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汪培珽的《如何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那就是:持續為孩子念英文故事書,孩子就能突破英語聽說能力。
汪培珽用了十年時間來實踐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
兒子4歲時,將美國小學二年級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書,一字不漏地朗誦了出來。女兒7歲時,用英文講了30分鐘自己即興編出的故事,讓弟弟聽得興味盎然。聽完31卷共49小時的《哈利·波特》音頻之後,念小學四年級的女兒開始閱讀700多頁的英文版第五集…
這不是學習奇蹟,而是汪培珽的親身體驗。生活在一個非英文環境中,只要持續不斷地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就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聽懂英文,並從中累積語感和閱讀基礎,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汪培珽何許人也?她是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在銀行工作了九年之後,決定成為全職媽媽,陪伴一對兒女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成為教養孩子、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專家,出書,演講,辦課程,受到很多家長的歡迎。《如何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這本書介紹了「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的實際步驟和注意事項,並提供汪培珽私房英文書單,同時針對常見的英文學習風潮和認知迷思,提出中肯建議並加以釐清說明,讓父母能遵循正確的態度與方向,陪伴孩子快樂學習、自信成長。
生活在一個非英語的環境中,全憑小小的故事書,作者就讓兩個兒女習得了優秀的英語聽說能力,她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持續地給孩子念英文故事書,一直念,就是那麼簡單。作者寫道,很多父母也很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但方法不對,讓孩子成了犧牲者,白白浪費了孩子的時間,錯過了最佳的學習階段。因為家長不知道什麼對孩子是最合適的。
孩子是有學習語言的關鍵期的,單看那些隨父母移民的孩子就知道了,年紀越小的孩子,似乎不必花什麼力氣就能將當地的語言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呢,卻怎麼也無法達到那個境界。而語言的關鍵期,在於聽和說,而聽又是說的基礎,說到底,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定要通過耳朵來實現,聽多了,聽懂了,自然就能說出來。作者認為,一聽二說三讀四寫,聽說讀寫,請照順序來,先聽說,後讀寫,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之基礎。
聽力,是父母可以賜給孩子的最佳學習禮物,無需仰賴太多的金錢,只要肯花時間和力氣,就能讓孩子在輕鬆開心的情況下,聽懂英語。
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學習者,嬰兒是頂尖的語音學家。作者引用了認知神經科學權威史迪芬·平克在其著作《語言本能》所寫的觀點,來說明大人不能低估孩子的語言本能。其實,孩子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一直在用耳朵來認知這個世界,這時大人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語言輸入,讓孩子能聽到大量的聲音。而且,孩子不會對重複的內容感到厭倦,他們會不厭其煩地聽相同的內容,直到能完全複述出來,這是大人所欠缺的能力。作者就是將一樣的內容不斷地念給孩子聽,打下了孩子堅實的英語聽力基礎。
語言不是孩子學習的動力,興趣才是孩子學習的根基,有了興趣,孩子自然願意學。
作者認為,雖然孩子聽到的是英語,但是吸引他們的,永遠不是語言本身,而是語言所承載的故事,所以,家長要找到好玩有趣的故事念給孩子聽,為此,作者也提供了私房英文書單。
所以,家長一定要審視孩子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在什麼地方,並要不餘遺力地去維護孩子的興趣點。「英語耳朵」雖然是目標,但是促成目標的動機和興趣,卻與英文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要認為孩子是在學英語,孩子其實是通過英語來認識這個世界,來了解其中的精彩故事。在給孩子練聽力的過程中,不要問孩子能否聽懂,只要孩子願意將故事聽完,這種訓練就是成功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通篇都是作者的現身說法,寫得樸實無華,淺顯易懂,非常耐讀,但要實踐其中的方法,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家長得有足夠多的時間給孩子讀英文故事!作者本人從職場辭職回歸家庭,足足給孩子念了十年的英文故事書,每天至少念40分鐘以上,才取得了書中所寫的效果,試問有幾個父母能花那麼多時間來陪孩子呢?
即使家長真的有那麼多時間,他們能有這樣的耐心日復一日地給孩子念英文嗎?他們的英語水平又有作者那麼好嗎?人家可是取得了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學歷的高材生,英語水平棒棒的!
對以上幾個問題,很多家長只能空嘆息,真是可望不可即呀。孩子以聽為先的英語啟蒙理念肯定是沒有錯的,只是在操作層面上,家長難以落實而已。這時,家長完全可以使用大思英語給孩子進行英語聽力訓練。大思英語除了三級課程外,上面的繪本也非常多,有
英語繪本故事、
96個小故事和
父與子繪本三類。通過反覆播放繪本,加深孩子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大思英語在聽力上可以說做到了極致,英語聽力詞彙從簡單到複雜,從常用到不常用,通過看圖識音的方式,大思英語讓零基礎的孩子輕鬆自主學習,能充分地解放家長。
對於那些沒有時間給孩子念英文故事的家長來說,大思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