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能源網際網路技術框架研究(圖)

2020-12-25 OFweek智能電網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周海明、劉廣一等,在2014年第11期《中國電力》雜誌上撰文,為滿足未來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減少環境汙染等能源供用要求,研究了與未來能源資源約束條件和應用技術水平相匹配的能源供應與消費技術框架。相對於傳統的能源供應體系,這種基於先進信息技術的「能源網際網路」技術框架能夠發揮能源綜合應用和負荷側互動技術優勢,整體優化能源供給與消費,提高能源的整體利用效能。

  中國目前主要依賴於化石能源發電,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力發電國(國內的水電、生物乙醇應用受限於自然條件和土地資源)。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風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擁有豐富的風力資源和太陽能資源,生物能與地熱能的總量也相當可觀,此外還有漫長海岸線所蘊藏的潮汐能。

  能源的供給在持續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同時要儘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資源有限、用於火力發電存在汙染問題。因此,中國在提高傳統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時積極發掘新能源、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以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國內發展迅速,中國是目前世界上風電發展速度最快和發電量最大的風力發電大國。但是,風電發電量與消納量的矛盾也隨著風電發電比例的提高日益突出。

  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特徵的新一輪能源變革正在世界範圍內蓬勃興起。隨著新一輪能源變革的到來,新能源技術、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不斷突破,與智能電網全面融合,正在承載並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

  「能源網際網路」將網際網路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將結合起來,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創造強大的基礎。未來,數以億計的人們將在自己家裡、辦公室裡、工廠裡生產出自己的綠色能源,並在「能源網際網路」上與大家分享。

  這種基於網際網路思維提出的「能源網際網路」概念包含了基於信息共享的多種能源的「互聯互動」及「替代與轉化」的含義。

  針對電能在能源供應環節中的作用,提出,「能源網際網路是未來的智能電網,具有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特徵」,「電網、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相互融合,構成功能強大的社會公共服務平臺。互聯的廣泛性帶來了資源配置的廣泛性,既廣泛配置電力資源,也廣泛配置其他公共服務資源」。

  以電能為中心,對不同的供能環節進行整體優化,形成一體化的社會綜合能源供用體系,即「能源互聯」系統,可以促進社會用能效率提升、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實現人類能源可持續供應。

  1 能源網際網路需求分析

  「能源網際網路」的需求推動力源於能源供需矛盾和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出現。其追求的目標是充分利用新技術優勢,對不同的供能環節進行整體優化,形成一體化的社會綜合能源供用體系,即「能源互聯」系統,通過對能源的產生、傳輸、分配、轉換、存儲、消費等環節進行整體協調控制,通過整體優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並通過不同能源間的「替代和轉化」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電能的方便傳輸和易於使用的特點使其在能源整體化應用中,將扮演紐帶作用。

  能源網際網路的需求推動作用可以歸結為以下2個方面。

  (1)供需互動的需求。

  在電力系統中,分布式電源、三聯供機組、電動汽車、儲能裝置、可控負荷、智能建築大量出現,電網內將出現越來越多的「發用電聯合體」(Prosumer)。它們的出現使能量的流動方向由單向向「雙向互動、互聯」轉換,相對傳統負荷它們具有更多的智能特性,不但可以受控,而且可以主動提供能量,在能源整體控制過程中可以作為局部的「虛擬發電廠」參與能源調度控制。

  信息化的進步和「智能負荷」以及「發用電聯合體」的出現也給負荷主動參與提高能源整體使用效率提供了新手段,新型負荷的互動控制和主動供電能力,可以減小和補充系統備用,提高能源系統整體效率。

