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禁新型毒品「浴鹽」 可出現食人慾望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A Delaware senator praised pending legislation proposing a nationwide ban on "bath salts," a dangerous synthetic drug that's on the 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ight have led to the recent attack in Miami where a man allegedly ate off 80 percent of a homeless man's face.

"Dangerous drugs like bath salts are terrorizing our communities and destroying lives," Democratic Sen. Chris Coons said in a statement Monday. "Stricter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stem the growing prevalence of bath salts and other new designer drugs."

The number of calls to poison centers concerning "bath salts" rose 6,138 in 2011 from 304 in 2010,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ison Control Centers. More than 1,000 calls have been made so far this year.

These so-called bath salt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cleansing products, are an inexpensive, synthetic, super-charged form of speed. The drug consists of a potpourri of constantly changing chemicals, three of which -- mephedrone, MDPV and methylone -- were banned last year by the US Drug Enforcement Agency.

Bath salts are still easily available online, though, and come in brand names such as "Purple Wave," "Zoom" or "Cloud Nine." A 50-milligram packet sells for $25 to $50.

The drugs create a condition police have come to call an "excited delirium" that makes users paranoid, violent and unpredictable. Miami police last month shot and killed a man who was allegedly feasting on the face of another homeless man in a daylight attack on a busy highway.

Police are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drugs found in bath salts were in the alleged attacker's system. This case is not the first time police have had to respond to people high on the drug committing illegal acts or exhibiting dangerous behavior.

In most cases, the active ingredient found in bath salts is a chemical known as MDPV. As far as the effects they have, bath salts are 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timulant that acts something like a mix of methamphetamine and cocaine. They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dopamine and norepinephrine levels in the human brain in two dangerous ways.

It's a dangerous situation, leading to a high that some drug abuse experts describe as up to 13 times more potent than cocaine. The altered mental status it brings can lead to panic attacks, agitation, paranoia, hallucinations and violent behavior.

(Read by Brian Salter. Brian Salter is a journalist at the China Daily Website.)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

(Agencies)

一名德拉瓦州參議員稱將推動在全美範圍內禁止毒品「浴鹽」的立法行動。這種危險的合成毒品的使用在美國呈上升趨勢,而且可能是導致近日邁阿密「啃臉案」的罪魁禍首。在這起案件中,罪犯咬掉了另一名流浪漢面部的80%。

民主黨參議員克裡斯-庫恩斯本周一在聲明中說,「像『浴鹽』這類危險毒品正在威脅我們的社區並摧毀生命。我們必須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以遏止日益盛行的『浴鹽』及其它新型致幻藥。」

根據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協會的數據,有關「浴鹽」的諮詢求助電話已由2010年的304個上升至2011年的6138個。迄今為止今年也已超過1000個。

這些所謂的「浴鹽」與清潔產品不同,是一種合成的超級加倍脫氧麻黃鹼,費用低廉。「浴鹽」含有不斷變化的化學混合物,其中三種成分(甲氧麻黃酮、搖頭丸、亞甲基雙氧甲基卡西酮)去年已被美國緝毒署禁止。

但是「浴鹽」仍然可以輕易在網上買到,而且被冠以「紫色浪潮」、「熱情|」、或者「極樂心境」等名稱。一包重量為50毫克的「浴鹽」售價為25美元至50美元。

警方稱,這種藥物會造成一種「極度精神錯亂」的情況,使用者會出現妄想狂、暴力和難以預料行為。邁阿密警方上月開槍打死了一名男子。據稱他白天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攻擊並啃掉一名流浪漢近80%的面部。

警方正在調查,「浴鹽」中含有的毒品是否出現在犯罪者的體內。這已經不是警方首次發現熱衷於「浴鹽」的人犯罪或者表現出危險行為了。

在大多數案件中,「浴鹽」中發現的活性成份是一種被稱為「搖頭丸」的化學物質。就效果來說,「浴鹽」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劑,功能猶如脫氧麻黃鹼和古柯鹼的混合物,可以通過兩種危險的方式極大提高人大腦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

服用後的情況很危險,毒品專家形容其興奮功能比古柯鹼強13倍。而其帶來的精神狀態改變,可能會導致恐慌發作、躁動、偏執、幻覺和暴力行為。

相關閱讀

白宮「故意」洩露國家機密 FBI介入調查

美國一小鎮遭汙染變「毒鎮」 僅剩唯一住戶

美8歲女生獲「災難獎」 因不完成作業理由最多

食人案引發殭屍話題 美闢謠稱殭屍並不存在

美國公布網絡監控敏感詞 「豬肉」上榜

美《新聞周刊》稱歐巴馬首位同性戀總統

傷不起的褲子:爆笑美式英語VS英式英語

美國總統周末電臺演講:創造就業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Julie 編輯:陳丹妮)

