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教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教師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老師,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該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
要求:你認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到什麼呢?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選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試題分析:本題屬於新材料作文,結合題幹要求「你認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到什麼呢?」參考立意:①我們要學會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養成。②學會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曉生命的不可重複性。人不應無端地剝奪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級的生命。③對人的尊重,對宇宙的敬畏,成長為有人性的人。④做人是一切技能的前提條件和根本。⑤知識要為人類的文明進步服務。材料作文的寫作:1.寫議論文:(1)選擇某一角度,從材料中概括出寫作的論題或論點。(2)作文中最好出現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為寫作中的論據。(4)對材料要進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寫記敘文:(1)從材料中概括出寫作的中心。(2)圍繞中心,擬定文章的標題。(3)緊扣中心或題目寫作,防止跑題或偏離中心。(4)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要扣題目(中心),點題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現材料。本題即此審題,寫作即可。
【優秀作文】育人以德為先
「育人」的目的在於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 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從小就養成自尊、自強、積極進取、誠實守信、寬厚善良、為人正直、助人為樂、孝親敬長、勤勞節儉、富有責任感的優良美德;從小就成為一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人。而「成才」的目的在於業務技能的錘鍊,就是要讓學生從小夯實業務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增強業務能力,在實踐的磨練中,在優勝劣汰的經濟大潮中有生存能力,能創造財富。育人與成才到底孰輕孰重呢?陳毅元帥曾經說過:一個空軍飛行員,如果開不好飛機,那總不好吧;然而,飛機開得再好,開到敵人那邊去了,反過來打自己的國家,那就很糟了。這段話極為深入淺出。它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能,固然不好;無德,就更不好;才高而德缺,是災難。
教育究竟為了什麼?這位二戰中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提出的問題值得深思。教育不是為了培養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經濟學家,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人是頭等重要的事,人性是教育的精髓和根本。我們教育的使命應該在於「育人」而非「制器」,做人、情感、人性、人格的教育亦即人文德育,應佔有優先地位。我們要用美德佔據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在心靈裡播種上高尚人格的種子、人性的種子、博愛的種子。教師教不好學生一門課,影響的可能是學生某個方面的技能;教不會學生做人,沒有人性,就有可能毀掉學生的一生,因此,我們要把人性植入孩子的心田。肖川教授說:「我們教師面對的是一群鮮活的生命個體,是一個個對世界充滿新奇的心靈,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純真的東西植入孩子的心田, 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是我們教育價值最為完美的體現。」
然而,在現實的學校教育中,我們的教師卻表現出忽視學生人性教育的偏差: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這種「以分為本」取代「以人為本」的情況,只重學生一時的成績,忽視學生心靈的成長,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危害。
有人云:「德才兼備是能人,有德無才是庸人,有才無德會害人。」因此,我們的教育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接班人,就必須以人為本,育人以德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