相關焦點

  • 分裂與聚合:網際網路時代的技術身體研究
    以伊德的「三個身體理論」為研究框架、以「網紅臉」的流行為具體研究對象,從物質身體、文化身體和技術身體三個方面對「網紅臉」的誕生及流行過程進行分析,發現「網紅臉」追求的是鏡頭下符合大眾審美的技術身體,它雖然與物質身體相關,其誕生卻是營銷背景下大眾審美與信息技術的合謀。審美政治對「網紅臉」的不認可,源於將身體作為物來使用的身體技術和媒介報導框架的議程設置。
  • 【2017EIS演講集】社區能源網際網路關鍵技術研究
    昨天北京北變微電網技術有限公司祝振鵬先生也提到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我們說的分布式能源能不能做到即插即發的,我們現在很多用戶能不能做到即插即發和即插即儲的,這是解決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他們所採用的我們大家廣泛說的能源路由器,現在我們電網當中,真正起到能源分配的是我們的變壓器。
  • 杭州電力創新應用能源網際網路量子通信技術
    杭州電力創新應用能源網際網路量子通信技術通過引入量子通信技術,將公司應急指揮中心與亞運主場館等重要城區電力系統數據緊密互聯,實時接受杭州電網數據中心、保電現場數據,為亞運會供電保障提供重要支撐。「隨著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的不斷推進,新能源大規模併網,新型用能設施大量接入,電網形態越來越複雜,電網接入越來越多元融合,對電網通信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青島能源所能源微藻規模培養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在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中科院太陽能行動計劃二期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能源藻類資源團隊在微藻規模培養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微藻生物能源的產業化推進一直受困於規模培養技術的創新突破。採用液體懸浮式開放池或光生物反應器來進行規模培養,由於光在水體中衰減嚴重,造成光能利用差、培養效率低、培養成本高,同時耗水量也較大。
  • 研究報告 | 世界能源技術創新方向及發展趨勢
    當前,新一輪能源技術革命正在孕育興起,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新興能源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可再生能源發電、先進儲能技術、氫能技術、能源網際網路等具有重大產業變革前景的顛覆性技術應運而生。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能源生產、運輸、存儲、消費等環節正發生變革。
  • 區塊鏈原生+能源網際網路,新基建科技先行
    能源產業創新風潮愈演愈烈,能源網際網路的技術迭代正成為全球能源產業革命的重要風向標。10月16日,「第二屆能源網際網路國際創新創業峰會」在成都召開。此次峰會重點關注「政策、市場、技術、投資、創新」五個方面,圍繞「十四五」能源規劃、「能源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趨勢與路徑」、「能源網際網路行業投資的方向與準則」等議題進行深度探討。
  •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中、英文期刊創刊
    海外網1月31日電 1月31日,《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中、英文期刊(以下簡稱「兩刊」)正式創刊。「兩刊」是由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以下簡稱「合作組織」)創辦的能源電力領域專業性、前瞻性、權威性科技類學術期刊,旨在搭建學術創新、人才匯聚、成果推廣於一體的創新平臺,推動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更好更快發展。
  • 直播預告|能源技術領域專場
    研究方向:化工分離科學與技術。龐輝博士,教授級高工、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直流輸電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高壓直流輸電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先進輸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帶頭人。研究方向:柔性直流輸電與直流電網技術。
  • 國網聯研院將以三型兩網推動世界一流能源網際網路企業建設
    要實現「兩個50%」,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將狠抓機遇,擔當作為,爭當科研「排頭兵」,深入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在材料、器件、裝備、軟體、算法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加大加快自主創新步伐。聯研院將主動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狠抓公司「十四五」科技發展戰略、能源網際網路技術框架研究以及2020年科技項目指南重要機遇,努力補短板、強弱項、填空白。 加強智能電網關鍵裝備研發。
  •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白皮書發布(全文+現場PPT)
    會上還發布了《跨國跨洲電網互聯技術...[詳情]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相關報導 實現可持續發展急需加快能源和經濟轉型。
