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密度城市建成區的車容量

2020-10-18 說些有用的話

餘永佳

通過對城市建成區人口密度的探討,可得出如下結論。

1、人口密度必須符合國情民意。

人口密度過低不僅會增加城市開發成本,造成土地資源高消費、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閒置與缺乏並存、市民出行距離遠、上下班途中疲於奔命以及學、購、醫、娛不便,更會引發社會效率低、商務成本高、人才流失、百業凋零、經濟發展後勁衰竭、綜合競爭力滑坡、市民幸福指數下降等新城市病。

人口密度過高則會超越城市生態和經濟資源的承載力,導致土地和住房供需失衡、交通擁堵和生態環境惡化。

2、中國城市應保持合理的人口高密度。

住建部《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公布的該年我國城市建成區總面積是56225.4平方公裡

2035年,我國人口有可能增長至15億,全國城市建成區人口佔比若能達到70%,其總量將是10.5億人。

如果建成區平均人口密度能遞增至2萬人/平方公裡,全國城市建成區總用地52500平方公裡,城鎮化開發面臨的土地資源短缺難題就會煙消雲散。

3、創新是打造人口高密度城市的唯一利器。

要想實現全國城市建成區平均人口密度2萬人/平方公裡的奮鬥目標,就必須大力推行和全面落實「確保城市建成區藍綠空間50%高佔比」,開發「路房合一、建築物底層架空、暢行路網新工藝創建「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三分離』道路新格局」,構築「有償停車、有序停車以及高效節地型入庫停車新模式」等創新舉措。

上述新舉措和新設想在開發、建設以及管理層面,已無任何技術障礙。

一旦城市人、房、路、藍、綠爭地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剩下的困惑就是2萬人/平方公裡的城市建成區究竟能有多大的車容量?

對此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論證。

一看車輛擁有量。

城市機動車是市民出行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交通工具。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城市今後應推行「公交車+自行車+步行」或「軌交+公交車+自行車+步行」的交通出行模式。

我認為,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智能汽車全面顛覆和替代傳統汽車運行模式的趨勢已不可阻擋。除了少數城市可推行「軌交+智能車+自行車+步行」外,絕大多數城市應推行「智能車+自行車+步行」模式。其中,智能車除大型客車外,還應包括中客和佔比最高的小汽車。

小汽車具有門到門服務的獨特優勢,更是拉動內需和促進經濟上行的重要引擎,中國只要能通盤破解新能源汽車標準化、智能技術商業化以及道路交通暢行化等難題,強力提升和徹底解放城市路網的通行能力,小汽車的發展就不應遭捆綁和受壓制。

當然,智能化汽車的崛起,將意味著高使用成本、低利用率以及維護保養「費時+費力+低效」的私家車的全面退卻,取而代之的將是運行成本更低、便捷度更高以及人性化服務功能更強的共享智能車。屆時,城市汽車擁有量只需保持在20輛/百人的水平線上,也就是建成區平均擁有4000輛/平方公裡汽車,就能滿足市民安全、舒適、快捷出行的需要。

二看道路承載力。

任何機動車都不可能24小時緊運行。如果每輛車平均每天在該城市道路上行駛6小時,那麼建成區運行車輛將達1000/平方公裡。

當然,城市車輛運行客觀上會存在著一個峰谷差,此外建成區車流「進大於出」也是一種多發現象。在這裡,不妨將城市建成區道路運行車輛設定為2000輛/平方公裡,然後再評估其是否超出了建成區道路的承載力?
    中國城市道路面積率如果能達到20%(理想的是20-30%)的正常水平,按照每輛車平均行駛面積80平方米來測算,每平方公裡建成區可行駛2500輛。顯然,這是在建成區道路的承載範圍之內。

再退一步說,假設是4000輛汽車全部都湧上了馬路,每輛車仍有50平方米的行駛面積。如果城市建成區構築的是無擁堵源的暢行路網,那麼車輛依然能保持緩行,道路也不會擁堵。一旦一部分車輛入庫或駛離車流密集路段,瞬間的交通高峰即可平息。                  

三看車輛停留方式。

建成區車流量的特徵往往是進大於出,故可按1:1.5比例配置停車位,建成區車位數為6000輛/平方公裡。若按平均每輛車需佔庫容25平方米測算,車庫總面積為150000平方米/平方公裡。

如果建成區是清一色的地下車庫。那麼,大規模開發深部地下空間不僅會造成地下生態環境的失衡,更會因造價過高、投資回收周期過長以及車主經濟負擔過重,而導致城市財政難以承受和民間投資望而卻步。

