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產生幻覺記憶?答案和每個人都有關!

2020-12-13 悟空科學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事實上,大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年人,都至少經歷過一次以上似曾相似的生活體驗,很多人也因此而百思不得其解。雖然人腦的記憶功能強大,但我們終究還是會遺忘很多可能並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所以,有時候自己都難以區分這樣的場景是否真的曾經真實存在過。

那麼,為什麼你會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看到熟悉的場景,是因為它曾在你的記憶力出現過、是人與生俱來的預知能力,還是你的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發生了錯亂?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讓很多人都意想不到,因為這樣的現象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幻覺意記憶在作怪,而處於青春期和更年期的人也更容易產生這樣的錯覺。

你的似曾相似感往往都是幻覺記憶

不可否認,生活中出現的極少一部分似曾相識的場景,的確是我們年少時或夢境中曾經出現過的。年少時不確定的記憶一般都出現在重回故裡的時候,身臨其境的確更容易喚起一些被人遺忘已久的珍貴記憶。

而夢境中的許多場景,都是現實生活中被壓制的情緒在釋放後所產生。它的再現有時是巧合,有時候則是潛意識引導的結果。但我們所有對未來的預想,都是建立在對現狀的推理基礎之上,而並不是我們真的天生就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都是幻覺記憶的功勞,它也被稱為「既視感」。客觀而言,幻覺記憶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且真實存在的生理現象,不同於一些無法進行合理解釋的「靈異事件」。

始於大腦聯想的幻覺記憶,便是那些曾經在我們腦海中浮現過的特定畫面。很多時候,當一個人對自己不曾經歷過的事情有似曾相似的感覺時,科學家們會將這樣的現象稱為海馬效應。而一個人之所以會產生幻覺記憶,其實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兩個系統發生了特殊的相互作用。

而形成幻覺記憶的這兩個大腦系統,它們分別是承載記憶功能的記憶系統,以及負責感知的直覺系統。所以,當科學家們對幻覺記憶進行研究分類的時候就發現,該過程不僅具備記憶的基本屬性,同時也體現了知覺的基本特徵。

幻覺記憶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普遍存在

沒錯,我們的大腦的確具有強大的功能,而每個人的記憶力也存在較大差異性。但是,由於我們每個人所處的環境都存在很多其他複雜因素,這讓我們的大腦接收了太多信息,以至於我們在存儲這些信息的時候偶爾會忽略其來源。而我們大腦中感到熟悉的記憶,有的是真實存在過的,而更多的部分都是虛幻的。

並且,我們的大腦很可能在沒有真實記憶的前提下,同樣給人營造出一種特別熟悉的錯覺。尤其是當一個人處於青春期、又或是更年期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會感到疑惑,其實是因為處於這兩個更為特殊時期的人,其體內的分泌情況會發生劇變,隨之而來的便是更活躍的情緒不穩定的狀態記憶。

通常情況下,所謂的似曾相似都會發生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之中,因為幻覺記憶所涉及的部分並不只是包含了記憶本身,同時還有知覺的混沌。簡單來說,每一個知覺信息的存儲都需要具體的生活場景。但由於當時的場景可能本身就較為複雜,所以,我們才會在自己都不經意的時候將信息傳遞給大腦,然後形成了一種無意識屬性的記憶內容。

但是,一旦我們進入到一個與之相關的特定場景之中,之前在我們無意識狀態下存儲的記憶便會突然浮現在我們的腦海,然後產生了似曾相似的感覺。而在所有幻覺記憶的表現中,相對來說有三種具體、且廣泛的幻覺記憶現象:

1.當你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記憶裡的自己從來沒有去過,但那裡的一切卻讓你覺得自己曾經去過;

2.你此刻所處環境中的人或事似乎曾經在某個時間經歷過,而這樣的熟悉感可能真的源自於曾經發生過,可能是在你涉獵的某些圖像信息中看到過的場景,也可能不過是自己在過去某個時間的想像罷了;

3.這是一種熟悉的感覺,一般較多地出現於一個人情緒失控的時候,起因可能只是某句話、或某件事所導致的內心不平。但此時的極端情緒會讓一個人產生很大的心理波動,讓一個人在情緒快要爆發的時候繼而產生這樣的感覺。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產生幻覺記憶?

事實上,只要一個人的大腦沒有任何病理性問題,那麼,當一個人壓力較大或感到疲憊的時候,便會較為容易出現幻覺記憶現象。生活中的每個人,即便是每天從周圍環境中接收到的信息就不計其數,然而,當我們經歷那些不同的事情之時,便很可能會在無意識的時候形成了很多情景性記憶。

也就是說,往往都是在我們自己都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大腦就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中存放了一些特定場景下的某些特徵信息,並在我們突然進入一個新場景的時候被調動。雖然,大部分人都曾在生活中經歷過幻覺記憶這樣的體驗,但「似曾相似」的感覺並不會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保持相同的頻次出現。

首先,我們可以從年齡這個層面來進行分析,我們會隨著年齡的增大(更年期除外),越來越少地感受到這種似曾相似的生活體驗。通常情況下,一個人一生中幻覺記憶發生次數最多的時期是當我們處於青少年階段的時候,次之則是當一個人處於更年期的時候。