  • 能源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以及應用分析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研究俱樂部」ID:nyqbyj 作者:能源情報研究中心 邱麗靜)一、區塊鏈技術概述「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起源於「比特幣」。2016年之前,「能源網際網路的規劃、運行與交易基礎理論」已經被相關文件界定為「智能電網基礎支撐技術」項目下的基礎研究類題目,該項目的實施周期為5年(2016~2020)。2016年首個區塊鏈能源實驗室成立,並推出能源區塊鏈主鏈Demo,這些都體現出我國探索者在該領域的努力。2.
  • 清潔能源技術的迷思與現實
    清潔能源技術經歷了高期待到幻滅、整合、再到勝者重振旗鼓的循環,與汽車、鐵路、電梯、石油和網際網路等其他新興技術的經歷如出一轍。信息技術、納米技術、材料科學和生物學的進步將會從根本上提高資源的生產力。得益於更完善、更清潔的能源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更適宜的商業模式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將是新一輪工業革命,最終將推動強勁的經濟增長,並帶來明顯低於以往的環保成本。但是,如何才能將這一令人振奮的大膽預測與清潔能源技術近期所經歷的重重挑戰聯繫在一起呢?
  • 太陽能:擬與先鋒軟體、江西軟體大學在能源網際網路等領域開展全方位...
    來源:發布易發布易12月24日 - 太陽能(000591)晚間公告稱,公司近日與江西軟體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江西軟體大學」)及先鋒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鋒軟體」)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三方將在能源網際網路、光伏系統、儲能及綜合能源服務
  • 2017.01:「網際網路+」統計方法研究(北京市「網際網路+」統計研究課題...
    籠統地說就是,網際網路加傳統行業,它代表的是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將網際網路技術、網際網路思維應用於傳統行業,拓寬經濟活動空間、提高經營效率。,也提升了社會各界對信息化及網際網路應用的重視程度;第三是技術創新維度,「網際網路+」基於並促進了國民經濟在技術領域的創新,進一步帶動了產品、管理領域的創新;第四是網際網路應用維度,「網際網路+」對企
  • Alphabet與能源研究基金Breakthrough正合作開發熔融鹽存儲能源技術
    PingWest品玩6月22日報導,根據MIT Technologyre View報導,Alphabet正在與價值10億美元的能源研究基金Breakthrough將在一項熔融鹽能源存儲項目上合作。目前還不清楚雙方交易已經進行到什麼程度,也不清楚具體的投資金額。
  •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研究技術報告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研究技術報告  本項研究於2006年10月26日至12月19日在全國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對象是12歲——18歲的未成年人。本項研究中關於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涉及到的哪些方面的確定主要採用了座談會的研究方式,2006年8月30日下午2:00-5:00在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調查研究小組邀請了11名10-18歲的上網未成年人進行座談(訪談提綱見附錄1);2006年9月2日下午2:00-5:00邀請了四名家長進行訪談,其中兩名家長上網,兩名不上網(訪談提綱見附錄2)。
  •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打造地球村的「血管系統」
    70多位來自有關國際組織、中歐能源電力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出席。18位專家作專題發言,涵蓋全球電網互聯、輸變電技術與裝備、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等領域。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化石能源的大量開發和使用給人類社會帶來三大挑戰:資源緊張、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
  • 《2020國家能源網際網路發展藍皮書》發布
    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康重慶教授在解讀藍皮書時表示,《2020國家能源網際網路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由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編制,從技術發展角度總結了能源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現狀
  • 分布式能源及相關技術發展剖析
    分布式能源技術是未來世界能源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它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環境負面影響小,提高能源供應可靠性和經濟效益好的特點。中國必須立足於現有能源資源,全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擴大資源的綜合利用範圍,而分布式能源無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術。
  • 能源網際網路 創造新模式
    當未來能源系統由數以億計的可再生能源設備和智能用電終端構成時,可再生能源成本、系統協同成本便是亟待解決的兩項挑戰,這需要能源網際網路來解決。在能源網際網路的世界裡,智能硬體、傳感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能幫助我們用數字定義能源設備和系統,柔性地分配電力,來降低度電成本和協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