其實,城市建築的2-4層是最為理想的車庫載體。若能轉變思路,讓城市適度向上發展,困擾我們多年的停車難、停車亂等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一般來說,2萬人/平方公裡城市建成區至少應擁有200-250萬平方米的建築,車庫面積佔比6-7.5%,其建安成本2000元/平方米,僅僅是深部地下車庫的一個零頭。同時,更可省去大量照明、通風和維護費用。

當然,建築物的淺層地下空間仍可作為城市停車庫的候選地,底層架空建築的地面空間更是大型車輛的最佳棲息場所。此外,城市地面空間還應規劃開發一批可隨時根據車流需要快速組裝和拆卸的立體停車場。

這樣建成區車位數就可擴充至8000輛/平方公裡,從而更能展現出中國城市「有償停車」「有序停車」和「低成本入庫停車」的新風採。

相關焦點

  • 城市建成區人口密度合理區間
    餘永佳城市建成區是指城市行政區範圍內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完備的非農業建設區。較之受土地開發強度、農耕規模等因素制約的城市人口密度,建城區人口密度才是衡量城市繁華度、人口聚集度和經濟貢獻度的關鍵指標。
  • 人口密度排名:鄭州武漢力壓上海深圳,合肥成都亮了
    過去近5年來,廣東人口足足增加了797萬人,接近800萬大關,略等於一個合肥市的人口數量。不過大量的人口流入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層面,城市承載能力是否跟得上呢?過去我們的考察,更多是從人口總量來對比,其實如果將視角變成人口密度,也即每平方千米聚集多少人口,城市間的排位格局又會有很大的區別。《中國統計年鑑2016》中,統計了全國291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市轄區人口密度。
  • 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是哪個?不是香港上海,那裡生活水平令人羨慕
    其實人們想到的是上海、北京、香港、廣州等,更不用說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重慶了,當討論這些城市的發展是否飽和時,他們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城市面積也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上述城市可能出了香港面積較小之外,哪個城市不是體量巨大,就人口密度而言排在第一的是澳門。
  • 濟南、青島城市建成區人口超過500萬,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山東半島城市群人口總量較大、經濟基礎較好,是東部沿海地區重要城市群之一。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做大做強縣城,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形成了2個特大城市、9個大城市,8個中等城市,75個小城市,1072個建制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 智庫| 高密度:中國長期競爭優勢地緣基礎元素之一
    圖3全國人口密度分布規律2、「地臺式高密度城市」成為中國都市圈高密度發展規律性特徵從城市層面上來看,東京的面積和人口雖然遠大於其他城市(紐約除外),但城市人口的密度與其他城市卻基本處在同一水平。這一點從建成區的數據上看更具說服力,東京建成區的面積和人口遠高於其他城市的建成區,但建成區的人口密度卻遠低於中國城市的建成區,說明東京人口的分布較為均勻,不同空間尺度下的人口密度差異較小,而中國都市圈的人口更加集聚在城市的建成區,不同空間尺度下的人口密度差異十分顯著,呈現典型的「地臺式高密度城市」的發展特徵。
  • 北京、天津、上海和倫敦的建成區有多大?中外城市格局有何差別?
    中外城市的方式有什麼差別?中國城市各自的規模又有多大?這些問題在之前沒有辦法能了解清楚,隨著科技的發展,從夜晚的燈光圖上是最能表現清楚的。我們來看一下北京、天津、上海和英國首都倫敦的城市面積各自有多大呢?
  • 俯視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日本東京,感覺很震撼
    16mm廣角視野+慢門,畫面上,建築是靜止的;車,可以留下軌跡;人,全部被忽略。在這麼繁華的地段,俯視人行橫道斑馬線,也可以拍出極簡風格的街拍作品。 由10幾層的高度,向下俯視,使用長焦(190mm)排除周邊的幹擾,在一個雨天,拍攝到極簡風格。 在這個視野範圍,人,成為了鮮活的個體,畫面的主角,我們可以看清他們的動作。他們是數千萬東京人口之中的兩個個體。
  • 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面積1000平方公裡,人口2104萬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63字,閱讀約2分鐘因為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預期壽命也大大增加,這也使得世界人口越來越多,而在一些人口眾多的大城市,人口密度也越來越大。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在整個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可以稱為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說到人口密度最高的概念,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日本東京。事實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並不是東京。這個城市叫做孟買。這是印度的一個城市,而且是印度最好的經濟城市。眾所周知,印度可以說是世界上非常貧窮的國家。很多地方沒有實行機械化。
