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風電裝備產業總值達137億元

2020-12-27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新能源裝備產業涵蓋範圍廣,包括風電裝備、太陽能、核能、儲能等產業。2019年,湘潭市新能源裝備產業實現產值265億元,其中,風電裝備產業總值達137億元,佔比52%,佔據新能源裝備產業鏈年產值的半壁江山。

瞄準風電市場的巨大潛力,挖掘風電企業的資源和技術優勢,湘潭市風電裝備產業成為新能源裝備產業中的「一枝獨秀」,也將成為今後新能源裝備產業鏈建設的突破點及重點。

大企業帶動「小巨人」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研製出我國第一臺300千瓦、600千瓦異步風力發電機,獲得中國機械工業技術進步獎。

湘電因此成為湘潭風電裝備產業起步之地、力量之源。

2006年,依託湘電雄厚的技術優勢,湘電風能註冊成立,成為湘電股份旗下專業從事大型風力發電裝備製造、安裝、維護以及風電整體解決方案系統提供商。經過十多年的創新發展,公司具備年產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三千臺的能力。

如今,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技術上,湘電風能都是湘潭風電裝備產業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2019年,公司產值為26億元。2020年,儘管面臨經濟下行和疫情影響的雙重壓力,公司卻逆勢而上,實現突破式增長。企業全年中標訂單達80億元,籤約訂單達70億元,排產訂單在45—50億元左右。

以湘電風能為龍頭,湘潭市目前共有40餘家風電及配套企業,覆蓋了風機整機設計與製造、零部件製造、風場開發與運維等風電行業的重點領域,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風電產業鏈條。

其中,不乏本地成長起來的「小巨人」企業。如崇德科技、金杯電工、世優電氣等。「公司最初是給湘電配套生產電磁線,現在,我們的產品已經走向世界。近年來,公司產值保持了每年10%的增速。」金杯電工相關負責人楊大為介紹。

湘潭市新能源裝備產業鏈辦公室負責人文平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深耕行業和市場的企業,湘潭風電裝備產業才會不斷發展壯大。

儘管風電裝備產業發展來勢不錯,但還存在本地配套能力不足的短板。與湘電風能往來較多的供應方有197家,其中湘潭只有24家。這些配套企業中,雖然具有電機和電氣兩個傳統優勢零部件生產,但一些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如葉片依靠國外公司設計、變頻器尚未實現本地配套、風電產業鏈基礎鑄件和鍛件等配套不足。

「今後,我們將大力引進與湘電風能核心配套且在湖南省有較大市場潛力的項目。比如變頻器、水冷器、高強度螺、偏航變槳驅動器等。」文平說,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產業鏈缺失環節的企業,提高核心部件的本地配套率。

科技創新增動能

崇德科技的車間內,工人們緊張作業,生產齒輪箱滑動軸承。該產品主要為西門子弗蘭德的風力發電機產品配套,2020年進行小批試製,將新增產值500萬元,明後年實行量產後,將新增產值1億元。

大功率風機對軸承產品的技術和質量要求非常高,能夠拿下這批訂單,崇德科技的實力可見一斑。10多年來,該企業專注於做軸承,已成為國內領先的軸承產品及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

崇德科技負責人黃穎認為,做大做強產業鏈,需要每個企業做專業的事,做好自己的產品。

做專業的事,做好產品,離不開創新驅動。以創新求發展,湘潭市一批風電裝備製造企業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龍頭企業湘電風能擁有國際領先的直驅式風電機組設計製造技術,一流的生產製造設備;金杯電工是全國前三的電磁線生產商;世優電氣是電氣控制系統專業公司,逐步形成國內領先的檢測體系……

「公司每年的研發經費投入達到總產值的5%以上。」湘電風能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分散式風電項目研發取得突破,預計2020年可實現示範應用。

金杯電工正大力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最終實現智能化無人,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我們注意到,風電裝備產業鏈非常注重創新鏈的建設。「湘潭有豐富的科教資源,我們以創新鏈為紐帶,大力激活產業鏈鏈上企業自主創新活力。」文平說。

湘電風能加大與湖南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程學院的合作,圍繞大型風電機組設計、製造、運行、維護等環節中涉及的重大理論與技術問題開展研發,突破了一批風電領域急需解決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崇德科技與湘潭大學、中南大學等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高等院校開展緊密合作。

創新鏈的構建不僅增強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也培養了創新人才,為風電裝備產業提供強大的動能。

陸「風」轉海「風」

在鞏固現有市場佔有率的同時,風電企業不斷瞄準風電產業發展的最前沿、新陣地,紛紛加快推進產品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不斷探索行業新興領域,致力於搶佔未來發展的新高地。大家普遍認為,海上風力發電、分布式風電、智慧風場建設、風電後市場運維服務、設備融資租賃服務等領域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將成為產業新一輪增長點。

