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邢講健康」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豬肉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食材,不論是炒菜還是包餃子都非常美味,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離不開,最近我們這邊豬肉的價格有所回落,終於以2開頭了,在家做一頓紅燒肉或者叉燒肉,也不用那麼心疼了,豬肉攤上的生意紅火起來了。
大家在買豬肉的時候,你看到攤上一塊塊的豬肉有沒有蒙圈?也不知道挑哪一塊好,我注意到買豬肉說得最多的兩種就是五花肉和純瘦肉,估計大家對這兩塊肉也是比較熟悉,但不知道,其實選豬肉也是有講究的,豬身上的肉按部位不同,肥瘦有益,價格也不一樣,而且不同的部分吃法也不同,下面就用一張圖來告訴你如何辨別不同部位的豬肉,以後就不用去菜市場怕自己被騙了,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梅花肉
梅花肉即豬的上肩肉,據說每隻豬豬身上的這塊肉只有5、6斤,有20cm長,橫切面瘦肉佔90%,期間有數條細細的肥肉絲縱橫交錯,所以吃的時候特別嫩而且香,更是一點也不油膩,其肉質鮮美可口,久煮不老。
二:裡脊肉
裡脊肉主要位於豬的背部(即脊骨下面),與豬的大排骨相連。裡脊肉通常分為大裡脊和小裡脊,大裡脊就是大排骨相連的瘦肉,外側有筋覆蓋,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後就是裡脊肉,適合炒菜用。小裡脊是脊椎骨內側一條肌肉,比較少,很嫩,適合做湯。
三:臀尖肉
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一般可代替裡脊肉,多用於炸、熘、炒。
四:前排肉
前排肉又叫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內夾肥,肉質較嫩,適於作米粉肉、燉肉用。
五:五花肉
花肉又稱「三層肉」,位於豬的腹部,豬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這部分的瘦肉也最嫩且最多汁。上選的五花肉,以靠近前腿的腹前部分層比例最為完美,脂肪與瘦肉交織,色澤為粉紅。
六:坐臀肉
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但向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白切肉或回鍋肉用。
七:彈子肉
位於豬後腿上,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均為瘦肉,肉質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裡脊肉。適用於炒、煸、炸等。
八:前腿肉
前腿肉。也叫夾心肉、夾縫肉、前夾心。位於前腿上部,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於做餡和肉丸子。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適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湯。
九:後腿肉
豬腿肉是豬的腿部到後腿部分的肉。由於此部位皮厚、瘦肉多、筋多、膠質重,脂肪含量極少,因此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且是高維生素的豬肉。而且肥而不膩,適合炒,煮,燉,燒等各種烹飪方式,而且很多火腿腸就是選用的後腿肉。
最後,看完些你知道該怎麼去菜市場買肉了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今天的健康資訊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有更多的建議和想法,歡迎下方評論留言分享,小編每天會不定時的推送有關健康方面的資訊,還可以關注小編了解更多健康資訊~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