相關焦點

  • 專家稱多數感冒藥所含成分可制新型毒品浴鹽-卡西 新型毒品 感冒藥...
    ◎與傳統毒品的「身體成癮」相比,新型毒品常被認為更容易造成「心理成癮」,並且後果嚴重而不可逆  ◎俗稱「浴鹽」的甲卡西酮會導致急性健康問題和毒品依賴,過量易造成不可逆的永久腦部損傷甚至死亡  5月26日早晨,魯迪·尤金在吻別女友後,抱著一本《聖經》離開了家。這是他給女友留下的最後背影。
  • 新型毒品「浴鹽」比冰毒危害更大
    毒品不僅嚴重摧殘人類健康,危害民族素質,助長暴力和犯罪,而且吞噬巨額社會財富。 2009年6月,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發表《2009年度世界毒品形勢報告》顯示,雖然古柯鹼和大麻等毒品的全球市場處於穩定或有所縮減,但在發展中國家,生產和使用搖頭丸、冰毒K粉等合成毒品的現象日漸增多,新型毒品的生產與消費正呈現上升趨勢。 新型毒品「浴鹽」是什麼?
  • 啃臉、咬人,「浴鹽」毒品甲卡西酮為什麼能讓人變「喪屍」?
    什麼是「浴鹽」?乍一聽,以為是洗澡用的某種清潔產品,實際上除了清潔用的浴鹽,還有一種化學合成毒品。什麼是「浴鹽」毒品?浴鹽毒品學名叫做甲卡西酮,又被人成為:「喪屍浴鹽」、喪屍劑、喵喵、象牙、光環、香草的天空,是一種新型的化學合成藥品,是當前在歐美興起的迷幻藥,初時人們以其外形如同海鹽,所以才用「浴鹽」這個詞來形容它。
  • 毒品扮成奶茶、跳跳糖 新型毒品正潛伏蔓延
    「浴鹽」日前,美國出現一種新的毒品「浴鹽」,據悉,吸食這種叫「浴鹽」的毒品後,會讓人完全陷入幻覺狀態,失去理智,並且將自己想想為超人,並且對其他人進行攻擊。據悉,毒品浴鹽是現今最厲害的毒品。據悉,前段時間被傳得沸沸揚揚的食臉男魯迪•尤金據稱服用了強力致幻藥物毒品「浴鹽」。據悉,食用毒品浴鹽後會讓人變得非常邪惡,會感覺自己是個巨人,並且刀槍不入。
  • 長沙繳"浴鹽"半噸多 富二代網羅研究生深山製毒
    記者 張明陽 攝  華聲在線6月16日訊 前不久美國「食臉男」因吸食一種外號「浴鹽」的毒品,在街頭啃食人臉,釀成慘案。今日,警方通報,今年3月,長沙禁毒支隊搗毀一個製造、販賣「浴鹽」的團夥,繳獲「浴鹽」650公斤。這種有「喪屍藥」之稱的新型毒品,一旦流入市場,可以讓數萬癮君子變身恐怖的「食臉男」。
  • 請拒絕自帶化妝術的魔鬼「毒品」
    談毒品是繞不過這段重要的歷史的——鴉片戰爭在世界近代史上,中國是受毒品禍害最深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前夕,僅西南地區菸民數量就高達600多萬,佔總人口8%以上。《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發布後,政府堅持嚴厲懲辦與改造教育相結合,收繳毒品,禁種罌粟,封閉煙館。
  • 「郵票」「奶茶」「跳跳糖」都可能是毒品,幫你識破毒品的神秘偽裝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邵可強 李一川據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國內禁毒形勢持續改觀,現有吸毒人數首次出現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毒品不斷出現。據了解,為吸引消費者、迷惑公眾,一些毒販不斷翻新毒品花樣,變換包裝形態,「麥司卡林」、「迷幻蘑菇」、「浴鹽」、「海神樂」等新類型毒品不斷出現,具有極強的偽裝性、迷惑性和「時尚性」,以青少年在娛樂場所濫用為主,給監管執法帶來難度。
  • 這種「郵票」竟然是毒品!兩名嫌疑人因涉嫌販賣毒品罪被批捕
    承辦檢察官介紹,「郵票」是一種新型的毒品,成分為麥角醯二乙胺,簡稱LSD。純淨的LSD是一種無色、無氣味、味微苦的固體,是一種強烈的半人工致幻劑,毒性很強,比一般搖頭丸毒3倍!哪怕是皮膚接觸,也能被吸收。通常,幾微克就足以讓人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並出現急性精神分裂和強烈的幻覺,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嚴重可致人產生輕生念頭,致幻效果長達12個小時。
  • 一袋糖就可以讓你染上毒品!
    新華網重慶12月15日電(王龍博)你相信嗎,一袋糖就可以讓你染上毒品!日前,重慶市奉節縣禁毒辦發布了原創禁毒公益動畫短片,短片以青少年防毒、識毒、拒毒為主題,講述了一袋「跳跳糖」、一杯「奶茶」等新型毒品對人的危害。
