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談「雙循環」:堅定不移做大內循環是我們參與外循環的基礎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8月12日,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20武漢特別峰會開幕式在武漢·光谷舉行。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企業家都必須是好演員,其中演技之一就是年紀越大越說自己年輕。像我這種正年輕,就從來不說自己年輕。」年近70卻貌似50的郭廣昌表示,「大家都很焦慮,今年日子都不好過,企業家今年真的活得很不容易,尤其是武漢的企業家。」

郭廣昌對「內循環、外循環」雙循環理論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們說內循環、外循環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外循環不重要了。40年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取得這麼大的成績,開放參與全球經濟大循環是最重要的國運、國本之一。未來40年的發展,我相信也離不開外循環。」

「另一方面,堅定不移地做大國內循環是我們參與全球大循環的基礎,健康的國內經濟,巨大的國內市場,所有的國家、任何的企業都不敢也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這是我們外循環的基礎和依靠。」郭廣昌表示,「要更好地參加外循環,我們必須要開放我們的大門,讓更多的全球企業參加到中國的內循環當中來,內循環是外循環的一個有機組成,我們要參與外循環,必須要開放內循環,必須要遵守市場規則,必須更加自動、自覺地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全球的一些市場規則。」

「外循環在我看來是一種軟實力和硬實力,我們在全球的資源整合能力、整合資金的能力,對全球的人才吸引能力等等,其實我們還遠遠不夠。」

「客觀上現在的確逆全球化妖風不斷。但是中國人的智慧就在於化解,而不在於對抗。我們有這種智慧和能力去化解這些逆風。」郭廣昌表示,「全球很大,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朋友,我們應該更加地開放和包容。」

「一個開放的企業,一個開放的城市,一個開放的人,永遠是年輕的,不管你50歲還是70歲。」郭廣昌透露了自己的年輕秘訣。

以下為演講實錄:

郭廣昌:現在大家都很焦慮,今年的日子都不好過。企業家今年真的是得很不容易,尤其是在武漢的企業家。疫情當然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但其實大家在私下議論的時候,更多的是關注整個世界好像突然變了,尤其是中美關係。

作為企業工作者,我不是一個理論有造詣的人,最近學習了「雙循環理論」,內循環,外循環,所以從一個企業工作者的角度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很粗淺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個人覺得說外循環、內循環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外循環不重要。前40年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取得這麼大的成績,首我覺得開放,參與全球經濟大循環是最重要的根本之一,未來十幾年的發展我也相信離不開這條。就拿抗擊新冠疫情這個事情來說,在第一階段在座的各位企業家、全球的華人,用自己一切的力量全球買抗疫物資,支援武漢、支援國家,離不開全球的大家庭,包括海外友人也給我們做了很大的捐助、支持,我們不能忘了這點。在第二階段,我們也用各種手段和方式支援全球抗疫。包括我們也利用中國的產能,銷售抗疫物資到全球去。我們忠林書記、周市長也跟我講,武漢經濟二季度的復甦其中一個原因之一跟大健康有關,其中也跟有些全球需要的抗疫物資,我們進行全球銷售有關係,所以全球經濟的抗疫也離不開中國。

現在我覺得我們進入了抗疫的決戰階段,這個決戰階段我覺得就是要靠疫苗,在疫苗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更加離不開全球的合作。新冠疫苗這個事情對我們影響太大了,所以我相信任何一個理性國家的選擇,都不會放棄任何一種疫苗的可能性,我們不會在於說這個疫苗是中國產還是美國產,我們更關注的是這個疫苗能不能為更好的來抗擊新冠。我們不應該放棄任何一種可能性,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用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也就是意味著以目前的數據來說,任何一個疫苗都有失敗的可能,科學就是這麼的殘酷,它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我們唯一的選擇是不放棄任何一種可能,更不能放棄全球的合作。所以我感覺內循環、外循環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點思考,堅定不移地做大國內循環是我們參與全球大循環的一個基礎,健康的國民經濟、巨大的國內市場,所有的國家和企業都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這是我們外循環的基礎與考慮。最近我看到不少的跨國企業,包括像阿迪達斯在全球虧損很大,但在中國恢復很快。我個人也有個感覺,要更好的參加外循環的話,必須要開放我們的大門,讓更多的全球企業參加到中國的內循環當中來,內循環是外循環的一個有機組成,我們要參與外循環並要開放內循環,必須遵守市場規則,必須更加自動自覺的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全球的一些市場規則。

