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指導專家胡太忠(右)在指導學生。
是上研究生,還是不上?是在國內深造,還是出國留學?即將赴加拿大留學的柏雪,一年前還很糾結:學習成績不錯,但也不是特冒尖,父母又希望她這個獨生女留在國內。去年7月的一天,她找到陳初升老師。「是陳老師的一席話,撥開了我心中的迷霧。」
她說的陳老師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陳初升,也是該校學生學業指導中心聘請的學業指導專家。
那麼,中國科大學生學業指導中心又是怎樣一個機構呢?
28位專家「把脈」學生學業
2012年10月,中國科大學生學業指導中心成立,聘請了各個學科的28位老師擔任學業指導專家。他們絕大多數是教授、博士生導師,不少是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
據中國科大黨委副書記蔣一介紹,從2003年開始,該校本科生在校期間有多次轉專業的機會,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專業,就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同 時,每年都有部分特別優秀、學有餘力的學生以及學習困難的學生,有學業規劃和學業幫扶的需求。因此,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2012年正式成立了學業指導中 心。蔣一也是中心聘請的指導專家。
成為學業指導專家,要求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科研背景,熱心教書育人,熟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學校學籍管理規定等要求。其主要職責就是針對上述 三類學生,或為其量身定製個性化學習方案,助他們成為傑出人才;或為其指點迷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或指導他們作出合適的專業選擇,制定個性化學習計 劃等。
記者看到,該校學生學業指導中心建有專門的網站,指導專家的學科專業、研究方向、聯繫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
據悉,學生網上預約後,學業指導專家很快能收到手機簡訊提醒和電子郵件提醒,及時回復學生的需求。指導方式包括集體指導和個別指導,如專題講座、座談討論、集中答疑、面對面約談等。指導結束後,他們如實記錄指導情況和指導意見,並向教務處反饋。
「中心及其網站的建立,使全校學生學業上有任何疑惑,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關學科的專家諮詢,而以前多半局限於本系或本學院。」陳初升說,對學生應該選什麼專業、該不該轉專業,這些指導老師最有發言權,他們為學生制定的個性化學習方案,教務處充分尊重。
近千學生受益學業指導
學生學業指導中心成立一年多以來,效果如何?
據中國科大教務處教師楊凡介紹,該中心成立以來,已對150名專業選擇諮詢、55名提出轉專業申請的學生及409名學習警示和預退學的學生進行約談,對部 分學生進行了跟蹤指導,243人目前已經解除警示;196名同學通過中心網上預約平臺,主動與學業指導專家聯繫,獲得指導;還有一些同學通過電話、電子郵 件、當面請教等方式,主動與相關指導專家進行交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依託學生學業指導中心,該校2012年起實現了本科生100%自主選擇專業。學校規定,對少數申請轉專業未被接收但仍堅持要修讀擬轉入 的專業的學生,學業指導專家為其制定了個性化培養方案,學生修讀完相關課程,達到要求,即可按該專業畢業,從而百分之百地滿足了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需求。
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過去兩年獲得學校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的65名優秀學生中,16名為重新選擇專業的學生;數學科學學院畢業生 中,前10%優秀學生有一半來自轉專業的學生;物理學院成績前5%的學生中,由其他學院轉入的學生也佔近四成;2013屆畢業生中,有11名同學要求轉專 業未被接收,他們在學業指導專家的指導下,跨專業修讀了相關課程,完成了畢業論文,順利畢業,其中9人繼續深造,去了包括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這樣的名校。
對此,蔣一表示:「尊重學生的興趣,激發其學習動力,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是我們一貫強調的。」
雙線互動,重拾信心
在學業指導中,雖然常見的是專業選擇和專業規劃方面的諮詢,但老師們花在學生身上的精力最多。同時,指導老師把指導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教務處和班主任溝通,教學系統與學生工作系統的有效互動,也是該校學業指導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
張偉(化名)是該校核科學技術學院2011級本科生,進校後因痴迷網路遊戲,三個學期下來5門課掛科。教務處給了學業警告,並通過學業指導中心把他「分配」給了核科學技術學院教授王相綦。
張偉記得很清楚,去年5月25日,王相綦第一次找他談話。出乎意料,王相綦並沒有批評他,也沒有說什麼大道理,而是列舉了多名學長成功「逆襲」的事例,鼓勵他只要現在努力,還為時未晚,並相信他能夠學好。已失去信心的張偉,內心受到觸動。
接著,王相綦邀請張偉參加他的課題組,並安排幾名成績好的師兄輔導他《數理方程》《原子物理》《材料力學》課程。課餘時間,張偉與他們一起到圖書館上自習,不懂的就問。同時,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班主任丁翠平老師對張偉的電腦妥善管理。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效果就顯現了。期末考試,張偉通過了這三門比較難的課程,這使他重新拾回了信心。王相綦趁熱打鐵,與小張一起商量如何彌補落下的5門 課。「上學期重修了一門,已通過。這學期又重修了兩門,通過應該也沒有問題。」小張打算暑期留在學校複習,明年考研究生。
對此,王相綦感到很欣慰:「初次見到張偉時,他很頹廢,現在精神狀態大為改觀。」在開始的幾個月裡,王相綦基本上每周與小張見一次面,了解學習情況,詢問 有什麼困難。班主任丁老師也是如此。「與學生做知心朋友,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批評,這對落後生來說十分重要。」
據悉,王相綦近年來指導幫扶了5個學困生,其中3人今年即將正常畢業,其他二人已基本走上正軌。
「如果沒有王老師和丁老師的悉心幫助和指導,我肯定已經退學了。」說起自己一年來的變化,張偉內心充滿了感激。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2014-06-12 5版 大學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