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利弊共存,令家長揪心
自教育部發出延遲開學通知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響應教育部號召,堅決做好「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各地都轟轟烈烈開展了線上教學活動。
「線上教學」是網絡科技的必然產物,也是這個時代的新生事物,更是戰「疫」時期教學的權宜之計。線上教學自有它獨特的優勢,可以不受時間空間人數的限制,自由地開展教和學。但是線上教學同樣存在許多缺點,比如因家庭條件、學生學習自覺性、學習互動性等等限制,都會直接影響到線上教學的效果。
就是在學校課堂學習,一個班級幾十號學生,學習效果也是參差不齊的;更不要說線上學習,在沒人監督管理的情況下,學習效果自然更是千差萬別了。
學習效果的高低,電子產品對學生眼睛的損傷等等,都深深地揪著家長的心。
教育部要求,學校重點要關注四類學生的學習
不能說線上學習沒有效果。對條件較好的家庭,他們有著完善的網絡設施,線上學習效果肯定好;對自覺性較強的學生,學習效果也不錯;對家長管束要求嚴格的學生來說,效果不好都難。
但是對一部分學生線上教學的效果就很難說了,這類學生主要有以下四類:
本來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線上教學難以保證他們能正確理解學習內容。家庭條件不好,特別是農村家庭的學生,沒有完備網絡設施,如何保證他們正常學習?小學低年級學生並不適合線上學習。奮戰在戰「疫」一線,家裡沒人照顧的學生,很難保證基本的線上教學。教育部要求各地學校老師,特別關注這四類學生的學習,要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懷。
教育部的要求特別暖心,家長們紛紛表示,這下總算放心了
教育部的通知要求很及時,考慮很細緻,關心到每一個學生。教育部要求學校排摸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情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開學後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輔導教學,切不可「一刀切」,認為「線上教學」教過了就不再重教。這會嚴重損害以上四類學生的學習利益。
特別是在這場戰「疫」中,許多家長都奮戰在戰「疫」一線,比如醫護工作者、警察等等,他們為了整個社會的安寧、為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拋棄了小家、不顧在家的孩子,沒日沒夜抗「疫」。
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是人民的保護神;我們不應該讓英雄有後顧之憂,不應該讓英雄流血流汗還流淚。作為學校,就要全力關愛他們的孩子,這也是為戰「疫」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部的暖心通知要求,深入人心,各地各校所有老師,都應該嚴格執行教育部要求,做好每一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