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愛滋養長大的孩子會更加愛自己、愛別人。
執筆:歐陽比文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十分深遠。很多父母也想教育好孩子,愛孩子,然而這些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切實地去付諸於行動。
拿一件小事來說,在大型商場裡一般都有小火車,孩子很愛坐,家長陪坐。別小看了這短短的一兩圈,卻能反映出不同的家庭關係,父母快來對照下吧!
家長陪孩子坐小火車,3種家庭關係一眼看穿
第一種:親密,但力不從心
媽媽和女兒並排坐在小火車上,媽媽用手摟著孩子,顯得親密無間,而女兒也十分順從地依偎在媽媽身邊,一看就是母女感情非常好的。
但是媽媽的專注力好像並不在這裡,滿懷心事的樣子,一點笑模樣都沒有。或許是工作瑣事,要麼是其他不開心的事情。
受媽媽影響,女兒雖然坐著小火車,但是也沒有表現出來特別高興的樣子。她懂事、乖巧得讓人有些心疼。
★解析:生活中這種類型的家庭有很多,父母愛孩子,卻有些力不從心,能抽出時間來陪娃,心思卻不在這裡。
孩子雖小,即便有些行為一時難以理解,但感受是會一直留在心間的。所以勸這些家長,陪孩子玩的時候就把心房打開,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自己也放鬆一下。
第二種:獨立,孩子更像「意外」
女兒獨自坐在前面火車頭的位置,手持方向盤,一副火車司機的樣子,非常專注和認真,還有那麼一絲小緊張。
這麼小的孩子,父母並沒有陪在女兒左右,而是相伴坐在後排侃侃而談。真是應了那句話,父母是真愛孩子是意外啊!
★解析:這種家庭的氛圍是不錯的,父母恩愛,不溺愛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去學會成長,相信孩子的獨立性也會很早地開發出來,還掌握了開火車的技能哦。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從孩子僵硬的手臂中能看出,小女孩還是有些害怕的。父母一是要注意安全,絕不能讓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二是適當安撫和陪伴,而不是完全放手。
第三種:「喪偶」,一家人都不快樂
從第三張圖片中可見,媽媽和孩子坐在前排,表情肅穆,爸爸坐在後邊獨自戴著耳塞玩手機,一點和孩子互動的意思都沒有。
其實坐一次小火車二三十元,真的沒有太長時間,寶爸連這點空隙都不想給孩子,難怪一家三口都不樂呵,別人家都是歡聲笑語,他家是一潭死水。
★解析:
權威數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父親節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子女年齡越大,父親陪伴 越少,從娃6歲前日均陪伴孩子4.8小時,到7~12歲間僅能陪伴3.5小時。
而且大數據還表明,在55.8%的家庭中,在平時陪伴孩子的都是媽媽,喪偶式育兒正在蔓延。
希望爸爸人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心也在這裡,幫助寶媽多分擔一些,給孩子一個合家歡的童年,而不是各玩各的。
陪著≠陪伴,有效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的有效陪伴,一定是和孩子有互動和交流的,包括語言和眼神上的,以至於心靈和情感上的交流。
如果只是人在孩子身邊,卻依然埋頭玩手機,或者心不在焉,空有軀殼,那只能叫陪著而不是陪伴。對孩子的教育和愛不是形式主義,也沒必要做花架子。
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老師、玩伴和榜樣,參與孩子的成長,是比花錢讓娃坐小火車更有用的事情!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關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