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最近天兒冷了很多,不僅氣溫下降明顯,還時不時的刮來一陣陣秋風,更是感覺涼颼颼的。作為家長,每天不免會給孩子多穿點,生怕凍感冒了,晚上也換了厚被子,就怕孩子晚上著涼感冒了。
昨天在幼兒園家長群還聊起了這個事情,有個媽媽說她家娃就是晚上睡覺著涼了,因為換了厚被子,孩子晚上總是踢被子,但自己白天上班累,晚上就不能及時發現孩子踢開了被子,等孩子自己凍醒、鑽媽媽被窩時,一摸身上冰涼冰涼的,結果第二天一早就開始流鼻涕了,腦門摸上去也有點熱。
其他家長也紛紛訴說晚上「孩子踢被子」的苦惱,一晚上給孩子蓋N次被子,自己都睡不好,導致自己每天上班時犯困,特別影響工作。
不少家長都有「孩子愛踢被子」的哭鬧,但為什麼小孩子大多愛踢被子呢?原因可能有多種。
1.孩子睡前過於興奮
如果孩子在睡前玩了比較開心的遊戲,看了對他觸動比較大的動畫片,導致睡前一直是「興奮狀態」,沒有安靜下來,入睡後也會受到影響,就會睡不踏實,可能頻繁翻身、說夢話、踢被子、做些其他動作等。
因此,建議家長們要幫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入睡和睡眠習慣,比如有一套固定的睡眠流程,睡前吃飯、洗澡、聽故事入睡等,而且 儘量讓孩子以「安靜的狀態」入睡,這樣就更容易睡得踏實些。
2. 睡眠環境不舒適
這點不難理解,就像大人一樣,如果我們睡覺時,環境讓我們感覺不舒適,也會睡不好。
比如 穿蓋不合適、家裡太吵鬧、燈光太亮、室溫太高或室內空氣過於乾燥 等,等會影響睡眠。
雖然天冷了、還沒來暖氣,家長可千萬不能給孩子穿很厚的衣服睡覺,這樣孩子就容易熱的踢被子,反而容易受涼;
但也不能不給孩子穿衣服,光溜溜的睡,畢竟最近天兒比較冷,室溫大多偏低,大點的孩子可以穿身薄款睡衣,小月齡的孩子可以 穿厚度合適的睡袋睡。
此外,在孩子睡前,要調整好室內溫度(20-24℃)和溼度(50%-60%),確保是讓人感覺舒服的程度,如果不好把控,可以買個 溫度溼度計 擺放在室內,更直觀些,也方便調整。
3. 寶寶身體不舒服
這點也是導致孩子踢被子的一大原因,因為身體不舒服會表現得煩躁,也會出現踢被子的表現,而且不同年齡的孩子都可能出現。
小月齡的孩子,可能因為 腸脹氣、積食、消化不良等而肚子不舒服,出現踢被子的情況;再大一點的年齡,可能因為 長牙又疼又癢、鼻塞讓呼吸不暢等而煩躁的踢被子。
因此,家長要多注意觀察,了解孩子的發育特點和發育情況,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不適,並儘快幫孩子調整,比如長牙時可以經常幫寶寶按摩牙齦、給寶寶玩磨牙玩具等;平時孩子的飲食要均衡,避免吃多積食或消化不良等。
4. 情緒心理因素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分離焦慮期」,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是不穩定的,心裡也沒那麼強的安全感,就可能表現出 失落、焦慮的情緒而影響睡眠,踢被子就是常見的一個表現。
家長平時要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發育特點,讓孩子從小有充足的安全感,對良好睡眠也有幫助。
作為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生怕孩子冷了、病了、發育跟不上了。
有時候照顧孩子時,就容易出現類似「生病亂求醫」的現象,只要天氣一降溫,家長關心的弦就會繃緊,多穿衣服、戴帽子、晚上蓋的很厚……這就是典型的「關心則亂」。
其實,養娃要理智,就算天兒再冷,也最好要讓孩子這樣睡,否則反而容易生病,甚至影響發育。
做法1:有一種冷叫「家長覺得冷」,給孩子穿很多、蓋很厚
家長感覺家裡比較冷,或是摸著孩子的手涼,就覺得孩子冷,可能會 讓孩子穿很厚 躺被窩裡,甚至再給孩子 蓋一個很厚的被子,甚至還要給孩子穿一雙厚厚的襪子。
這樣做,不但容易讓孩子出汗,也容易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各種不舒服下,孩子只能踢被子了,反而增加受涼生病的機率。
做法2:有一種餓叫「家長覺得餓」,睡前把孩子餵的過飽
真有不少這樣的家長,就覺得孩子胖乎乎的好,每頓飯追著餵、哄著吃,並且一天吃很多頓,根本不給腸胃休息的機會……結果每次都讓孩子吃的過飽,尤其晚飯,總覺得「吃得飽才能睡得好」。
這樣的做法,不僅容易讓孩子 長胖,而且也 加重腸胃負擔,容易讓孩子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還容易 抑制「大腦智能區」的功能,不利於孩子記憶、想像、思維和語言等方面的發育。
做法3:有一種帶娃叫「孩子開心就好」,睡前可勁兒陪玩
有些家長就是這樣溺愛孩子,孩子想玩就陪玩,想玩啥陪玩啥,不分時間場合,就算睡前只要孩子原因,也會陪孩子瘋玩一通,玩到累的不行躺下來睡覺時,興奮的睡不著,即使睡著了也睡得不踏實。
其實,睡前玩的太累、太興奮,不僅會影響入睡和睡眠狀態,還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這個季節,雖然晚上有點冷,但在被窩裡只要不踢開被子,也不會冷到哪兒去,而防止孩子踢被子,可以穿薄款的秋衣蓋合適的被子睡,小月齡的孩子也可以穿個背心、穿睡袋睡覺,如果覺得冷,上面再搭一個小薄毯子等。
只有正確的給孩子穿蓋,讓孩子感覺舒服,才能減少踢被子,讓孩子更好的睡覺和發育,避免生病。最近你家娃晚上睡覺穿什麼、蓋什麼呢,來留言分享你的做法和建議呀。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看完點個讚,也別忘了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