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感謝貧窮,我只會感謝拼命的自己

2020-10-20 思維燈泡
文/唐體清

對付貧窮要有勇氣,

忍受嘲笑要有勇氣,

正視自己營壘裡的敵對者也要有勇氣。

                     ——羅素《我的信仰》

1.兩張北大錄取通知書

最近,隨著大學錄取結果放榜結束,各大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紛紛寄往考生手中。當兩張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分別穿過炎炎夏日,寄達目的地時,雲南曲靖17歲男生崔慶濤,正在建築工地拌砂漿。而河北衡水18歲女生王心儀,則正在保定一家輔導機構打工。

17歲的崔慶濤家裡有一個讀高二的弟弟和一個念四年級的妹妹,為供三個孩子讀書,前些年崔慶濤的父母一直在昆明市嵩明縣幫人種大棚。直到今年,崔茂榮才回到者海鎮上的建築工地打工。崔茂榮夫婦每天在工地上工作十幾個小時,中午忙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身體因長年累月的體力勞動落下一些傷病。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4年,崔慶濤家所在的會澤縣因受昭通魯甸地震的影響,房子被毀壞。崔茂榮拿著政府補助的4萬元,又借了點錢,蓋了新房,可外債要還上幾年,崔茂榮現在最擔心的是天下大雨,耽誤掙到孩子們的學費。

王心儀出生在河北省貧困縣棗強縣,一個更加貧困的村子。家裡現在一共有六口人,兩個正在上學的弟弟、生活不能自理的外公、由於身體原因難以外出打工的母親、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斷斷續續的打工收入。

在她八歲那年,姥姥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一家人焦急慌亂,卻難以從拮据的手頭擠出更多的救命錢來。母親黑夜裡無助的哭泣,卻終究挽回不了病床上姥姥的生命,這是貧窮對她第一次露出猙獰的爪牙。後來由於家中治姥姥的病,欠下了一大筆外債,再沒有多餘的錢添置新的衣物。同學們嘲笑她磨壞的鞋子、老氣的衣服、奇怪的搭配……

在獲知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後,她曾寫下一篇名為「感謝貧窮」的文章,並在網上引發了熱烈討論。文章中寫道:「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2.真的應該感謝貧窮嗎?

古語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這種觀點認為:貧窮面前,可能會激發一些人心中的志氣,鍛鍊他們堅強的意志,促使他們更加上進來改變自身的命運。如北宋參知政事範仲淹,年少只能日食兩餐冷粥,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如西漢丞相匡衡,家中蠟燭都買不起,做下鑿壁偷光之事~

但真的是貧窮使人堅強向上嗎?

其實不過是本就堅強向上的人出生在了貧困的家庭罷了。不然貧窮的人佔了那麼多,為什麼世界還是嚴格遵守著二八定律,讓20%的富人掌握著社會80%的財富呢?

我們只看到貧窮催人奮發向上,可是,貧窮同樣讓人自卑而裹足不前啊;我們也許覺得富貴讓人驕奢淫逸、貪圖享樂,可是,同樣很多比我們優秀比我們家庭好的人比我們還努力啊。

你看亞投行首任行長金立群之女金刻羽,從小熟讀英文版莎士比亞,精通多門外語,鋼琴和單簧管技藝達到了專業級水平,而且還是英國最牛大學之一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最年輕的經濟學終身助教。

王心儀說:「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作為個人來說,她堅信著知識改變命運,看到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霾,照亮幼稚而懵懂的心,的確讓我們心生敬佩和敬仰;但從社會角度來說,對於媒體而言,過度鼓吹貧窮帶給人的好處,不是蠢就是壞。

這類家境貧寒,自身及其努力又基因突變的孩子不是沒有,但在人群中是極少數,所以有新聞報導的價值。可一片貧瘠的土地上大概率是種不出豐碩果實的,統計那些考入清北復交的學生數據,大部分也是中產之家的孩子。

從數據上看貧寒人家出身,幸運考上北大或其他重點大學的孩子,是真的太少了。

2013年,北京大學首次公布了該校的農村生源比例:招收本科生3154名,農村生比例達14.2%,較2012年還增長了1.7%。校方此舉,意在表示北大的農村生源比例在逐年增長,北大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然而反過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北大農村生源僅為14.2%」,這點讓人有些難以接受。所以有人發出「農村孩子還有多少能考入北大清華」等類似的疑問,引發「寒門難出貴子」的討論。此後,北大再未主動公布農村生源的比例。

但寒門子弟仍然要感謝高考制度,雖然自身家庭各方面資源都不行,但至少在高考的幾天內,大家都是靠血肉之軀在拼,還有一些勝算。當然拼的主體也是寒門和中產,權貴不玩這無聊的智力遊戲,你懂的!