  • 城市路網密度必須科學合理
    由此就會出現幾個難解的棘手問題:第一,體量過小、人口過少以及單位基建投資過高的微型街區,將難以形成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齊全的獨立生活圈。第二,高密度的十字交叉節路口將會成為路堵車塞事故的引爆點。然而,受財力、市容環境等因素制約,任何城市均不會允許構築57個/平方公裡的道路立交工程。因此,交通依然會變得不堪。
  • 中國經濟與人口還不夠集中 最有房地產開發價值的城市區域分析
    A 段下降:城市邊緣外擴,主城區範圍擴張速度快於人口的聚集速度。②段上漲:擴大的、更高能級的城市會形成聚集效應,吸引更多人口湧入。B 段下降:交通技術的發展使城市外圍興起許多聚集區,面積進一步急劇擴張,遠快於人口增長。③段上漲:脈衝式的城市建設暫緩,而人口還在持續流入,使人口密度又增加。
  • 雄安起步區人口探究
    中國的香港、上海,韓國的首爾,也都有大量人口高密度街區。倫敦以往因產業轉移過猛,導致城市經濟肌體嚴重虛脫。相反,一些人口高密度地區,例如長三角地區,以往曾經出現過天空重霾、河流黑臭、土壤受汙等發展波折,但是近年來主要是通過對三廢綜合治理等手段,而並非是依靠人口的壓縮,就使生態環境得到了初步的修復和改善。
  • 模擬城市5緊密型城市布局指南 城市規劃圖文詳解
    模擬城市5度量單位:   [$]標誌,為高密度街道規劃時,按住shift並選擇直路劃道路所需要的金錢數,比如1490[$]就是用高密度街道規劃出一條花費1490金錢的道路。   [•]標誌,為遊戲中點標誌的數量,如下圖所示的中學,其中中學的建造面積中,共有11個點,但這裡需要再+1,才是其真正的值。
  • 中國城市該如何發展(上)
    土地單一化開發,路房爭地、人車相擠,建築密度高、藍綠空間佔比低,已成為一些百年老城所特有的街市景觀和沉痾宿疾。萬人/平方公裡的城市建成區佔比高達80.8%。  城市的崛起,離不開人口的高密度、生態的高品質以及經濟的高水平發展。
  • 全國人口密度最大十大省份一覽!
    下轄21個地級市(其中2個副省級城市),其中6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常駐人口10724萬人,總面積17.98萬平方千米。主要景點有丹霞山、長隆、華僑城、白雲山、雁南飛、觀瀾湖、羅浮山等。人口密度596.44,排名第九。TOP8 山東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
  • 高密度城市類型研究系列--03中國臺灣臺北
    該文章部分內容,引用由塔布曼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克勞迪婭·威格(Claudia Wigger)教授帶領的,高密度城市研究課程成果,供大家學習交流
  • 高精度長時序人口數據集:Worldpop2000-2020年中國人口密度公開數據分享- 城市數據人
    >歡迎文末加入城市數據學社,共同學習進步城市數據人網站,精心整理最常用130+網站資源!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精度最高的Worldpop公開人口密度數據集:2000-2020年中國人口密度數據集。有學者對這四則數據集進行了精度評價,四種數據集中,Worldpop人口密度數據集的整體精度最高,同時在人口密集區的精度最高,評價結果詳情見下表:
  • 嵐山交警嚴查「黑渣土車」,城市建成區範圍內禁止通行
    為進一步規範嵐山城市建成區建築垃圾運輸車輛的管理,自7月1日起,嵐山城市建成區範圍內禁止「黑渣土車」通行。對使用「黑渣土車」的施工工地,一律由主管部門責令停工整頓,並依法依規追究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責任,情節嚴重的,禁止參與建設市場招投標。
  • 我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超過香港,最密區域每平方千米超10萬人
    隨著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上海和香港等首批大城市已經達到飽和點,一旦城市人口飽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擁擠和資源不足,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城市生活的質量,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不是人口最多的上海,香港或重慶,而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迷你城市:澳門。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因此,決定一個區域人口集聚的關鍵是該區域經濟規模及該區域與本國其他地區的人均收入差距,即經濟-人口分布平衡法則。在市場作用下,人口流動將使得區域經濟份額與人口份額比值逐漸趨近1。2)高收入經濟體城市人口集聚的國際經驗:經濟-人口比值接近1。全球高收入國家50萬人以上城市功能區的經濟-人口比值的中位數為1.01,平均值為1.07。
  • 新加坡人口密度是中國54倍,可街道卻不擁擠,這是為什麼呢?
    新加坡人口密度是中國54倍,可街道卻不擁擠,這是為什麼呢?交通堵塞,人口擁擠,這個問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是非常頭疼的問題。但是卻有一個國家的人口密度比中國還要高可是街道卻不擁擠,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