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銀谷國際雙語實驗學校校長 鄧 彩
校園文化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包括顯文化和隱文化兩個部分。相對而言,學校的顯文化,如場地建築、文化長廊、音像傳媒、公共基礎設施等是最直觀的,人們看得見,摸得著,容易被接受,所以學校領導在校園文化建設時一般首先進行的就是校園改造。但是一流的學校,並不取決於一流的「設施」。一所學校若要學校文化濃鬱,不能僅僅靠做表面文章,更重要的是在深層次上,在「內隱」的精神上下工夫,既要傳承以往深厚底蘊的因素,也要集中全校師生現實的智慧,形成適合本校發展實際的獨特的辦學思想、行為規範和準則,才能實現新形勢下校園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一、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都是德育的有效載體
學校隱文化和顯文化是不能分離的,隱文化反映學校的內在品質,決定顯文化的發展方向和表現形態;顯文化受制於隱文化,是隱文化的外在表現,讓二者和諧地共處於校園文化統一體的結合點是學校的德育教育。
其實整個校園,就是顯文化與隱文化結合的大課堂。學生視聽所及的地方,都具有教育性,育人功能。我們可以賦石壁、磚壁生命,讓牆壁「說話」,把握音像媒體,形成輿論陣地。使其成為學校主隱文化的強大載體。
走廊藝術不可忽視。學校每個班級外面的走廊裡,都有一張巨幅照片,那是大家一致推選的「每月之星」。上面有他們的自我簡介,更重要的是還有他們獲得的一份份榮譽。所以,每更換一期,同學們都駐足欣賞,那是對被選同學的羨慕,也是對自己的期待。校園走廊成了同學們引以為豪的領地,因為在「每月之星」旁邊的牆面上,還有屬於他們的「名人名言」。每到徵集「名人名言」時,每個人都絞盡腦汁,希望自己能成為班級中的名人,就算平時懶於寫作的同學也不例外。
教室是基地是港灣是大本營。教室布置大有學問。可以分布成了各種各樣的板塊,「優作園地」、「我們的故事」、「成長的足跡」……學生的優秀作文、成長記錄、美術作品在這裡展示,從而形成了每個班級不同的人文氛圍。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的汗水在這裡凝聚,智慧在這裡閃光,個性在這裡張揚,夢想在這裡起航……
「溫馨提示」走進校園,是人文的關懷。校園的草坪上溫馨提示孩子們:「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腳下留青草如茵」、「珍惜一份綠,留於千人賞」、「學校是我家,潔淨靠大家」……這些擬人化的語言對學生良好品德習慣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學們駐足觀賞或嬉戲玩耍時,那些提示語是他們無聲的老師,告訴孩子們其實它們也有生命。
這些校園顯文化布置精當,催人奮進。數十塊哲語標牌構成了亮麗的風景,它們是無聲的導師,引導師生學會感恩,對己克制,對事負責,享受學習,快樂生活;一個個哲語故事,引導學生知是非、明方向、增睿智,淨化靈魂、陶冶情操。它們與景點、小品、勵志畫、文化石顯示出「潤物細無聲、處處在育人」的獨特的學校隱文化的魅力。
二、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要彰顯學校特色
1、校史文化是學校獨特個性的特色反映,是學校文化傳承永續的精神財富。醒目的校訓、校賦碑,校友傑出貢獻的文字記載和學校榮譽陳列室不僅讓師生們感受學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還激勵著師生為學校的跨越發展,奉獻青春才華。定期舉行校史文化講座。請老校長講學校歷史沿革,辦學思路,請有突出成就的校友現身說法,請現任校長講學校發展願景,用紮實的理論和前沿文化發展信息,豐富校史文化內涵。同時還樹立身邊的榜樣,引領師生們積極參與「塑造學校優秀師表形象工程」和「塑造學校優秀學子工程」建設,使師生們不僅是校史文化的傳播者,還是弘揚光榮傳統,實踐校史文化的楷模。
2、學校精神是全校師生員工在建設和發展學校過程中形成的群體意識和精神境界的總結、概括與升華。它能喚起、激發師生崇高情感和進取心。它主要包括堅定的目標追求,強烈的進取精神,良好的團隊意識,和諧人際關係的獨特文化韻味,它能極大地影響師生的價值選擇,人格塑造,思維方式,道德情操,行為習慣。
3、學校形象是指學校成員、社會公眾對學校整體評價的印象,它不僅體現了學校的精神風貌,而且對學校成員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校風是學校形象建設的內涵。我校採取各種有力措施,著力建設「熱愛學生,潛心育人,為人師表,博學篤行」的教風,「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勤學苦練,全面發展」的學風,形成了「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
師德師風是學校形象建設的關鍵。我校要求教師的愛崗敬業,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等都能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以高素質的個體素質,團結、進取、務實、創新的協作精神,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提升教師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學生的日常行為是學校形象建設的核心。我校著重抓好「講文明重禮儀爭當文明標兵」活動,堅持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應用得體的禮儀言行,塑造展現一個有禮、自信、文明的良好形象。做到著裝整潔,髮式文雅,儀容大方;談吐文雅,語調親切,會用恰當語言讚美他人;經常使用「你好」、「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鞠躬、招手、點頭示意、右行禮讓」等成為良好習慣;講究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節約用水用電,不亂踩牆面,不踐踏綠地;遠離菸酒、毒品,不賭博、文明上網有節制;自覺遵守課堂禮儀、集會禮儀、公共禮儀、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知恩感恩、助人為樂、禮讓老弱病殘,儘自己最大可能支助有困難的人群。積極參加「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等活動,以實際行動爭當「文明禮儀標兵」,不斷提升學生的文明素質,塑造出優良的文明禮儀品格。
厚重的歷史積澱,幾代人的精誠追求,無不透射出我校師生對教育事業不倦的追求與求真務實的精神風貌,逐步形成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