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蒙田:在「懷疑」中建構法國近代哲學的開端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解析蒙田:在「懷疑」中建構法國近代哲學的開端

2015年02月09日 09: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鄧剛

字號

內容摘要:法國藝術家丹尼爾·杜芒斯提爾(Daniel Dumonstier)所作蒙田肖像畫資料圖片人們通常認為,蒙田是一位懷疑論思想的人文主義作家,笛卡爾被視作現代哲學的奠基人,而帕斯卡爾則是非理性主義者和宗教思想家。但是,通過深入考察三人的思想,人們會發現他們通過「我懷疑」、「我知道」、「我相信」三種不同態度,共同構成法國近代哲學的開端,並推動了法國哲學的發展。」在法國近現代哲學與文化的發展之中,這種不斷懷疑、不斷否定自身、不斷追求創新、不斷追求變化的精神,成為貫穿從啟蒙運動到當代後現代主義的法國哲學運動的重要特點之一。為了尋找確定性,笛卡爾首先進行一種普遍的懷疑,從而找到了「我思,我在」這一哲學第一原理。

關鍵詞:確定性;懷疑論;數學;主義;布朗什維克;法國哲學;開端;蒙田式;近現代哲學;蒙田是

作者簡介:

  蒙田與法國近代哲學開端

 

法國藝術家丹尼爾·杜芒斯提爾(Daniel Dumonstier)所作蒙田肖像畫 資料圖片

  人們通常認為,蒙田是一位懷疑論思想的人文主義作家,笛卡爾被視作現代哲學的奠基人,而帕斯卡爾則是非理性主義者和宗教思想家。但是,通過深入考察三人的思想,人們會發現他們通過「我懷疑」、「我知道」、「我相信」三種不同態度,共同構成法國近代哲學的開端,並推動了法國哲學的發展。笛卡爾代表著科學,追求確定性;蒙田總是處在不確定之中;而帕斯卡爾儘管與笛卡爾有許多分歧,對蒙田也持一種與笛卡爾類似的批判態度,但他卻是通過情感和信仰來重新尋回確定性。

  1942年,法國哲學家布朗什維克在《笛卡爾與帕斯卡爾:蒙田的讀者》一書中提出,在蒙田的懷疑論和笛卡爾、帕斯卡爾之間有一種斷裂,這是從一種文明到另一種文明過渡的標誌。「笛卡爾的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一些職業哲學家,只是把蒙田的《隨筆集》視作一本消遣之作;而蒙田的研究者,則大多是文人,往往在面對笛卡爾的《沉思集》之類的學術著作時退避三舍。因此,在兩大著作之間所存在著的親密性和對立性,根本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在這之中所出現的,卻是從某種狀態的文明到另一個不同的階段的過渡。」

  作為現代思想的奠基者,笛卡爾和帕斯卡爾的任務之一在於如何應對蒙田的挑戰,即作為懷疑論者的蒙田向確定性所提出的挑戰。因為在蒙田看來,沒有什麼能夠給知識的大廈提供足夠的基石。正是這種挑戰與回應,揭示出現代性的開端。現代性的本質在於同時包含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一方面是由理性和科學所提供的巨大的確定性;另一方面則是懷疑論憂慮。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所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的興起,從而中世紀時期那種安定、有序、層級化的宇宙圖景不復存在。

  「我懷疑,我知道,我相信」,分別代表著面對現代性的三種態度。「我知道什麼?」是蒙田式的懷疑論態度,而這種普遍懷疑的精神構成了笛卡爾哲學思考的起點之一。儘管笛卡爾也從普遍懷疑出發,但是他卻通過懷疑發現了我思的確定無疑,從而通過「我思,我在」確定了近現代哲學的理性主義和主體主義的基調。帕斯卡爾則認識到笛卡爾等人的理性主義精神的不足,主張在某種宗教式的情感的「我相信」之中,來消除蒙田式的懷疑論和理性主義所可能導致的無神論異端。如果說笛卡爾在理論理性或認識活動中重新找回了確定性,那麼帕斯卡爾則是在實踐理性或者說信仰之中找回了確定性。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劉宇)

