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行為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學校行為文化是學校行為規範、人際關係、公共關係的綜合反映,通過師生員工的日常行為表現出來,是一種動態 的文化。如果說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與靈魂,那麼行為文化則是學校文化的外殼,是傳達和表現這種核心與靈魂的載體,沒有這種載體,學校精神則無法顯現。
首先,學校行為文化是對學校精神文化的詮釋,精神文化需要行為文化來展現,行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載體。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辦學理念和原則,學校願景和目標,校訓、校風、學風、教風等內容,這些都需要通過學校成員的行為來顯現。同時,也可以依據學校成員的行為(文化)來推斷學校的精神文化。一所學校師生員工的儀表、舉止、言談等是學校精神風貌的直接體現。
其次,學校行為文化是對學校制度文化的檢驗。制度是為了規範學校人和團體的行為而制定的,它對師生、員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起著規範和引導作用。
最後,學校行為文化可以豐富學校物質文化的內涵。學校物質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總體環境及其布局風格、建築風格等。校園活動文化是學校行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活動的開展中積澱而成。學校的各項硬體設施為校園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場所和設備,在校園活動中形成的文化給學校硬體增加了深層的文化內涵。也就是說,校園活動文化豐富了學校物質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