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給別人的孩子去比,因為孩子與孩子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不要拿孩子去跟別的孩子去比,有多少現實中的父母總是喜歡拿著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的孩子對比,這無非就是對自己孩子的一種傷害。現實中有的孩子懂事,而自己的孩子稍微調皮一點,父母們就會說,你看看某某某人家多懂事啊。
還有就是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而自己的父母總是喜歡拿班裡學習好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對比,這樣嚴重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攀比,指的是那些消極的伴隨著有情緒性的心理障礙的比較,這樣會使整個的思維陷入一個死角,產生最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自我肯定或者是否定。那麼現實中的父母為什麼那麼愛比較呢?
1;父母愛面子,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有的父母呢非常的愛面子,特別是在親朋好友的面前,如果自己比不過別人,就希望從孩子的身上賺回來。孩子一定要做到最好,和別人的孩子相比的時候不能輸,其實這是在給孩子一種壓力。更是在把愛面子的這種情緒灌輸到自己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去跟自己爭面子,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可以不公平的事情。孩子是自己愛情的結晶,而不是拿來攀比的工具。
2;其實有時候父母都不知道自己要比什麼,就是很焦慮。在父母的心裡,可能沒有什麼具體的一件事情是值得比較的,但是因為看著別人孩子就覺得很焦慮,不管適不適合孩子的發展,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都要比一比,而對於這種比較來說,父母無非是在複製別人的成功而強加給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況並沒有考慮到自己孩子的成長需要,更沒有設身處地的為自己的孩子想一想。
3;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個努力的方向。其實有時候父母是知道的,有些教育方式不適合自己的孩子,但是還是要忍不住的讓孩子去看到好孩子的優點,希望孩子去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優點和缺點的,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不要讓這種比較破壞了我們孩子原來的純真。孩子也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讓自己有一個努力的方向。父母的這種攀比心理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這種比較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從而失去自信心。
父母看別人的孩子都是好的,可是看著自己的孩子卻怎麼都不喜歡,這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最大的傷害。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喜歡的是別人的孩子,而不喜歡自己。父母一直忽略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卻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點,殊不知別人孩子優點的光環下也是有許多缺點的。不要把目光總是停留在別人孩子的發光點上,因為只是想一想。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是有不足的,不要讓孩子產生挫敗感,要讓孩子肯定自己是最棒的。父母的比較,會讓孩子失去自己。
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在尋求自我的過程,在比較下長大的孩子,自然也就不會那麼快了,因為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什麼,而父母給予孩子的,總是喜歡別人家的孩子,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其實每一個孩子的性格是不同的,所以在他們的生長路上必然有許多差異的存在,俗話說的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與其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對比,倒不如這樣做;首先放大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貼上一個你不行,你不能這樣的標籤,那麼孩子就會在自己的內心放大這個標籤,無疑是給孩子一個不肯定。
不要強求,改變孩子的個性,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是與這個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的,所以我們要接納孩子原本的個性,這才是進步的一個前提。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獨一無二的成長。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都是世上的唯一,人生的愛好不同,沒有必要去做任何的比較。
只有讓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生活方式。首先父母們要知道,別人再好是別人的,自己的孩子再不好也是自己的,我們要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其實人無完人,每個人呢都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即便是看到了孩子的不足,也要讓孩子接受和肯定真實的自己。我們的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這一條路,我們不能一直陪伴著他,只有在他的身後一直鼓勵和引導他,讓他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人生之路。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