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高效利用課上45分鐘的技巧」。
同學們現在來回憶一下,自己課上會不會有如下情況,有的話,自行「對號入座」啊:東張西望、不注意聽老師講課;心不在焉、「身在曹營心在漢」、對教師講的內容不感興趣;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提的問題和同伴的回答漠不關心等等。這些都是課上效率低下的表現。
課上沒把握住,課下就會惡性循環。第一,作業不懂、不會,會做錯。「3張12元,一張不就是4元嗎?可為什麼不對呢?難道是我前面一步錯了?......」,課上講過的數學題,作業裡遇到,苦思冥想還是無解。
第二,考試成績飛速下降。就是因為課上沒注意聽,沒有學好新知識,考試遇到類似的題也解不出來。久而久之,成績下滑。只能看著上課注意力集中的學生成績飛速上升。
你們看看身邊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一定都是上課認真聽講的孩子。這些同學都有哪些共同點呢或者說上課認真聽講,好處在哪呢?
第一,「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在上課認真的同學眼裡,學習是很好玩的。他們會發現「水火也是可以相容的」。這樣慢慢的,學習就成了一件很快樂的事。
第二,顯得更自信。認真聽課了,好好思考了,成績自然就上去了,家長和老師的獎勵就會很多,慢慢的人就會顯得很自信。大家看下,身邊的同學是不是這樣的?
除了以上好處之外,同學們有沒有算過,上課時間佔到了學習活動的多少呢?我們來算一筆帳,以初中為例,每學期上五六百節課,一年就是一千多節課,這樣一來上課時間就佔到了學習活動的80%以上。如果你沒把握住這80%的時間,再想學習好基本就不可能了。所以要想高效利用課上的45分鐘,掌握以下4方面的技巧就十分必要了。
第一、會聽。上課要聽老師講課的要點,很多老師上課前都會先講明。比如物理課「力的三要素」這一節,老師會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那這三點就是本節課的要點。此外,還要聽老師講課的思路和方法。比如語文課,分析小說,老師會告訴我們要從人物、環境、情節三個要素入手。
第二、會想。課上要跟上老師的思路。化學老師教了「汽化」現象的定義後,你在課上就要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汽化」現象呢?哦,原來「衣服曬乾」、「太陽出來,霧氣散開」這些都是「汽化」。
第三,會說。課上既要動腦,還要動口。自己想想。老師講的一些知識,讓我來說的話,我會不會轉述;老師如果要朗讀課文,我就起來讀;老師如果提問,我就積極舉手回答。
第四、會記。課上除了聽、想、說之外,而且還要學會記筆記。有些同學喜歡把老師講的東西,一字不漏的寫下來,但無暇思考;有些同學僅顧聽,不願思考一下,聽而無味;也有的只顧著想,忘了聽,或記筆記。這些都不利於上課的效果。有經驗的同學會一邊聽一邊想,當聽到重點的內容或老師補充教科書上沒有的材料就簡要地記一下,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