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躺在柔軟的床上失眠時,往往有這麼一個疑問:我們狩獵採集野果的祖先連個房子都沒有,為什麼在洞穴裡圍著火堆就能夠享受8小時的黃金睡眠?
首先,是在現代的電子設備對人大腦的誘惑力太強。原始人結束一天的打獵活動後頂多會在火堆前發發呆。在現代人用手機電腦瘋狂追網劇、燒烤KTV之前,人類肯定至少有8小時的深度洞穴睡眠對吧?
當然,科學家沒有時間機器來窺視我們的祖先夜生活到底是什麼樣,所以他們做了件事情來試圖理解什麼是「自然」睡眠:他們研究了非洲和玻利維亞三個前工業化社會的睡眠模式。他們找了94個目標人來觀察那些沒有受到電燈、智慧型手機、夜店等現代生活的幹擾的人,這些都是我們睡眠不足的原因。
最後發現,排出各種地理和文化差異,他們相對健康但是平均一天也只有6.4小時的睡眠(冬天多睡一個小時)。生活在坦尚尼亞北部的哈扎人、生活在玻利維亞的提斯曼人、居住在納米比亞的土著人、這3類遠現代人幫助科學家重新認識了田園式前現代睡眠的一些觀念:
這些人幾乎從不午睡。他們不會在天黑的時候制定睡眠計劃。通常他們在日落後3小時20分就鍾入睡,日出前醒來,這樣他們會睡一整夜。這些睡眠模式的結果是:幾乎沒有人患有失眠症。在他們的語言中沒有可以形容失眠的詞彙。大多數人睡在戶外或者小的棚屋裡。相比之下,現代人擁有可調床、催眠音樂和數不清的床單等現代便利設施——只能說我們睡個好覺太太太難了。
據估計48%的人偶爾會失眠;22%的人說他們每晚都會失眠。睡眠不足不僅令人心煩意亂而且很亞健康。它與各種健康問題有關,如肥胖、糖尿病、抑鬱症和心血管疾病。它從整體上限制了我們的精神和身體在白天的發揮狀態。相比之下,這些原始人一般都很健康。他們很少有高血壓和肥胖的問題。不過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換做是我在大草原上追著獅子跑一天,回到家馬上也會睡過去…
那麼究竟有什麼不同?這可能與睡眠質量有關,不要在乎你睡了幾個小時;睡眠質量比體長更重要。與其數時間不如休息一下。如果你想增加睡眠的質量,遵循睡眠醫生的以下建議:鍛鍊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重,減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入量,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和睡覺。
還有一個重要發現是,主要調節睡眠模式的不是光線,而是原始人的茅草屋和山洞裡每天大自然溫度的周期變化。對於現代混凝土隔熱建築這有點困難,除非你開著窗戶睡覺。總之排除電子產品的幹擾、每天保證充足的運動是健康高質量睡眠的2個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