等畢業後大家就會發現,這麼點公平大概是我們人生中能享受到的最大公平了。

3.很多差距不是靠努力就能彌補的

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這樣描述,低收入群體的孩子和高收入群體的孩子在後天教育資源上的差別: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農村教育行動計劃「是由史丹福大學、中國科學院等機構聯合發起的計劃,旨在關心中國農村兒童問題。他們的研究表明,農村地區的兒童在學前教育階段就已經比城市兒童落後一大截。

在一項針對4-5歲兒童啟蒙教育能力的測試中,農村兒童平均得分為64分,而城市兒童平均得分為100分(不是滿分)。得分為70分以下的兒童被認為沒有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做好準備,有57%的農村兒童和3%的城市兒童屬於此列。這不是智商的問題,事實上很多農村孩子根本就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

窮人家庭和富人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資是有天差地別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投入,還有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等。很多農村父母或是因為目光短視、或是因為生活所迫,往往一起外出打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交給了家裡的老人看管,成了留守兒童。

這些孩子享受的是落後的鄉村教育,農村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越來越差,稍有不錯的老師,一有機會都會選擇跳到城裡的學校去。在最缺乏自律的年紀,再加上沒有父母的監管,大多數鄉村孩子的命運可想而知。

學習的本質就是反人性的,沒有較早的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很難珍惜學習機會。

就老家我身邊的這一代90後而言,幸運的沒走上邪路,但也大多無心學習。這部分人大多去了外面電子廠打工,拿著一個月三千的工資,過著一眼看到頭的生活。不走運的人呢,往往因為打架,持刀搶劫早早進了監獄,將大好青春留在了看守所。

前段時間看完電影《我不是藥神》,裡面假藥販子張長林一句話,讓我出了電影院,站在昏黃路燈映照著的大街上,回味良久,遲遲難以忘懷。

「我賣藥這麼多年,我發現中國只有一種病治不好——窮病。」

貧窮給人帶來的局限是很可怕的,受限於父母的思維,受限於環境的惡劣,受限於資源的稀缺。

看到準大學生感謝貧窮,我只覺得寒門子弟逆襲的路還很長,貧窮真的沒有什麼好感謝的,只是作為一個受精卵無奈的處境,直面貧窮才有可能逆襲。

4.我們應該怎樣去儘量過好我們這一生

「命運」一說還是有它的道理,一個人出生的家庭和地方就是他的「命」,後天的經歷、遭遇的人和事,都是他的「運」。要改變命運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但也並非不可能。

首先,一定是思維上的轉變,意識到貧窮對我們的不利影響。

第一、出身貧困的人,因為物質上的匱乏,往往容易在小利益上斤斤計較。做事也經常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長遠影響。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太小」。要知道人的注意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整天把精力耗在類似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耗費了太多的心智,也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和資源。

格局寬廣的人是怎麼做的呢?當自己家人和鄰居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爭執的時候,老母修書告急,清朝宰相張延玉回復的是那首著名的詩:「千裡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第二、優質信息的匱乏,當你出身在邊遠山村,數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話,誰來啟發你對這個世界產生清晰的認知呢?尤其是對自身職業發展的認知,比方說:山區的父母、老師都只會教你好好讀書考大學,可是然後呢?

離開校園,步入職場和社會之後,和在學校裡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對於職業的了解與認識,為人處世之道、人脈與關係,等等,這些方面,窮人家的孩子往往都有著天然地不足,因為從小就沒有這方面意識,父母和老師們自身都無從知曉,更不用說有效地教導了。

至於那些直接的資源就更是匱乏得可憐了,你看,馬化騰的騰訊,最開始還是離不開他那個國企副總經理的老爸的指導和支持:「騰訊」之名據說就是出自馬化騰之父;騰訊的早期投資者,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也是馬化騰父親牽橋搭線引薦的。

第三、周圍環境的影響,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當你周圍都是一群不學無術的小混混時,整天邀約著你去抽菸喝酒打牌,不去就說你不合群,要揍你時,又有多少有志向的小朋友,能夠一直在隱忍中保持初心不改呢?畢竟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性格,三觀養成的最重要節點,很容易就被不良的外在環境所塑造,貽誤一生。

其次,是落實到行動上,儘可能削弱環境對我們的影響。

第一、要漸漸推倒自己具有小農階級屬性的三觀,突破保守、狹隘、自私、自卑的人際交往心理弱點。變得開放,包容,自信,更有同理心。畢竟真正等你進入社會,這個新的環境對你的評價維度不再只有學習成績,往往在社會中,「為人處世」也許是最需要考慮的。