相關焦點

  • 《蒙田隨筆》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之一
    《蒙田隨筆》是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蒙田創作的隨筆集,於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國先後出版。該作內容包羅萬象,融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於一體,是16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稱。創作背景蒙田隨筆在16世紀後半期的法國,文藝復興思潮和宗教改革運動都已走過了一段相當長的路程。特別是宗教改革運動發展之迅猛,讓人驚異。從六十年代初起,持續三十多年、席捲法國社會各階層的法國宗教戰爭(又稱胡格諾戰爭)己全面拉開序幕。蒙田的後半生正是在這場戰爭中度過的。1570年,38歲的蒙田由於種種原因,從公共生活中抽身而去。
  • 巴黎聖母院被燒了,不過還好,法國文化思想界有這三個人!
    經過四百餘年的考驗,歷史證明了蒙田與莎士比亞、蘇格拉底、米開朗琪羅一樣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隨筆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是「世上同類題材中絕無僅有的」。蒙田《隨筆集》中折射出來的哲學思想之於中國文化有著內在的親和力。
  • 法國哲學的中國視角
    法國哲學家們不只沉湎於理智王國而缺乏情感,他們中的不少人同時又是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 同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相比,法國近代哲學似乎有以下幾個風格和特徵: 第一,法國哲學一直貫穿著一種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 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可以說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 法國文藝復興後期,人文主義懷疑論者,觀察人類情感的記錄者蒙田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就是在十六世紀中,歐洲歷史上隨筆寫得非常有影響的一位法國思想家。他就是米歇爾·德·蒙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現在就讓我們回顧那一段歷史歷史,做一個關於米歇爾·德·蒙田的簡單探討,看看這個文學巨匠蒙田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吧!
  • 近代科學的建構:機械論哲學
    他的《永不止息》(Never at Rest:a Biography of Isaac Newton )是權威的牛頓傳記,《牛頓物理學中的力:17世紀的動力學科學》(Force in Newton's Physics: the Science of Dynamics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和《近代科學的建構:機械論與力學》[1](The Construction of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美麗的心形曲線
    笛卡爾,西方近代哲學之父,解析幾何之父,理性分析方法的奠基人,是一位深受西方人尊敬的科學家、思想家。笛卡爾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如著名的笛卡爾坐標系。除了哲學和科學成就外,笛卡爾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話題,即美麗的心形曲線。笛卡爾生活在17世紀前半葉。
  • 人文主義大作家蒙田與他的《隨想錄》
    人文主義在法國的發展受到了基督教會和巴黎大學的仇視和扼殺,但是卻得到了法國王室支持。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熱衷於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以示對文化事業的支持。人們稱他為『『文藝之父」更使他洋洋得意。1530年,他建立了法蘭西學院,人文主義者在此與巴黎大學抗衡。人文主義是在同封建基督教文化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弗朗索瓦一世的妹妹,納瓦爾王后,也是一位人文主義的積極支持者,她在宮廷一度成為人文主義者的避難所。
  • 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10則經典名言,充滿智慧與哲理,值得收藏
    在法國散文史上,開創隨筆式作品之先河的人,非蒙田莫屬。在16實際的法國,蒙田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枕邊書,滋潤過太多法國人的心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蒙田筆下那些平易通暢、親切生動、富有生活趣味的文字吧!
  • 蒙田的遺產:現代隨筆四百年
    在這個意義上,蒙田的隨筆、笛卡爾的哲學、帕斯卡爾的信仰構成了現代性的三大源頭。它們代表了一個人面對自我和世界時的三種態度:我懷疑,我知道,我相信。在這三者之中,蒙田又是源頭的源頭,因為正是他的普遍懷疑的精神對後二者構成了有力的挑戰。
  • 法國科學哲學中的進步性問題
    而法國科學哲學則發揚了孔德哲學傳統中的歷史維度,在一種「民族志」(cf.Althusser,p.163)田野研究的意義上考察科學,反對實證主義和邏輯分析。既然科學需要在歷史中展現其進程,那麼進步性問題很自然就成為科學哲學的核心關注點,進而,歷史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也就成為一個無法繞開的問題。
  • 讀法國《蒙田隨筆》,我最喜歡這句話,太精闢了
    以上整理於法國蒙田的《探討哲學就是學習死亡》篇筆記。02結束語至此,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整理已全部完畢。文抄公工作也應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讀法國《蒙田隨筆》妙語:吃苦是檢驗恆心的標尺,學會向美色抗拒》
