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企業確實不會給面試未通過的候選人發通知。不過也要分招聘渠道,一般情況對於內部推薦渠道和獵頭渠道推薦的候選人基本上都還是會給回復的,只是對於通過網站等途逕自己投遞簡歷的候選人,往往被拒後不會再另行通知。當然這也算不上什麼行業慣例,畢竟每個公司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和做法,有時企業負責人或者HR負責人、招聘負責人的理念也會對這事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在這件事上還真沒有統一的標準。
但是,面試未通過不通知,並非對候選人不尊重,更不是HR不專業,作為一個HR,從實際工作的角度來看,之所以不通知,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逐個通知的成本太高。就以我所供職的幾家公司實際的招聘情況來看,我們統計過平均每個職位,約有50-100人投遞簡歷(如果是校園招聘職位那就更多了),進入初面的約有8-10人,進入複試的約有3-5人,最後錄取的只有1-2人,如果每個都要回復的話,工作量無疑是很大的,即使是通過標準的郵件模板或簡訊模板通知,這個工作量也是不小的,工作量的背後就是時間成本和人工成本啊,這個企業當然要考慮的;
二、不好通知。中國的文化裡是比較注重面子的,拒絕別人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做這樣的事情,大家在心裡上天然是有一些排斥的,所以很多HR和面試官都不願意做,除非公司硬性規定,否則還真沒有幾個人主動去給候選人發拒信的,發一個兩個不難,難的是給每一個被拒的候選人都發,這個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堅持的;
三、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收到拒信的。對於收到拒信的人來說,他們真的會開心嗎?真的每個人都願意收到拒信嗎?不見得吧,曾有公司嘗試過給被拒的候選人發送拒信:「很遺憾的通知你,未能通過我司的面試 」,結果呢,就有候選人認為這是在傷口上撒鹽,回復了一堆很難聽的話;有候選人回信詢問面試未通過的原因,希望得到進一步的指導;還有候選人對自己未能應聘成功表示非常的不理解甚至是憤怒,要求公司給個說法,要面試官的聯繫方式,要求重新面試等等;總之,林子大了,什麼樣的人都有。
四、總有意外發生。職場上經常出現已經發了offer的候選人在入職前放鴿子,也有入職沒幾天就離職的情況發生,面對各種不確定的情形,保險的做法,當然是不給未被選中的候選人明確的答覆,因為有些候選人雖然不是那個最合適的,但是也很不錯,完全可以作為備選,這樣,一旦選定的候選人不能入職,企業至少還有其他候選人可用啊,說的難聽點,留個備胎嘛,如果急匆匆的把拒信都發出去了,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怎麼辦?順位的其他候選人都被拒了,連個備選的都沒了,這不是給自己挖坑嗎?
綜上,企業不給被拒的候選人發拒信,並非是不尊重候選人的表現,而是權衡利弊之後的一種折中做法。
一個成熟的職場人,要能夠更好的理解職場,理解他人,尤其是學會換位思考,要想想如果是候選人拒絕了公司的offer,他會主動給公司發郵件或者打電話說明嗎?就我十幾年的實踐觀察來看,絕大部分的候選人拒絕了offer就音信全無了,如果企業不主動去電詢問,壓根就沒有幾個會跟公司說明情況的,更別提主動來電或郵件告知的了,所以,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別總對自己很寬容,卻對別人很嚴格,那樣不好,只會讓自己活的很擰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