第二、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挖掘有用的信息。對專業知識的渴求,可以利用網易雲課堂、混沌大學,甚至愛奇藝、B站這類渠道,學習一些優質課程。至於視野開闊,可以利用知乎瀏覽一下各行各業的基本情況,各色人士的經歷,也可以關注一些思維成長類公眾號,努力讓自己看問題視角更高。

第三、積極認識比自己優秀的人,並和他們形成聯繫。因為和這些人在一起,你才會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傾向性的加以改進。並通過資源互換獲得更多的機會與幫助。在這方面,1929年,由匈牙利作家Frigyes Karinthy提出了六度人脈理論,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六層以內的熟人鏈和任何其他人聯繫起來。通俗地講:「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雖然拼多多的假貨問題飽受詬病,但其創始人黃錚,除了本身能力過硬外,還的確是一個善於運用弱關係借勢成功逆襲的典型。

畢竟黃錚這位80後,也只是出身工人家庭,父母只有初中文化,黃錚卻靠自己高水平的計算機技術結識了網易丁磊,並藉機結識了段永平,孫彤宇,順豐王衛等一眾大佬。在他們的幫助下從巨頭京東、淘寶圍堵下殺出重圍,僅用了28個月,便讓拼多多赴美上市成功,創造了個人身家800億的神話。

結語

貧窮就是貧窮,貧窮不值得感謝。

對於個人而言,我們不能因貧窮而畏葸不前,因貧窮而自覺低人一等,但更不應安於貧窮或是自欺欺人;對於社會和媒體而言,也應當關注貧窮,但不是宣揚一種貧窮「高尚」,「感謝貧窮」的觀點,而是儘可能挖掘貧困的根源,並發揮媒體本應具備的作用和力量,幫助構建一個更加公正美好的世界。