  • 笛卡兒框定了近代哲學的問題疆域
    一般認為哲學裡的認識論範圍更大一點,討論的是人的認識能力和認識的有效性的。知識論討論的是知識本身的成真條件。當代認識論主要是知識論。近代認識論主要是研究認識能力和有效性的認識論。近代認識論主要是研究認識能力和有效性的認識論。從笛卡爾開始,在近代認識論上,主要有兩條路。一條是以洛克、貝克萊、休謨為代表的經驗主義,一條是以斯賓諾莎、萊布尼茨為代表的唯理論,德國古典哲學,從康德開始,就試圖調和兩者,但基本上還是站在唯理論的立場上來調和的。
  • 笛卡爾: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歐陸理性主義"哲學開拓者,被黑格爾譽為"現代哲學之父"。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並曾在荷蘭、巴伐利亞和匈牙利等國家軍隊中短期服役,但從未參加過任何戰鬥。1628年起一直定居荷蘭,直到1650年因病故去,終生未娶。期間20餘年,始終埋頭於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氣象學、化學和生理學等領域的研究當中,並發表和出版了大量的論文和著作。主要作品有《哲學原理》、《指導哲理之原則》、《形上學的沉思》、《屈光學》、《氣象學》、《幾何學》、《方法論》、《論光》等。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 ——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我設想了幾個切入點,如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討論課、哲學論文的寫作要求等,但是這些切入點都無一例外地將我引入同一個領域——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於是我不得不承認,只有先了解法國中學的哲學教育才能真正理解法國大學的哲學教育。事實上,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 重溫經典散文|蒙田:熱愛生命
    每個人對生命的定義都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法國作家蒙田對生命的理解,一起來欣賞散文《熱愛生命》。蒙田以博學著稱,他的語言平易通暢,不加雕飾,開創了近代法國隨筆式散文之先河。本期音頻選自世界經典哲理美文《熱愛生命-魅力人生哲理美文》熱愛生命作者:蒙田朗誦:李野默我賦予某些詞語特殊的含義,拿「度日」來說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時候,我將「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陰」,而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卻不願意去「消磨」,這時我是在慢慢賞玩、領略美好的時光。壞日子,要飛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嘗。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我設想了幾個切入點,如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討論課,哲學論文的寫作要求等,但是這些切入點都無一意外地將我引入同一個領域——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於是我不得不承認,只有先了解法國中學的哲學教育才能真正理解法國大學的哲學教育。事實上,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 建構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問題意識
    正如馬克思在超越舊形上學的同時規定了「新哲學」和「新世界觀」一樣,其政治哲學是一種不同於傳統政治哲學的「新政治哲學」。闡釋馬克思政治哲學應有一種問題意識,如何實現人類解放、如何建構「真正的共同體」、如何展開政治經濟學批判以及如何理解公平正義問題,構成馬克思政治哲學的主要問題域。從中理解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總體結構及其當代性,可以形成將馬克思的思想建構為一種政治哲學的合理思路。
  • 南哲思享 | 劉鵬、蔡仲:法國科學哲學中的進步性問題
    進步性是科學哲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分析進路的科學哲學基於 「發現的語境」與 「辯護的語境」 的二分,一方面將進步性與合理性等同,進而賦予它以方法論的內涵,另一方面又將科學塑造為普遍 理性的化身,使其成為喪失歷史性的 「木乃伊」。而法國科學哲學則發揚了孔 德哲學傳統中的歷史維度,在一種 「民族志」田野研究的意義上考察科學,反對實證主義和邏輯分析。
  • 《蒙田隨筆》:這裡有我們喜歡的寫作方式以及生活的哲學之美
    隨筆這種文學創作形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造的。37歲時,他繼承父親鄉下的產業,但他的興致卻在那座古堡圓塔三樓的藏書閣中。在這裡,他找尋到自己內心所嚮往的隱逸與安靜,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觀察世事百態,探尋哲學真理,他堅持了20年,因為執著與熱愛。孟德斯鳩說:「在大多數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寫書的人,而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思想家。」「這本書」即是《蒙田隨筆》。
  • 近代哲學之父,因為一句話被人誤讀百年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幾個成就:哲學方面:西方近代哲學史上第一位試圖以一己之力創建一整套哲學體系的大師,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數學方面:第一位成功將代數引入幾何的數學家,創立直角坐標系,被稱為解析幾何之父;物理學方面:第一位認識到力是改變物理運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