  • 「跳跳糖」「止咳水」等 這些都是戴了面具的毒品
    現場,渝中警方的民警介紹,這種毒品還有一個別名叫「爆炸糖」,包裝和味道高仿「80後」、「90後」的「懷舊零食」,就是那種含在嘴巴裡還會「吧嗒吧嗒」跳的「跳跳糖」。這種新型毒品後勁很強,食用後兩天大腦都會處在興奮狀態。拒絕的最好方法就是別輕信陌生人給的「懷舊零食」,最好連拆都別拆。
  • 四川攀枝花市警方破獲一起特大製販新型毒品案 繳獲毒品41.544千克
    警方繳獲的毒品。據了解,2019年11月,東區分局銀江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成都男子劉某懷(38歲,廣東籍)在東區秘密尋找毒品買家,稱可提供冰毒和甲卡西酮(俗稱「浴鹽」「喪屍藥」「長治筋」,是合成甲卡西酮類物質為主要成分的新型毒品,2005年被列為I類精神藥品管理,川內較少見),並可以將製毒技術傳授給攀枝花毒販,進而欲在攀枝花建立製毒工廠,以便打開西南地區的甲卡西酮銷售市場。
  • 新型毒品不斷出現 微信、網購成犯罪工具
    新型毒品不斷出現  微信、網購成犯罪工具  製毒販毒日趨隱蔽,家族式製販毒、團夥性販毒仍為打擊重點  「神仙水」、「開心粉」、「阿拉伯茶」……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字聽起來如罌粟花綻放般美麗誘人,卻是披著天使外衣的魔鬼。
  • 當毒品變身「偽裝者」,這些乾貨要知曉!
    △ 圖 / 常見毒品新型毒品相對於鴉片、海洛因這些傳統毒品來說,新型毒品主要依靠人工化學合成,是不法分子為逃避打擊而對管制毒品進行化學結構修飾得到的毒品類似物,具有與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強的興奮、致幻、麻醉等效果,後來進入市場發展成流行的濫用趨勢。
  • 「泡泡糖」、開心水,這些看上去很友好的東西可能是毒品
    但就是這兩張看似平淡無奇的「小紙片」,竟然是一種極易上癮的新型毒品!此種毒品俗稱「郵票」,雖看起來無特別之處,但實則被浸染了新型毒品LSD,也就是半人工的致幻劑,這是目前發現的藥效最強的精神藥品。LSD本身無色無味,口服也分辨不出異常。
  • 新型兒童毒品竟然是貼紙?!誰來保護我們的孩子
    後來的事情,她想不起來了,暈眩、興奮、迷幻……猶如墜入深淵,但又欲仙欲死。等她醒來時,已經躺在派出所。據說,女孩吃了貼紙的第二天,在酒吧鬧著要跳樓,而當時一起來的朋友早溜走了。一查,這玩意兒最近也是警方很重視的新型兒童毒品。據警方調查,這種新型毒品LSD,俗稱「郵票」。
  • 警惕這些新型毒品!有兩種曾在深圳出現……
    真面目 神仙水,咔哇潮飲,開心水,以及上個月在深圳出現的新型毒品「冰糖雪梨」都含有同一種成分——γ-羥基丁酸。 這種毒品居然也曾在深圳出現過…… 2018年5月7日傍晚19時許,有群眾向光明分局公明派出所舉報,轄區一名外號「斌仔」的男子正在娛樂場所販賣類似飲料的新型毒品「咔哇潮飲」。 接報後,公明派出所立即介入偵查,很快民警就鎖定嫌疑人,並於晚上23時許在松崗抓獲2名販賣「咔哇潮飲」的嫌疑男子,現場繳獲「咔哇潮飲」4瓶。
  • 你應該知道的毒品知識
    1.毒品的身心危害  (1)身體依賴性:由於反覆用藥所造成的一種強烈的依賴性。  (2)精神依賴性:毒品進入人體後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使吸毒者出現一種渴求用藥的強烈欲望,驅使吸毒者不顧一切地尋求和使用毒品。  (3)毒品危害人體的機理。由於吸毒使人的生理機能受損,吸毒者多數短命,據國外有關部門統計,一般壽命不超過四十歲。
  • 新型毒品悄悄瞄準00後,皮膚一碰就沾毒:世間多險惡,你得會防備
    200小袋、260餘克,新型毒品LSD1片。2016年,北京警方首次破獲國內新型毒品「郵票」案。2017年5月,廈門查獲福建省首起新型毒品LSD。2017年6月,成都海關公布一起網絡走私新型毒品案,查獲附著在「郵票」上的新型毒品LSD,這是四川地區首次查獲該類新型毒品。
  • 新型毒品悄悄瞄準00後,皮膚一碰就沾毒:孩子,世間多險惡,你得會防備
    警察順藤摸瓜,查獲了毒品大麻200小袋、260餘克,新型毒品LSD1片。 可怕吧? 2016年,北京警方首次破獲國內新型毒品「郵票」案。 2017年5月,廈門查獲福建省首起新型毒品LSD。 2017年6月,成都海關公布一起網絡走私新型毒品案,查獲附著在「郵票」上的新型毒品LSD,這是四川地區首次查獲該類新型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