為什麼這樣說呢?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生活內容往往都會變得更加單調而反覆,少了很多年輕時期的心理狀態和活動行為。並且,此時的我們隨著心智的成熟,同時也變得更能處理好潛意識中可能存在的矛盾衝突。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曾表示,一個擁有超強想像力的人,或是長期在外旅行的人往往更容易體驗到似曾相似的感覺。

相關焦點

  • 幻覺是怎麼產生的?沒人能說清
    隨著調查的展開、劇情的深入,觀眾才意識到,所有的劇情都是男主的幻覺。而陪他演戲則是他的主治醫生的治療方法。  這部電影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讓正常人深陷到精神疾病患者的幻覺中,真正感受到對於患者來說,幻覺和真實難以分辨。例如:丹尼爾會感覺周圍的人都想害他,並信以為真,採取相應的行動,但其實是「對空動作」。  「感覺是外部和內部共同驅動的世界。」
  • 幻覺是怎麼產生的? 沒人能說清
    這部電影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讓正常人深陷到精神疾病患者的幻覺中,真正感受到對於患者來說,幻覺和真實難以分辨。例如:丹尼爾會感覺周圍的人都想害他,並信以為真,採取相應的行動,但其實是「對空動作」。  「感覺是外部和內部共同驅動的世界。」上文提到的小鼠試驗論文中寫道:破壞了這些平衡會導致知覺缺陷和幻覺……幻覺是大腦的信息和真實世界的矛盾與不符,但產生機理並不明晰。
  • 幻覺
    研究表明,人在八九歲以前是不會產生這種「記憶幻覺」的,它的頻發期大約在10到30歲之間,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又會漸漸消失。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它的出現很有可能與大腦發育的過程有關。就像同樣神秘莫測、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肚子疼一樣(我不是在開玩笑,因為光憑「肚子疼」這一條症狀,你完全無法推測出確切的病因),「記憶幻覺」也可能有著許多的潛在誘因。
  • 靈異事件是人的幻覺?華航怪異事件,低沉哭泣聲為何至今都沒答案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一個人在夜晚,行走在路上,總是感覺後面有人跟著,甚至有人說,鬼是存在的,但是事實告訴了我們,這就是心理狀態引發的,可能不同的人,走在同一個比較「陰暗」的角落,會產生不同的狀態,這就是心理產生的,所以這就是心理上的一種恐怖狀態,自己都無法解釋的「靈異事件」。下面這張圖,你看看是不是有幻覺出現?
  • 人在疲倦時容易產生幻覺,常見幻覺有6種,你遇到過哪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關於幻覺這兩個字,在我們的古代歷史,或者是西方的故事當中,有相當多的幻覺介紹,而在這些介紹當中,經常都是通過幻術使人產生幻覺,比如說在我國的古代神話當中,就經常會有人施展幻術來迷惑他人的心智,使其產生幻覺,認為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世外桃源。
  • 實驗表明:感知錯覺與幻覺如何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
    答案可以有很多很多,比如我是父親、丈夫、朋友、工程師、乘客、還是患者?你是父親,事實是因為你有兒子;你是丈夫,事實是因為你有妻子;你是乘客,事實是因為你在車上。因此,所有以為的你是誰,都取決於其它事實,包括你自娘胎裡掉下來的第一天起所面對與經歷的現實。離開了這一切事實,你是誰?什麼都不是!
  • 關於幻覺、超自然現象和意識狀態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在通常所說的幻覺狀態下,外部客觀刺激和內部虛假刺激其實是同時作用於知覺層,這會引發什麼樣的效應呢?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通過深入分析二者對知覺層作用的相對強弱關係的變化,可以揭示不同幻覺狀態的特徵,並對所謂的超自然現象作出科學的解讀。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我們這裡所討論的幻覺的強弱並不是指某項刺激的強弱程度(比如強烈的視覺衝擊),而是指整體虛幻場景的完整性、統一性和逼真性。
  • 研究人員發現6種常見幻覺,多數人都遇到過,你遇到過哪個?
    相信幻覺兩個字,不少人都熟悉,在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或是西方魔幻故事中都有幻覺出現的一幕,有的或被法術所影響,而有的或是被魔法所影響,中幻覺的人會覺得很痛苦,但施展幻覺術的人卻會覺得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幻覺的形成和大腦有關?
  • 長期抑鬱會給人留下「人格傷疤「|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誘發抑鬱症?
    每個長期抑鬱的人,體驗到抑鬱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 根據抑鬱的素質—壓力模型,確實有一些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抑鬱的侵擾。我們稱這群人有抑鬱的易感性。 那麼來看看,究竟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抑鬱呢?