第三點我有一個感想,我們內循環要發展,的確還有很多的能力建設問題,其實我們要參與全球外循環,我們的能力更加不夠。我們參加外循環不僅僅是賣點東西到國外,並不是因為有錢可以收購點技術。外循環其實在我看來,是一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結合。我們在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整合資金的能力,對全球的人才吸引能力等,其實還遠遠不夠,而我覺得一個國家的這些能力恰恰應該是賦能在企業身上。美國、歐洲,尤其是美國為什麼強大,很大在於他具有一批在全球有技術優先、有話語權的強大的全球企業。所以我們要參加全球外循環,很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這樣的企業,我們這樣的企業不是太多了,而是還少了。所以復星集團我們也願意積極地努力做外循環的建設者。

第四現在客觀上的確逆全球化妖風不斷,有時候我們想開放人家不一定願意。但是我覺得中國人的智慧就在於化解,而不在於對抗。我們有這種智慧和能力去化解這些逆風,我覺得全球很大,除了美國、歐美和日本,還有發展中的印度和非洲,所以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朋友,我們應該更加的開放和包容。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應該更加負責任,我們作為一個企業我們應該更加遵守全球的規則、我們應該更加包容與開放,去跟全球最好的企業合作。昨天我說武漢在我心目當中,應該是跟上海、北京一樣的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在這樣的國際化的都市裡面,應該有全球性、國際化的醫院,應該有國際化的技術中心,應該有全球化的企業來治理,共生共融。所以一個開放的企業、一個開放的城市、一個開放的人,永遠是年輕的,不管你50歲,還是70歲。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郭廣昌:外循環是軟實力和硬實力的結合 復星願努力做外循環建設者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郭廣昌 8月12日(今天),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亞布力武漢特別峰會」上演講。就目前熱炒的「內外雙循環」之說,他認為,首先我們不要以為「外循環」不重要。在郭廣昌看來,外循環是一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結合。要參加全球外循環,要有一批在全球有技術優先、有話語權的強大的全球企業。郭廣昌表示,復星集團願意積極地努力做外循環的建設者。全球很大,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朋友,應更加的開放和包容。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應該更加負責任,作為一個企業更應遵守全球的規則,去跟全球最好的企業合作。
  • 郭廣昌:千萬不要覺得外循環不重要
    就目前熱炒的「內外雙循環」之說,他認為,首先我們不要以為「外循環」不重要。對外開放並參與全球經濟大循環,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以下是演講內容:現在大家都很焦慮,今年的日子都不好過。企業家今年真的是得很不容易,尤其是在武漢的企業家。
  • 復星CEO談郭廣昌:正在上海配合調查
    (原標題:復星CEO談郭廣昌:正在上海配合調查) 昨日18:00,
  • 經濟大家談|如何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過去,我們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與合作,大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現在,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0%,總體上進入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新階段。因此,在全球化重構的時代,我們在戰略和政策上必須進行調整。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閉關鎖國、閉門造車,並不意味著我國經濟不再重視國際經濟循環,經濟開始「內捲化」。
  • 如何解讀雙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解讀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順勢而為調整經濟發展路徑,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擴大內需,可以釋放巨大而持久的動能,推動全球經濟穩步復甦和增長。  劉鶴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
  • 【遴選政策理論】以國內大市場循環支撐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上
    他強調,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 臺灣學大陸搞島內「雙循環」?專家:不如參與到大陸「雙循環」謀發展
    而此時,島內有聲音提出有必要向大陸學習,臺灣也應探討在島內實施經濟「雙循環」的可能性。但大陸經濟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臺灣經濟規模偏小,產業門類不齊全,最好還是參與到大陸經濟的「雙循環」體系中來,以謀求經濟發展的空間。    23日,臺灣「全國工業總會」官網轉載了臺灣《工商時報》一篇社論,開門見山提出大陸正積極推動「雙循環」經濟發展,挖掘內部廣大市場和消費潛力。
  • 復星確認郭廣昌正協助調查 仍可參與決策
    公告  12月11日深夜,復星旗下A股上市公司復星醫藥(600196.SH)率先發布公告稱,經其了解,其共同實際控制人郭廣昌現正協助相關司法機關調查,目前可以以適當方式參與復星集團及上述公司重大事項之決策
  • 【理論微課堂】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他特別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複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還強調,「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深入理解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現實意義、科學路徑以及工作著力點等指明了方向。
  • 王一鳴:改革是關鍵 「雙循環」的本質不在內外 而在循環