隨著陸上風電接近飽和,海上風電已成為風電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市場巨大。早在幾年前,湘電風能便已向海上大功率風機轉型,技術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目前公司正在開發6—7MW低風速大掃風面積高性價比海上風電機組,推動8—10MW超大功率深遠海海上風電機組、12MW海上風電機組的預研。這些新產品新技術若研發成功,將突破國際上大功率風電核心技術的壟斷。

湘電風能相關負責人說,風機智能製造成為風電發展的重要趨勢,湘電風能將更加注重品質和效率,致力打造更聰明、更智能的風電機組,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

數據顯示,我國累計風電裝機已達1.88億千瓦,風電裝機臺數達到11萬臺,每年出質保的機組容量約2000萬千瓦,再加上老機組陸續接近經濟使用壽命以及開發商對風電場提質改造的需求,風電後市場備受關注。對比,湘電風能成立了專門的運維公司,市場規模和經濟效益逐年增長。

圍繞新的增長點,新能源裝備產業鏈辦公室也在積極謀劃,大力引進相關企業。2019年,風電裝備產業鏈引進了風電開發企業北京匯亮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風電葉片夾芯材料生產企業湖南伊索爾複合材料有限公司,電機系統集成的同方電氣有限公司等項目。2020年,有20個重大項目開工。在建市級及以上重點項目10個,年度完成投資21.39億元;新引進項目8個,總投資37.9億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填補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填補我區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11月26日,廣西首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在欽州開工建設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填補了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對推動北部灣地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廣西能源經濟協調發展和提升廣西高端裝備製造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標誌著欽州加快海上新能源基地建設進入嶄新階段。
  • 哈密風電裝備製造產業預計今年完成銷售額300多億元
    進入3月,哈密風電裝備企業緊緊抓住國家調整風電開發的機遇,發揮各自優勢,大力開拓市場,全力穩崗保生產,政府相關部門通過協調解決市場、運輸、人員返崗等問題,推出了多項惠企舉措,讓風電裝備產業發展更有韌勁,助力哈密工業全面復工。復工以來,在黨和政府各項政策扶持下,新疆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確保如期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
  • 中車株洲所風電產業年產值衝刺100億元
    克服多重不利影響,中車株洲所風電產業正在奮力衝刺100億元年產值。  多重壓力下,快速達產交付  今年來,受新冠疫情和行業「搶裝潮」的雙重影響,新能源產業風電板塊面臨嚴峻考驗,全行業都處於以供定產、以產定銷的緊張狀態。  市場需求強勢,產能卻出現瓶頸。
  • 150億元、100萬千瓦!這家海上風電「實力派」再落重要一子!
    中國船舶在海上風電布局再下一城!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12月10日,中國船舶集團(簡稱「中船集團」)旗下風電公司與遼寧省興城市政府舉行了中國船舶興城大型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及風電資源籤約儀式,項目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總包價格約150億元。
  • 深遠海正逐步成為風電產業新的「角鬥場」
    4月23日上午,青島藍谷管理局、山東中能融合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三方,在青島藍谷達成了青島深遠海海上風電融合示範風場項目開發協議,項目裝機達200萬千瓦,是全國首個國家級深遠海融合示範風電場項目。同日,華潤電力與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也舉行海上風電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協議也表示將共同探討共同建設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研究中心。
  • 華電重工籤下近10億元海上風電大單,風電業務進入快車道
    來源:華夏能源網作為中國能源裝備巨頭之一的華電重工(601226.SH),在2020年春天在風電業務上率先發力!本次9.76億元的合同金額,約佔華電重工最近一期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6.73%。華電重工表示,本合同的順利履行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有利於穩固公司海上風電業務市場地位,有利於提升公司海上風電業務的影響力。本次海上風電大合同的籤訂,是華電重工風電業務的延續。華電重工在近兩年發力海上風電業務,布局不斷。
  • 瓜州:風電裝備製造行業逐步回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孫海峰 通訊員朱丹丹走進瓜州縣北大橋高載能產業園區,裝滿風機塔筒的車輛正在整裝待發,這已經是酒鋼集團瓜州長城電力機械工程公司復工以來發出的第三批產品。隨著棄風限電率的降低、風電二期二批項目獲準實施,瓜州縣風電裝備製造行業逐步回暖,新能源裝備製造企業進入新一輪發展熱潮。在塔筒生產廠區,工人正忙碌著進行下料、打磨、組對、校圓、縱縫、環縫等,現場一片轟鳴聲。
  • 前三季度我市實施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84個,其中10億元以上重特大...
    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147億元,主要包括華威風電項目和華爾銳風電項目。目前,集控中心土建工程已封頂,開始室內裝修。海上工程6月1日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22根樁的沉樁施工(共計134根),今年計劃完成95根,計劃今年底併網200MW,累計完成投資額超50億元,2021年底前全部併網發電。兩個風電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年銷售收入20.4億元。