  • 考研英語雙語閱讀:怎樣讓自己產生幻覺?
    考研英語雙語閱讀:怎樣讓自己產生幻覺?The human brain is a remarkable thing.
  • 為何睡覺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亂七八糟的夢?科學家:或與記憶有關
    相信在我們睡眠過程中都會遇到過這種經歷,就是在沒有意識的狀態下,大腦卻能夠浮現出有意識狀態下的場景,有時候還會被這種場景被驚醒,這就是夢境,每個人都經歷過做夢,有的人經常美夢,有的人卻經常做噩夢,夢境到底是如何產生的,目前存在兩個說法。
  • 行走人間,那些讓人焦慮的問題,答案都在心裡
    有關懷疑:與其諮詢別人討取答案,不如審視內心找到答案。生活中,很多人喜歡諮詢別人,如果自己去百度尋找借鑑還好,那樣經過思考篩選,有了成功的機會。最怕的是自己根本不想,不去探索答案,總是想在別人的回答中找心裡安慰,那不是找答案,是找安慰。
  • 人為什麼會做夢?科學家發現,夢境和記憶有關
    其實,這一切和我們的記憶有關。 記憶 我們知道,我們的記憶被儲存在大腦裡,但記憶又分為陳述性記憶和非陳述性記憶。
  • 南寧一女子隆鼻失敗產生幻覺 報警稱被人追殺
    廣西新聞網南寧訊(記者劉治理)7月4日凌晨,南寧市高新派出所接到一個自稱被人追殺的報警電話。警方出警發現,原來是一名女子隆鼻失敗後產生了幻覺。隨後,警方通知女子家屬,一起將其送往醫院治療。當日零時30分許,南寧市科園大道一小區有一女子報警,稱自己的好朋友被人追殺,現在在其家中避難。民警接到報警後,來到該小區報警者的房子裡,發現其中一名女子20多歲,面容姣好,但鼻子卻塌了下去。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名叫小平(化名)的女子的鼻頭明顯爛掉了。小平的朋友介紹,小平特別愛美,前不久在南寧一私人美容院整容。
  • Brain: 帕金森病患者幻覺產生的神經機制|腦科學頂刊導讀79期
    通過使用Cox回歸,比較了格列酮或DPP4抑制劑和/或GLP-1受體激動劑治療的個體與使用其他抗糖尿病藥物治療的個體的帕金森病風險。對胰島素使用者的結果分別進行分析。與對照組帕金森病發病率(每年10/10000人)相比,調整後的結果顯示,使用格列酮與帕金森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但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使用DPP4抑制劑和GLP-1模擬藥與帕金森病的發病呈負相關。
  • 心理學:加拿大心理學家曾做「感覺剝奪實驗」,一半人出現幻覺
    感覺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但它無時無刻不發生在我們每個正常人的身上。實驗對象是用高額報酬招募來的大學生,他們每天要做的事是24小時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時間儘可能長,可以吃飯、上厠所,但是感官都被加以嚴格限制。每個實驗參與者都單獨待在一個小的隔離室內,戴上可以透進光線但是不能看到東西的半透明眼罩,戴上紙板做的套袖和棉布做的手套,頭枕在塑料泡沫做成的U形枕頭上,只能通過操作機械取得食物和飲料。這樣,他們的視覺、聽覺與觸覺等都處於限制之中。
  • 穴位養生堂「科普」失智患者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呢?
    如果狀況極為嚴重,這些想法可能會讓患者感到恐懼,並抗拒接受所有的照護和幫助。失智症患者偶爾會產生令人煩惱的古怪想法,他不但牢牢記住這些想法,而且堅持自己的想法沒錯。他們或許會堅稱這個地方不是自己的住處;已經去世的人仍然活著並且就要來看他;或某位同住的人是個陌生人,可能具有危險性。有時患者會堅持她的丈夫並非她的丈夫,只是個長得像她丈夫的騙子。
  • 6種常見的幻覺,多數人都遇到過,它們可能是一種預兆
    在一些以古代傳說和神話為題材的電影裡,幻術是一種富有異域特色的法術,它來源於西域,通常會給人造成難以擺脫的幻覺。雖然現實中這種幻術並非真實存在,但是人確實會出現幻覺,這表現為自己感覺看到了某些東西,但跟別人說的時候旁人卻表示什麼都沒看到;自己隱約聽到一些聲音,旁人也說沒有聽到。
  • 精神障礙病人眼中的世界,那些幻覺讓人覺得恐怖又搞笑
    哪裡有小孩,我沒看到呀」「就在坐在桌子上啊,穿著白衣服的小孩,你沒看到嗎」好了,別說了……我知道她肯定又出現幻覺了,但我怎麼感覺病房有點涼嗖嗖的呢……完全聊不下去了,於是叮囑她跟小孩聊天的時候小聲一點,趕緊溜了溜了。
  • 痴呆風險與性格有關:焦慮、情緒化的人更容易患大腦疾病
    原創 Chris Melore 阿爾茨海默病一項新研究發現焦慮和喜怒無常的人在晚年更容易受到腦損傷的影響。《StudyFinds》官網9月30日消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大腦中無數的細胞和神經元可能會受到有害纏結和斑塊堆積的攻擊。這種幹擾是痴呆的常見原因,破壞了許多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當科學家們繼續研究痴呆症的治療方法時,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你的個性可能是你擁有的最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