    本報記者 張曉迪 北京報導「雙循環」已成為當前經濟發展領域的熱詞,在9月5日召開的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雙循環」的本質不在「內外」 而在循環本身。王一鳴認為,「雙循環」正是著眼於短期和中長期跨周期的結合,重點更是著眼於中長期,不僅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還包括:企業生產、產品、技術和供應鏈的循環;產業、城鄉、地區的循環;生產、分配、消費、流通、再生產過程的循環。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期,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有何深意?又該從哪裡下手開啟這場「循環之戰」?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整理了核心要點,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場由內而外的大循環。
  • 國內國際雙循環是相互促進的
    目前一些人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是新形勢下的閉關鎖國,這種理解是嚴重錯誤的。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再三強調,國內大循環,在本質上也是開放的,它與國際循環是相互促進、相互配合的。  有一些人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要簡單地解決我們目前遇到的外需不足的問題,要通過出口轉內銷等方式來實現,因此雙循環就是我們在國際產業鏈上要脫鉤。這個說法也是十分錯誤的。
  • 臺商議「十四五」規劃:以更大力度參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郭其鈺 攝中新網杭州12月5日電(記者 郭其鈺)12月4日,浙江在杭州向臺胞臺商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幫助臺商進一步了解「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支持臺商臺企參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共享大陸發展新機遇。多位臺商表示,「十四五」期間將以更大力度參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教授觀點 | 北大餘淼傑:發展「雙循環」重在內外聯動循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餘淼傑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是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工作。「儘管我們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只要堅定用『雙循環』來發展中國經濟,將能夠實現在危機中育先機,在大變局中開新局。」
  • 【21世紀經濟報導】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做中產階層的生意機會...
    6月28日,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導和路透社在內的媒體採訪,談中國和海外投資機會,以及復星未來的布局。到2015年底,復星在海外投資已超過300億美元,投資範圍涉及保險、房地產和旅遊相關資產,主要在歐洲和美國。郭廣昌表示,隨著中國中產階級人數的增加,給他們提供富足、健康和快樂的方法和方式,都存在巨大的商業機會。
  • 「雙循環」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在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除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等目標外,「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次錄入綱要,並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及市場的熱議。事實上,「雙循環」戰略在今年的高層會議中已經被多次強調。如何理解「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怎樣做好「雙循環相互促進」?
  • 觀點直擊|郭廣昌:我們如何定義復星國際?
    股價與否認多元化據現場顯示,此次業績會吸引較多投資者的到來,除了各大證券公司外,還有個人投資者,都對這家包羅萬象的企業充滿好奇。對此,郭廣昌表示,復星不是一個多元化的投資企業,而是聚焦於家庭消費的以科技引領的產業集團。為了成為這樣的集團,復星要強化投資、研發、地產開發能力。郭廣昌進一步解釋,定義一個產業或企業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我」出發,我是做地產的,我是做投資的,我是做醫藥的。
  • 建立循環產業體系,適應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構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央基於國內發展形勢、把握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重要戰略選擇,反映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致力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新型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是雙循環格局的核心和紐帶,也是推動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力量。
  • 王一鳴:「雙循環」的本質不是內外問題而是循環問題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在論壇上表示,「雙循環」的本質不是內外問題而是循環問題。怎麼讓它循環起來,關鍵在市場化改革。王一鳴表示,事實上,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中國內需的份額還在不斷上升。本來就是以內需為主導的內循環為主體,核心不是需求份額,核心是要把內循環通過市場化改革打通。
  • 內循環,外循環,看720雲VR如何助力經濟雙循環
    2020年作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年,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經濟更是提出了立足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方向。那麼,720VR的創作者們又可以在其中獲得哪些商業機會,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呢?其實早在今年廣交會上720VR就已經開始為國際外循環的經濟發展提供助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