  • 喚得春風吹柳綠——湘潭市產業復甦記
    ……4月中旬,記者走進湘潭市多個企業和園區,探訪產業復甦與發展的「密碼」。受疫情影響,湘電風能的貨款回流變得緊張,需要補充流動資金,郵儲銀行湘潭市分行定製授信方案,快速完成業務受理,向企業放款1.8億元。「拿到這筆貸款後,企業就可以專心搞生產。今年我們要生產217套風電機組,運往6個省的12個風場,在『搶裝潮』結束前大幹一場。」湘電風能總經理譚文理說。
  • 山西發布風電、光伏製造業三年計劃
    兩個百億元產業 再造山西好「風」「光」  12月12日,據山西省工信廳消息,我省先後發布《山西省光伏製造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山西省風電裝備製造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 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質量檢驗中心將在陽江投入使用
    這不僅是國內唯一一個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同時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風機葉片檢測基地。記者 徐之焙:這裡是高新區的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我現在就在葉片檢測車間,站在這裡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車間真的非常大、非常寬闊。據我們了解,這個車間長180米,寬135米,可以滿足150米的葉片進行全尺寸試驗。
  • @風電人,你們想要的十四五風電「藏寶圖」來了!
    培育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立足廣西、面向東協的海上風電產業,以風電開發和配套產業鏈建設為重點,以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和海上風電產業園為核心,帶動風電裝備製造業及海上風電服務業集群發展,逐步形成「雙園三中心」發展布局。重點推進北部灣海上風電示範項目、海上風電和海上牧場試點項目、廣西北部灣海上風電基地、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園南寧風電科技園等骨幹項目建設。
  • 中交三航局發力深遠海域的海上風電安裝和運維裝備,佔國內海上風電...
    日前,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公布了最新《全球風能報告》:2019年,中國以1.98GW再次成為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最多的國家。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迅猛,沿海省市相繼擁有了海上風電場。相較於陸上,海上的施工難度要高很多,風電安裝船作為海上風電的核心裝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60天內,8.32GW+光伏、風電項目籤約,國家電投領跑
    據了解,酒泉市生態型智慧綜合能源產業集群項目是按照酒泉市委富民興隴走前列、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總體部署,在3-5年內建設融合生態循環型農牧業、環境友好型智慧綜合能源、清潔高效物流運輸業、相關裝備及新材料生產製造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集群,對促逬電力能源本地充分消納,並帶動當地生態文明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 預見2019:《2019年中國風電運維產業全景圖譜》
    設備運行管理:包括了風電設備的日常運行管理、輸變電設備的日常運行管理、定期和特殊的巡查檢視。   設備維護管理:包括定時檢修、日常巡檢和故障處理、大部件的改裝升級和維修更換。   風電運維產業上遊主要為各種風電設備整機廠商、風電配件商等;下遊主要為風力發電場及風力發電企業。
  • 北海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逾75億元
    據海關統計,2019年一季度北海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75.1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5.1%,進出口總值及增速分別位列廣西各地級市第四位(崇左、防城港、南寧之後)及第三位(崇左、河池之後)。
  • 2017中國風電產業50強出爐
    9月15日, 由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江蘇風力發電工程技術中心共同主辦,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南京風電裝備行業協會承辦的2017第十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南京落幕。本次會議吸引了國內外風電領域的開發商、整機商、零部件企業,以及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高校科研機構等200多家參會單位、500餘位代表,共謀中國風電產業的未來發展。
  • 前11月全省進出口總值1328.7億元
    12月19日,從太原海關傳來消息,11月份,我省進出口199億元,增長52.8%,月度進出口總值創2007年以來新高。今年前11個月,我省進出口總值1328.7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今年首次由負轉正。  我省進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得益於幾個原因。
  • 唐山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規上企業達到654家
    我市智能軌道交通裝備在全國率先啟動建設了集製造檢修、科技研發、綜合服務於一體的軌道交通創新發展中心,在京津冀地區率先規劃建設了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在行業內率先組建了覆蓋完整產業鏈條的唐山智能軌道交通產業聯盟。
  • 風電與LNG項目齊頭並進 如東綠色能源新城加速崛起
    截至目前,全縣已核准海上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380萬千瓦,項目總投資超過600億元。圍繞「十四五」綠色能源產業突破千億的目標,我縣正全力布局新能源與LNG兩大特色產業,通過促進產業鏈核心環節在空間上高度集聚,助推產業轉型升級,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