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成都市三聖鄉江家堰村,付開明正在收割艾草。
晨霧中的艾草沾滿露水。太陽出來之前,付開明必須收割完畢,否則艾草將很快枯萎。
付開明將收割來的艾草搬到樹林中打捆準備出售。
付開明的艾草地就在這片晨霧中。
周圍鄰居都來幫忙,在樹林中綑紮艾草。
烈日之下,付開明的額頭上沁滿了汗水。
華西都市報記者楊濤 攝影報導
這幾天,成都三聖鄉江家堰村的付開明又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人們還有在門前掛菖蒲、艾草驅蟲闢邪的習俗。
付開明栽種了不到半畝的艾草,在端午之前採摘出售。端午期間賣艾草可以給他帶來5000多元的收入。「一年365天,就賣端午這兩天。」付開明說。
6月7日上午6點,天剛蒙蒙亮,62歲的付開明就和老伴騎著電瓶車來到艾草地,準備收割艾草。雖然已經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付開明還是耐不住寂寞,天天都到村上開荒種地。
6月7日是農曆五月初三,距離端午節還有兩天時間。鑽進艾草地,付開明很快就被半人多高的艾草淹沒。他彎腰下去,用刀從根部切割,不到10分鐘,一條工作通道就被打通,收割下的艾草鋪在空地上,再搬到小樹林綑紮。
以前的老鄰居也來幫忙,他們坐在樹林裡,將長短相近的艾草分類,再把三五根艾草匯成一把,用繩索綑紮。熱心的付開明還從家中帶來煮好的粽子,和前來幫忙的鄰居分享,大家一邊勞動一邊聊家長裡短,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年輕時候。
露水很快打溼了付開明的短袖,但收割工作必須在太陽升起之前完成,否則收割下來剛幾分鐘的艾草就會脫水枯萎,賣不了好價錢。艾草表面的絨毛一旦粘在身上,讓人奇癢無比,皮膚黝黑的付開明似乎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環境。
付開明告訴記者,艾草這類植物本身就有驅蚊的效果,所以不用打藥也可以長得很好。去年7月份種的艾草,今年和明年分別可以收一季,明年夏天又再栽。艾草的日常管理也很方便,偶爾進行人工除草就行。
對於付開明來說,艾草不僅可以給他提供一部分生活來源,其中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端午記憶。「小時候家裡人在房前屋後種植艾草,一是端午節那天自己用,二是可以摘一些趕場時候賣。」
62歲的付開明種植艾草已有8年時間,他說他還要繼續種下去。「我們這個歲數,做了一輩子農活,根本閒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