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師們對媽媽非要讓他坐在那個有洞的小椅子上或者帶個小座墊圈的馬桶上,感覺到非常的不理解,甚至覺得非常愚蠢。
但是為了讓媽媽開心,還是會偶爾配合坐在上面。可能會有一次,大部分因為碰巧,他便在馬桶裡或便盆上排除大便,他看到媽媽無比的開心,不停的誇讚他:「好孩子,好寶寶」。
他也會被媽媽的情緒感染,覺得像是做出了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當然不明白為什麼這個東西會讓媽媽如此高興。
慢慢的,正是由於魔法師們對因果關係的理解,他們逐漸知道他需要接觸便盆椅讓媽媽開心,也能通過探索發現便盆椅裡的東西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
自己創造出來的寶貝,太神奇了! 魔法師們覺得排洩物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好奇又很珍惜。
我們覺得很荒唐,但是又無法解釋的很清楚,沒有辦法讓他理解那是大便而已,髒,臭,應該立刻讓之脫離視線。
由於他能在排便椅子上排出大便這件事能讓媽媽開心,就像送出禮物一樣,他覺得他創造了一件禮物送給媽媽,媽媽才那樣開心。
於是,我們一邊讚賞孩子能在便盆上成功排便,表現的好像便盆裡的東西非常珍貴非常有價值,然後我們又冷漠把它衝進下水道。
可是魔法師們真的很費解,他們會盯著馬桶看好久,不明白他創造的寶貝怎麼一下子就被衝走了,消失不見,怎麼看也看不回來。
有的魔法師認為自己創造的寶貝被以如此奇怪的方式對待,非常受打擊。
有的魔法師甚至會認為馬桶裡住著一個妖怪,專門吃自己創造的寶貝,下次有可能不願再坐在便盆椅上。
在2歲魔法師的眼裡,衝水馬桶為這種處理方式增添了瘋狂神秘的色彩,無論我們認為衝水馬桶有多麼方便,魔法師們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馬桶裡住著一個妖怪,那麼他寧願在褲子裡拉也不會願意去坐在馬桶上。
如果站在魔法師的角度上,用他們的思維來理解排便訓練的過程,我們就能幫助孩子,理解而不是增加他們的障礙,所以用便盆椅比用衝水馬桶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而且便盆椅子需要讓魔法師們的腳接觸到地面,否則他們會擔心自己會不會隨時掉下來。
即使這樣,對於一個活潑好動的魔法師來說,讓他坐在那裡好幾分鐘安靜的排便,太困難了。
一旦魔法師們發出排便的信號後,媽媽會立刻變身飛毛腿超人,把他們按在便盆上。
我們正在跟魔法師的身體機制發生對抗,因為我們正在用行動或語言要求魔法師們延遲排便,這種過程會讓魔法師們莫名的焦慮,而魔法師們對於是否能夠及時坐到便盆上也感到焦慮不已,因為這需要他們的括約肌發育成熟,而在兩歲魔法師階段,幾乎是不可能的。
真的就沒有對策了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了解魔法師的內心世界和發育特點後,媽媽們就會做出智慧的選擇啦!
首先,我們要教會魔法師學會發出排便的信號。
比如聲音或是語言,每當魔法師們發出魔法信號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及時鼓勵,表示對這個過程的興趣。
多次重複後,他會剛剛好有一天發出聲音或語言告訴我們要排便了,那麼這一步就小小成功了。
其次,建立因果聯繫,建立排便和排便地點的因果聯繫。
發出信號後,我們用溫柔平和的語言建議孩子坐在便盆上,而不是急躁的抓他過去,即使在他坐上去之前已經排便了,但是他慢慢就會了解排便和排便地點的關係。
依然多次重複後,總會有一次,魔法師發出排便信號後,我們帶他過去,讓他自己走到那兒,脫下褲子,他好奇又興奮的發現大便掉到便盆裡,我們高興,他被我們的情緒所感染,也覺得很高興。這樣,第二步就算完成啦!
最後,魔法師們排便訓練與媽媽合作成功與失敗反覆交替,媽媽們要堅持去鼓勵,提醒,稱讚。
魔法師之所以成為魔法師,是因為他們被原始思維統治,理性思維尚未發育成熟。
很可能一會記得發出排便的魔法信號,一會就會沉浸在玩耍的樂趣中,反反覆覆。又或者第一天願意使用便盆,第二天又不願意用了。
因為魔法師們才是自己大便的主人,所以他們會控制最終的排便時間和地點。
如果不理解魔法師們學會延遲排便並控制迫切的排便需要是多麼難,我們很容易就失去耐心。
因為正常情況下,魔法師們膀胱控制的排便訓練就會需要花幾個月時間,而且訓練會有反覆,直到魔法師到4歲後才能穩定下來。
如果一開始就要求魔法師們控制自己的生理需要,魔法師會因為害怕不控制排便就會受到懲罰才有可能學會控制,為了避免出現可怕的結果,魔法師們需要非常努力的去保持這種控制,因此,他就會在其他方面出現問題,比如睡覺障礙,行為障礙或者飲食障礙。
所以,對於魔法師們的排便訓練,我們需要去理解他們,鼓勵他們,也需要減少對他們的排便成功的期待,進展的更慢一些,給孩子更多的安慰,往往這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