區公益課堂項目的培訓教師數量約400人,社區公益課堂項目參訓數量約10萬人。
刷文馨卡8元能去影院看電影
「今年我們在社區文化廣場看了好幾場文藝演出和露天電影,天冷了,我還可以用文馨卡看8元錢一場的電影。「上周末,家住洛陽路街道的陳女士昨天剛用自己辦理的文馨卡,帶孫女在萬達影院看了一場8元錢的電影,這周末又和孫女約好了,要刷文馨卡花5元錢去逛博物館。據介紹,為豐富轄區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區文化品質,市北區文新局與轄區內的影院、博物館、書店和劇場合作,以一卡通的形式面向市北區居民提供優惠文化服務。居民看電影、逛博物館、購書享受政府補貼,促進文化消費。文馨卡自2017年5月推出以來,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計使用12萬人次。
市北文新局還組織青島歌舞劇院、青島京劇院、青島話劇院3家專業院團和5家有演出資質的社會團體,利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每周五至周日的晚間,在轄區21個街道,137個社區同時演出。演出總共150場,包括美聲、通俗、民族歌曲、現代舞、中國舞、歌伴舞、戲曲、器樂、曲藝、魔術、雜耍等文藝形式。社區文化廣場的50場公益電影,放映影院熱映的《紅海行動》《戰狼2》,還有孩子們喜歡的《大魚海棠》《大聖歸來》等動畫片。隨著天氣轉涼,50場室內劇場公益演出也相繼拉開序幕,專業演員給居民送上精彩的京劇、歌舞、兒童劇等表演。
「10分鐘文博圈」家門口逛博物館
為讓歷史文化遺存重現珍貴的文化,留住城區活的記憶。市北區挖掘區域特色歷史文化,打造了眾多主題內容豐富、模式多元的博物館,形成了博物館群帶,這些博物館串起了「十分鐘文博圈」,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輕鬆體驗參與,為居民提供一系列寓教於樂的文化歷史普及教育平臺。目前,市北區已有21座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文史館以及紀念館,博物館群共收藏有10萬餘件歷史珍品,每年逾百萬的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這些博物館既有社會開放類博物館,也有基層共享式博物館,一定程度滿足了多元化的社會需求。目前, 除啤酒博物館、紡織博物館、貝林自然博物館、道路交通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等企業運營較大規模的博物館外。博物館群還集結了多處市民個人收藏的社區博物館,其中,鋦工工藝博物館就是由延安路街道與民間手工藝傳人個人收藏共同籌建。同時,博物館進社區、博物館進校園活動上門為居民和學生介紹展品內含的傳統文化淵源,向人們傳播社會歷史文化知識。
文化惠民盛宴不間斷
從年初的蘿蔔元宵糖球會,到貫穿全年的「文化惠民直通車」,市北區文化惠民活動不間斷。今年9月,以「記憶市北、百姓舞臺」為主題的市北區群眾文化藝術節啟動。文化藝術節期間,包含街道專場演出22場、「影像市北」鏡頭裡的「昨天和今天」「午間60分、文化初體驗」「足跡市北」歷史文化街區健步行等文化專題活動、由居民自編自演的社區納涼晚會223場。街道社區專場中的優秀節目,將參加全區「文化之星」匯演,吸引了眾多居民踴躍參與。10月18日啟動的「Woo青島!城市創藝生活節」,更是讓居民近距離領略時尚文化。而在各個寫字樓推出的「午間60分文化初體驗」主題活動,則吸引了一眾白領們的熱情參與。非遺項目傳承人手把手教年輕白領們製作木版年畫、扎染、香囊等民間工藝品,,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