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現一塊肥沃的土地,在此定居,建造了巴比倫城。後來日子漸漸好起來,他們決定修築一座通天的高塔。因為大家語言相通,修建的過程很順利。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之後,不允許凡人達到自己的高度,於是決定讓人間的語言發生混亂。因為語言不通,無法交流,人類之間的誤解開始了,通天塔也就沒建成。
這個故事中,最初大家說同樣的語言,就能互相理解對方要表達的意思;後來語言不同,溝通對象接收不到信息,自然就無法溝通。
風靡日本的人氣溝通課程——《換位溝通:掌握關鍵對話的技巧》,作者山本昭生從事溝通技巧培訓工作30年,將通過這本書,教你用最簡單的方法掌握高效溝通的技巧,用對方的邏輯,說服對方。
換位思考:掌握溝通藝術的基礎和「捷徑」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從聽者的角度出發思考並溝通。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因為「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一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假如跟溝通對象說話時總是以自己為中心,那麼對方很可能聽不進去,這樣後續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補救性工作。
稻盛和夫說過,「思維方式」之所以最重要,在於它有方向性,就是說「思維方式」有好有壞。根據「思維方式」的不同,有的人往好的方向發揮,而有的人卻往壞的方向發揮。換位思考就是思維方式,是支撐溝通技巧的基礎;沒有換位思考意識的支撐,溝通技巧只是一種「技巧」,談不上是「溝通」。
如何做到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書中提出,從「立場」和「時間」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要具備強烈的以對方為中心的意識。通過以下兩個方法,培養換位思考的能力。
進行辯證思考訓練,考慮問題時不要片面地強調自己的主張和看法,應辯證地從對方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辯證訓練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對待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這樣才能逐漸培養「雙面思考」的能力或「多面思考」的能力。
重視對方的時間感覺,樹立相關意識。為了避免聽者在聽的過程中會分心,或是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解說,我們要儘量把自己要表述問題的時長控制在1分鐘之內。
1分鐘說話法的三種類型
在廣告界有這樣的說法:在15秒的廣告中,「只能傳達一條信息,否則根本無法傳達想要表達的信息」。
同廣告一樣,1分鐘說話法是講所要講述的內容,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有效減輕聽者的負擔,對講話者來說,這種方法也容易掌握。
簡潔法:寒暄語+姓名+內容+姓名+寒暄語
簡潔法是1分鐘說話法的基礎,又被稱為「三明治」法。這種方法沒有囉唆的開場白,直切主題,結尾也是簡單總結一下,遇到需要發言的突發狀況也能較快地應對。
緊湊型三部分構成法:寒暄語+姓名+點題+展開+總結+姓名+寒暄語
緊湊型是把簡潔法的內容再細分成點題、展開、總結。在開始溝通時,最初的10秒是吸引對方注意力的關鍵,講話者要把握好兩個要素,一個是外表和印象,在開始交流之前語言以外 交流已經開始了,要給對方一個好的印象,外表至關重要。另一個是點題的方法。
有效的點題方法有5種:態度和藹可親,努力博得對方的好感,拉近距離。從與現場有關的話題講起。直接從結論講起。使用簡短的小例子揭示主題。從問題入手講起。
三角腳本法:寒暄語+姓名+想說的話+主要內容+理由、具體事例+姓名+寒暄語 (結論優先)
三角腳本法有3個要點:能用一句話概括的意見或主張(20字左右)主要內容(在1分鐘內講1~2點為宜)理由或具體事例最後再重申一遍第一點,總結前面內容。
這個方法比較適用於講話者想要明確地表達意見或想法的情況,包括會議發言、口頭報告、日常聯繫等。
做好充分的準備
溝通成功與否,「九成取決於準備工作,一成取決於臨場發揮」。
很多人認為自己站在眾人面前講話容易緊張,一緊張就怕出差錯。《換位溝通》這本書裡認為,緊張是你已經做好準備的信號,做好充分的準備是治療緊張的特效藥。
《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德國球隊以前給人的印象是體能好,但是技術粗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人經過長期的探索,發明了一種肌肉疊加訓練,把體能和技術很好的結合起來。在2012-2013 歐冠決賽半決賽首回合拜仁對陣巴薩,面對以技術見長的巴薩,拜仁卻沒吃虧,這是因為拜仁不僅重視技術,也重視體能。這支拜仁也是很多人的「初戀」。
在做溝通的準備工作時也是同樣的道理,先找出導致自己緊張的原因,再去了解聽眾的情況。隨書附贈的實操與進階手冊能幫助我們自我檢查。
結語
山本昭生的這本《換位溝通》,總結了一套「換位溝通」的簡單方法,即使是溝通小白也能輕易上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