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類情形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 | 學習民法典之85

2021-01-07 澎湃新聞

一、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

第一條 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

第一條 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三、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

第二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除外。

1.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民事案件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施行前,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條的規定。

2.流押、流質條款的效力

第七條 民法典施行前,當事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或者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適用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條和第四百二十八條的規定。

3.無效合同的補正

第八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合同無效而適用民法典的規定合同有效的,適用民法典的相關規定。

4.提供格式條款未提示說明的合同效力認定

第九條 民法典施行前訂立的合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涉及格式條款效力認定的,適用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的規定。

5.起訴方式解除合同

第十條 民法典施行前,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而直接以提起訴訟方式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適用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

6.被繼承人寬恕

第十三條 民法典施行前,繼承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和第五項規定行為之一,對該繼承人是否喪失繼承權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

民法典施行前,受遺贈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之一,對受遺贈人是否喪失受遺贈權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規定。

四、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第三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或者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的除外。

1.自甘風險

第十六條 民法典施行前,受害人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到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

2.自助行為

第十七條 民法典施行前,受害人為保護自己合法權益採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措施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的規定。

3.好意同乘

第十八條 民法典施行前,因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

4.高空拋物

第十九條 民法典施行前,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的規定。

5.違約方終止合同

第十一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對方可以請求履行,但是有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係的,適用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6.保理合同

第十二條 民法典施行前訂立的保理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三編第十六章的規定。

7.第二順序繼承人的代位繼承

第十四條 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死亡,遺產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其兄弟姐妹的子女請求代位繼承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但是遺產已經在民法典施行前處理完畢的除外。

8.列印遺囑的效力

第十五條 民法典施行前,遺囑人以列印方式立的遺囑,當事人對該遺囑效力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但是遺產已經在民法典施行前處理完畢的除外。

來源:民事法律參考、法務之家

往 期 閱 讀

●普蘭店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大廳、執行事務中心大廳和信訪接待大廳疫情防控期間暫時關閉●

@當事人 足不出戶立案攻略

原標題:《4類情形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 | 學習民法典之85》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4類情形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
    民法典施行前,受遺贈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之一,對受遺贈人是否喪失受遺贈權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規定。四、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 最高法:4類情形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
    民法典施行前,受遺贈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之一,對受遺贈人是否喪失受遺贈權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規定。四、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 任生林:《民法典》溯及既往的標準及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為了貫徹實施《民法典》,對溯及既往的法律事實問題,總結出一套標準、四個方面:即有利溯及標準,三個有利、空白適用、既判力優於溯及力、跨法履行行為分段適用等內容,為今後制定其他民商事法律司法解釋提供了基本遵循。從這個意義講,《時間效力規定》具有創新性,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 《民法典》及司法解釋溯及力,只要不衝突仍可適用
    當然,儘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根據《立法法》第93條的規定,法律原則上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這在理論上被稱為「有利溯及」。
  • 六個具有溯及既往效力的民法典侵權責任規則
    6個具有溯及既往效力的規定,貫徹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則以及溯及適用的例外,對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價值。符合以上三個條件,就適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確定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規定》第16條:民法典施行前,受害人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到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原侵權責任法沒有規定自甘風險為免責事由,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關於自甘風險免責的規定屬於新增規定。
  • 民法典侵權責任規則溯及既往效力規定之解讀 | 民法典專欄
    由於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對自甘風險沒有規定,而民法典對此作出了新增規定,對民法典施行前的自甘風險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沒有明顯減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沒有增加當事人的法定義務,也沒有背離當事人的合理預期,反而能夠實現同案同判,統一法律適用尺度,因而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 學習民法典之68《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學習民法典之68《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2020-12-16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利明:一部及時配合《民法典》實施的重要司法解釋
    民法典施行之日,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等九部法律同時廢止,在此背景下,對於法律事實發生在民法典施行之前當事人在民法典施行之後提起訴訟的案件,應該如何正確適用法律就成為了人民法院切實實施民法典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事實上,對於民法典施行以前發生的、尚未審結的民事法律糾紛案件,民法典是否應當產生溯及既往的效力,也存在爭議。從域外經驗來看,這一問題通常是由專門的法律解決的。
  • 中國最高檢談民法典溯及既往效力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張素)民法典施行在即,原則上不發生溯及既往的效力,但這並非絕對原則。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7日在北京表示,依據相關法律或法理還存在可以溯及既往的例外情形。在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上,張雪樵說,一是「有利溯及」的例外,二是「法律漏洞補充」的例外。「有利溯及」來自立法法規定,指的是法律原則上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2020-11-18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的發布,探析舊司法解釋的效力兼論刑事司法解釋文件的溯及力問題
           關於司法解釋性質類文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問題,有觀點認為:最高司法機關不得超越法律的本來之意做出擴張解釋,因此解釋的內容不會超越社會成員的正當預期,溯及既往也就不會損害人們的信賴利益;也有觀點認為:法不溯及既往,應當從舊兼從輕。
  • 民法典侵權責任規則溯及既往效力規定解讀
    由於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對自甘風險沒有規定,而民法典對此作出了新增規定,對民法典施行前的自甘風險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沒有明顯減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沒有增加當事人的法定義務,也沒有背離當事人的合理預期,反而能夠實現同案同判,統一法律適用尺度,因而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 楊立新解讀民法典侵權責任規則溯及既往效力規定
    《規定》第16條規定:「民法典施行前,受害人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到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原侵權責任法沒有規定自甘風險為免責事由,但是在社會生活中經常出現自甘風險的爭議。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關於自甘風險免責的規定屬於新增規定,因而確認這一規定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 南開法院召開《民法典》研討會
    素有「三快」(說話快、反應快、結案快)之稱的張惟威法官代表民三庭,以商事審判為切入點,就民法典與商事法律融合銜接分享了全體民三庭法官的體會和想法。作為南開法院民事審判後起之秀的民二庭法官趙賀營,就《民法典》溯及力如何進一步明確,以及民事法律行為制度的健全等問題,結合中外法學論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普法| 民法典學習(4)新時代的人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源於風車水磨時代的《法國民法典》,因其對現代民法制度的「啟蒙」而著稱。來自工業化社會初期的《德國民法典》,以其邏輯嚴謹、體系周密而傳承。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民法典如何呼應時代,為人類法治文明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 學習民法典之68
    當然,儘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
  • 《民法典》施行後如何正確處理新舊法律的銜接與適用? | 學習民法典之53
    當然,儘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 根據《立法法》第93條的規定,法律原則上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這在理論上被稱為「有利溯及」。
  • ...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規定》既是關於民法典的第一部司法解釋,也是首個系統全面規定適用民事法律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和理論價值,必將有力保障民法典在人民法院的統一正確實施。 一、《規定》的出臺及時配合了民法典的實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
  • 中國發布丨最高法:準確適用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 推進民法典統一...
    中國網1月5日訊(記者 張豔玲)記者從最高法獲悉,4日,全國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以視頻方式召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周強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確保民法典正確貫徹實施。
  • 「民法典時間效力規定」第三條評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三條,通過「可以適用」這一表述,明確了空白追溯情況下法律適用的方法論性質,具有合理性。本文對該條加以評析,以利適用。  一、我國司法解釋對空白追溯的不同表述及性質差異  法無溯及力為原則,有溯及力為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