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彥) 昨天,在第三個全民健身日來臨之際,國家體育總局正式發布了第九套廣播體操。
據記者了解,4分鐘的第九套廣播體操共分8節,基本還是以體操形式為主,延續了第八套廣播體操簡單易學、便於推廣的優點,並以簡單性、普及性、科學性、針對性、健身性、時尚性和時代性為特點。「九套」與以往幾套相比進行了不少大膽嘗試,包括在音樂上中西結合,錄音中啟用女性喊操員喊口令,針對一些不常活動的肌肉群增加新動作等。針對許多職場人士久坐不動的習慣,新廣播操特別增加了下肢鍛鍊,僅下蹲運動就比第八套增加了10多次。
據悉,從去年底開始,國家體育總局就組織有關科研院校著手創編第九套廣播體操。初步完成後,在北京、哈爾濱、瀋陽、南京等6城市實驗性推廣。
南京市體育局群體處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第九套廣播體操雖已發布,但尚未正式推廣至各省市。隨著第九套廣播體操逐級推廣,我市體育系統會有步驟、分階段地做好推廣工作。
揭秘——60年來越改越「美」,第八套已「服役」14年 「國操」的背後故事
自從1951年國家推出第一套廣播體操至今,廣播體操已經走過了整整60年的歷程。記者日前採訪了多套廣播體操的責任編輯、第九套廣播體操的主創團隊專家等,請他們講述廣播體操的背後故事。
當年足球籃球都沒廣播體操「火」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均壽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歲,嬰幼兒死亡率高達20%。為了提高國民體質,1951年,第一套廣播體操應運而生。上世紀50年代,蘇聯詩人吉洪諾夫來華訪問,曾如此描述道:「北京人出來做廣播體操,把最後一個夢魘趕出夢鄉,城裡整齊的大街小巷,一下子變成了運動場。」
參與編輯了第六套至第九套廣播操的劉沂是北京人,1952年出生的她剛好趕上廣播體操在國內最為「流行」的時候,她回憶道:「那時候,人們的娛樂活動、文體活動都少之又少,集體做廣播操,就成為了人們最為喜愛的運動,比足球籃球還火。」
每編一套操短則半年,多則一年
「每編一套操,短則半年,多則一年,一套操編出來後,要反覆地拿到各行各業去徵求不同意見,必須要讓不同年齡不同工種的人都覺得這個操做起來舒服。此外還要測量人在做完一套操之後的血壓、脈搏等,把體操動作都確定後,還要再找專業的人為體操作曲配樂,最後才是出版發行。」劉沂說。
從1981年到2011年,在長達30年時間的廣播體操編撰過程中,劉沂最大的感受,就是廣播體操越來越講究美感了:「前五套廣播體操很單調,就是單純的左右左,但到了第六套就有點不一樣了,文革過後,人們已經有了一點美的意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外來的迪斯科、健美操傳入國內,體現在了廣播操裡。1990年5月8日,第七套廣播體操推出,「就有了一些扭胯的動作。」
納入新元素,「九套」添加舞蹈專家意見
為什麼要推出「九套」?主創專家之一、北京體育大學體育藝術系副教授張平說,廣播體操是中國特色的大眾體操,代表著不同時代。就像體操項目的規定動作一樣也要周期性的推陳出新,緊跟時代。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新周期《全民健身計劃》,去年底開始,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創編第九套廣播體操。而在「九套」發布之前,第八套廣播操已「服役」14年。
張平說,「八套」創編用時一年,創編人員來自體操、健美操和藝術體操三方面,「九套」創編團隊又添加了舞蹈專家的意見,充分考慮到現代生活方式,考慮到老百姓的生活壓力,創編原則堅持了橫平豎直,改善人體姿態等基本體操元素。
當模特,李寧曾經「耍大牌」
每一套廣播體操,國家體委把編撰的整套廣播體操動作、內容確定下來後,就開始找模特進行拍攝。
劉沂給記者講了一個李寧當年「耍大牌」的有趣故事:「1990年第七套廣播體操推廣前,領導安排李寧來當模特。李寧那會兒已經生意做得很紅火了,每天到攝影棚裡,手裡拿個當時還很少見的大哥大,不停地打電話談生意。當時這些模特,事先都不會做廣播體操,因此,在現場都需要指導,一個動作可能會重複做幾十甚至上百次。李寧覺得太耽誤時間,所以只拍完第一套,就說什麼也不拍第二套了。沒辦法,我們只能招來當時藝術體操隊的夏燕飛來拍第二套。」
調查——恢復一年,南京工間操開展「冷熱不均」
去年8月8日,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恢復工間操(廣播體操)。我市從去年9月1日起開始恢復推廣工間操制度。一年時間裡,市體育局和市總工會聯合在各企事業單位、機關工委及13個區縣社區街道分批布點,全面推廣廣播體操,並進行了4次第八套廣播體操領操員的免費培訓。
目前我市每個街道都基本配備了一名成熟的領操員,白下、建鄴、六合等區縣的領操員從去年起已經在社區進行廣播體操免費教學。市民想學廣播體操可就近向各社區的領操員學習。除此之外,13個區縣去年年底還分別舉行了第八套廣播體操比賽。
市總工會職工體育工作負責人毛偉民告訴記者,一年來,工會舉辦了3次領操員培訓班,共培訓出100多名領操員。目前,像南鋼、中央商場等大型國企職工,在領操員的帶領下,基本能做到每天堅持做廣播體操,而一些私營民營企業因為工作時間和場地的制約,廣播體操的推行做得不是很好。「今年9月,將通過學習新版體操,在全市企事業單位中進一步推廣工間操制度。」毛偉民說。
市級機關工委相關負責人郭喬告訴記者,廣播體操自去年在全市推廣以來,在我市市級機關開展情況「冷熱不均」。今年秋季,市級機關工委擬聯合市體育局進行一次廣播體操比賽,以推動廣播體操在各單位的普及。
聲音——「每天幾分鐘」 只是好習慣的開始
每天幾分鐘的廣播體操到底能給健康帶來哪些好處?南京市體科所副所長戎愛群認為:「任何運動對健康都有一定的幫助,但效果卻因人而異。」
比如,課間操,可以通過讓學生走出課堂來緩解視覺疲勞,對預防近視有一定好處;工間操,可以幫助長期伏案工作人士緩解頸椎、腰椎等關節和韌帶的疼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廣播體操對增強人體關節、肌肉的柔韌性和協調性,以及血液循環都有很大的益處。然而,指望每天這幾分鐘的廣播操就能全面提高身體素質是不太實際的。堅持做廣播操的最大好處在於,將健身的理念和習慣融入每天的生活中。只要堅持做,每天幾分鐘廣播操只是一個開始,是幫助市民形成良好健身習慣的開始。」戎愛群建議,「要想根本改善體質,市民必須堅持每周鍛鍊3次以上,每次鍛鍊一個小時,而鍛鍊強度和項目可根據個人身體和年齡情況來選擇。」 本報記者 朱彥
(責任編輯: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