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媽媽問貓爸:「我兒子今年4歲,從小到大我都有意識地培養他守規矩,可是孩子最近特別不守規矩,我知道吼他會對他有傷害,可是生氣憋著不說對我自己也有傷害,我現在總是在忍耐和發飆的邊緣徘徊,我應該怎麼辦呢?
貓爸家也有個7歲神獸,也經常經歷上面這種情景,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經驗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言傳身教,言出必行
育人先育己,父母如果想要孩子遵守規則,自己就要遵守,否則這個規則就是無用的。舉例來說,父母給孩子定的規則每次只能看30分鐘手機,但是自己卻整天抱著手機看,那樣孩子能服氣嗎?
貓爸的女兒就曾經質問過我:「憑什麼你可以天天躺在那裡一直看手機,我卻只能看30分鐘呢?」對於孩子來,父母是自己的榜樣,是規則的制定人,如果父母都不遵守,都說話不算話,那孩子能服氣和遵守嗎?
父母還要善於用同理心來理解孩子,我小時候特別聽爺爺的話,因為爺爺很疼我很關心我,爸爸媽媽經常很忙,或忙於工作或忙於娛樂,對於我的事情,他們總是會說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他們根本不理解我,所以小時候我從本能上就排斥他們。
所以父母如果想讓孩子聽話,遵守規矩,同理心真的非常重要。當孩子不遵守規矩的時候,一定要先問孩子為什麼那樣做,就像上面手機的例子一樣,孩子可能因為你不遵守規則,所以他才不遵守規則的,如果你理解了孩子,跟孩子共同遵守,我想孩子以後肯定會更願意聽你的話。
指明方向,在行動中確立規則
舉例來說,孩子們總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當父母看到滿牆的顏料肯怒火中燒,甚至會大聲地責罵孩子。而此時的孩子只會害怕或者生氣,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那他就無法真正吸取教訓。
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告訴孩子錯在哪裡,告訴孩子為什麼牆上不可以亂塗亂畫。生活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多事情他並不知道是對是錯,這就需要父母耐心的去引導,並通過具體的事例給孩子確立規矩,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規則雖然重要,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更重要。父母千萬不要把武斷的命令式語言經常放在嘴邊,天天告訴孩子這也不準那也不準。父母需要傳達給孩子的一個信息是:即使你犯了錯誤,即使你的行為我不喜歡,但我依然愛你,不會嫌棄你、討厭你。父母既要溫暖地對待孩子還要堅決地讓孩子遵守規則。
最後,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是父母和孩子互相成長的過程。願父母們都學會戒吼戒躁,學會善待自己的孩子,因為這也是在善待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