我不會感謝貧窮,我只會感謝拼命努力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時評丨感謝貧窮:有點不改其樂的精神挺好的
    2018-07-30 15: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慄中西河北農村女孩王心儀,考上北大後寫了一些感謝貧窮的感想,刺痛不少人的神經。貧窮意味著匱乏、局限,怎麼可能有人會想感謝貧窮呢?「打死我也不會感謝貧窮」「貧窮並沒有什麼好感謝的,如果沒有貧窮,有良好的條件,可能她會更優秀」,噓聲四起。窮了怎麼辦?孔子常說「君子固窮」,比如有一次他跟人誇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改其樂是種什麼精神呢?說的不僅是窮,而是不管處在什麼境地,總要保持著樂觀,有點追求。
  • 不要感謝貧窮,寒門能出貴子,該感謝的是高考制度!
    王心儀在自己的日記裡這樣寫道: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那麼真的應該感謝貧窮嗎?真的是貧窮讓這些寒門孩子出人頭地了嗎?回答是否定的。
  • 「感謝貧窮」中的感謝用英語怎麼說
    近日,河北棗強女孩王心儀707分考入北大,她曾經寫過的一篇作文《感謝貧窮》經媒體報導後引發輿論熱議。其中有一段話這樣寫到「儘管貧窮刺傷了我的自尊,但仍想說:謝謝你!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感謝貧窮 ,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 北大學霸感謝貧窮的底氣,不是人人都有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這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一經發出,感動了許多網友↓↓
  • 感謝貧窮,不如感謝拼多多
    感謝貧窮,不如感謝拼多多 1最近,河北衡水一位女孩以707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學在收到北大的錄取通知書之後,寫了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文章歷數了貧窮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迷茫與折磨,狹窄了她的視野,刺傷了她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與此同時,家住雲南的崔慶濤在建築工地上同樣收到了來自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同樣是家境貧寒、生活困難,卻通過自身的努力成功考入名校。經過媒體的報導,王心儀、崔慶濤迅速成為寒門學子勵志的「網紅」。
  • 王心儀:感謝貧窮
    王心儀:感謝貧窮2018.07.30提筆時,我是有些許猶豫的。因為不知道該怎樣講起這個,關於我自己,關於貧窮,以及關於希望的故事。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縣棗強鎮新村。棗強縣是河北省貧困縣,人均收入極低。我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讀於棗強中學,小弟弟還在上幼兒園。一家人的生活僅靠這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 河北寒門姑娘王心儀:你最該感謝的不是貧窮
    可是我懂,她的「感謝貧窮」,感謝的並不是「貧窮」本身,而是她在貧窮環境中生長起來的沒有被壓垮的勁兒,是她在逆境中形成的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是她充滿希望的精神力量。然後又轉給身跟我說:「小時候做夢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可以什麼都買得起,我小時缺失的東西一定要在小外甥的身上補回來,我等這一天等太久了。」
  • 今天被這個說「感謝貧窮」的姑娘刷屏了!但她真正應該感謝的是自己
    提筆時,我是有些許猶豫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講起這個關於我自己、關於貧窮、以及關於希望的故事。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縣棗強鎮新村。棗強縣是河北省貧困縣,人均收入極低。我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讀於棗強小學,小弟弟還在上幼兒園。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 別讓過度解讀,毀了「感謝貧窮」的北大女孩
    女孩王心儀恐怕自己也沒有想到,一篇自主招生時的陳述《感謝貧窮》,會在網絡上掀起一場現象級討論,並且還因媒體的斷章取義,被一票網友進行了雲教育
  • 寒門貴子感謝貧窮,幣圈的傳銷大佬們也聲稱要感謝貧窮?
    時代不同了,貧窮並不能改變命運,那些明明有一身本領的寒門,沒有資金投資,怎麼實現財富?或許,待那一世芳華的流逝,才會迎來改變命運的契機。還記得《人民的名義》裡的祁同偉嗎?他就曾說過一句話:「我窮了三輩子,窮怕了」。為了贏得人脈資源,他娶了比自己大十歲的梁璐。
  • 王心儀應當感謝的是自己
    王蒙首先要感激自己的性格,當然他如果裝一裝,說一句「感激磨難」也是可以的。考取北大,窮與不窮都不是件容易事,王心儀首先應當感謝的是自己的智商。落生窮困之家,依然闖關成功,她其次應當感謝的是自己樂觀堅韌的性格。如果沒有考取北大,王心儀大概不會說這樣的豪言壯語,說了也沒人替她傳播,等於沒說。
  • 曾經「感謝貧窮」的北大女孩,參軍了!
    在文章中,她說:「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向上滑動閱讀全文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 面試官:你會感謝貧窮嗎?「95後」打了一個比喻,當場被錄用
    近日,關於一個高考生「感謝貧窮」的勵志故事在網上廣為傳頌:河北女孩王心儀,在2018年高考,以707分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她曾在文章中寫下「感謝貧窮」,「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感動無數人。
  • 不要感謝貧窮:女孩考上廈門大學,卻因貧窮無法入學
    她在一封信中寫道: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棗強縣是河北省貧困縣,人均收入極低。王心儀有兩個弟弟,一個在上中學,一個還在上幼兒園。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 最大的勵志謊言:感謝苦難
    有位大學生選手的演講打動了我。他在演講中提及了家庭和他的苦難生活。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聽過很多人說感謝苦難,因為苦難讓自己變得強大。但我此刻對苦難只有憎恨,沒有感謝。因為我還沒有戰勝它,沒有資格感謝它。要是我被它打倒了,怎麼會感謝呢?」這篇演講最後獲得了一等獎!我想評委們應該都是被選手的立意所打動了。
  • 憑什麼感謝傷害我的人,我只想感謝我自己
    經常聽到有人說,」感謝傷害我的人,因為他磨鍊了我的心志。感謝絆倒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的步伐。」從來都不是傷害我們的人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成長的是我們自己的不斷反思和堅強。對於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我只能說,抱歉,我憑什麼感激你?我做不到感謝,更做不到原諒,我連不恨你都做不到,無論事情過去多久,無論歲月磨平的任何稜角,那些傷害還是會刻在心裡,所以更不要指望我會感謝你,我會感謝的只有這個慢慢堅強起來的自己。
  • 明天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你正在為自己的明天努力著,也許有時候會感覺看不到盡頭,但你要相信,經過了這段時間的努力,你想要的,時間統統都會還給你。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沒有捷徑。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就是為適應社會做演練,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視野,為以後的工作積累下豐富的經驗。
  • 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郭茜
    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如期舉行,很遺憾因為國培沒能陪你們參加這次活動,那我就帶你們看一看美麗的河師大吧...去河師大學習的這段時間,課代表們都很認真負責,每周五晚上回家第一時間向我匯報本周的學習情況,讓我感動不已。雖然身在異鄉,但最讓我放心不下的還是這群孩子。
  • 曾經「感謝貧窮」考上北大的女孩,參軍了!
    她所寫的《感謝貧窮》一文,曾火爆網絡,無數人被她的樂觀打動,更被她的故事所感動。王心儀出生在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家中有兩個弟弟,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從小學開始,王心儀就主動幫爸爸媽媽承擔家務,餵雞割草、採摘棉花、放羊……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和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擔。
  • 那個707分考上北大的農村女孩,你最不應該感謝的就是貧窮!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感謝貧窮,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和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了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