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都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多少都能看到家長的影子,同樣的,從家長的行為也能看出對孩子的家教。
因為,同一件事,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家長處事方式不同,給孩子帶來的結果也會不同。
比如說,從父母帶孩子坐小火車這件事,就能看出孩子的家教!
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小火車,一個細節就能暴露家教
小孩子們很難抗拒商場的小火車,有時候他們跟著家長去逛街並不是為了買多好的東西,而是為了能坐上次商場的小火車。
孩子坐小火車,一般家長都會陪同,有人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陪孩子坐小火車的大概分成四種情況。
第一種:一家人「不離不棄」
逛商場當然是一家人出動,孩子想要坐小火車當然也一起,雖然規定只能一個家長陪同,多買一張票就完事了!二孩家庭剛好坐滿前後兩個位置,但三口之家的就不好分配了。
不過有的家長非常聰明,讓媽媽陪孩子坐,爸爸往前靠著交流,孩子時不時往後轉,一家人有說有笑不知道多開心,路過的人都投來羨慕的眼光!
第二種:孩子的快樂僅媽媽參與
男人似乎都不喜歡逛街,陪娃坐小火車也同樣道理。孩子開開心心地上了小火車,但被安排了和媽媽坐在一起,爸爸坐下後就捧著手機,甚至還戴上耳機玩了起來。孩子的快樂只有媽媽參與!
第三種:父母相談甚歡任由孩子玩耍
都說父母感情好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有的父母帶娃出門卻「忘」了娃。比如帶娃坐小火車,直接把娃丟在了前排。
父母二人坐在後排開心地聊天,好像忘了孩子的存在,當然也會偶爾看看孩子,確保孩子的安全,而孩子只能自己玩自己的了,也不知道開心還是不開心。
第四種:家長沉迷手機,孩子一臉茫然
手機有多重要?大概讓人拿得起,放不下吧!很多家長帶孩子去坐小火車,雖然父母都出動了,但一上車就掏出手機玩了起來,讓孩子呆呆地享受著小火車的旋律。
孩子的表現和第三種情況差不多,其實大多孩子都不開心。
都是陪娃坐小火車,哪種情況的孩子是最開心的呢?明人一眼就看出來了!
看完這四種帶娃坐小火車的情況,大家心裡也有了數,孩子最開心的大概就是第一種情況了。第二種情況裡孩子的快樂只有媽媽參與,似乎和「喪偶式家庭」對得上號。
而第三和第四種父母都忽略給孩子的陪伴,這個年齡的孩子相比於渴望自由玩耍,應該更渴望父母的陪伴吧!
不少孩子看完都覺得很戳心,因為這樣的家教讓人覺得很孤獨,直言不敢再坐火車。
其實,孩子的想法很好理解,就像我們成年人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出門逛街、吃飯一個道理,缺少陪伴的孩子內心總是很孤獨的。
不過,光靠一次帶娃坐小火車的表現不能給這些家長們的教育方式下定論,不過坐小火車事小,但還是可以看出大多數家長的陪伴「不達標」,其實在孩子身邊並不等於陪伴,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是用心去陪孩子,借著每一次機會親近和教育孩子。
得到父母陪伴的孩子是幸福的,但有些看起來很好的「陪伴」,很有可能是家長在束縛孩子,陪伴孩子很有講究,這陪孩子的「三不」原則,家長們需要注意!
家長陪伴孩子時,最好做到這「三不」!
1.不要什麼都管
過度幹涉是家長們陪伴孩子時最常犯的錯誤之一,也就是什麼都要管。
比如陪孩子寫作業時喜歡指指點點,帶孩子去玩時要求孩子只能聽自己的,不給孩子選擇的餘地等,這樣的過度幹涉容易讓孩子失去信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2.不要什麼都不管
家長陪伴孩子不能過度幹涉,也不要什麼都不管,也就是不用心。這樣缺少用心的陪伴是沒有質量的,比如陪娃時專注玩手機而含糊應付孩子等,這種陪伴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隔閡。
3.不要打破孩子的專注
有時候家長陪孩子時,孩子不一定希望與家長互動,比如孩子在認真玩積木、拼圖畫時,他們只想一心一意地研究手上的東西,但也希望爸爸媽媽時刻陪在自己身邊,以滿足自己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這樣的情況家長們就要注意不要隨意打擾孩子,讓孩子的專注中斷,在一旁靜靜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幫助。
陪伴孩子是一門技巧,教育孩子更需要「修行」,其實只要用心,就能把孩子教好,不過也要注意把握好用心的度哦!
今日互動話題:你陪孩子坐過小火車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