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時間順序 :按照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這種順序常用於說明事物的發展過程。介紹一個事件、一項運動、一種製作過程,往往都按這種順序來說明。
2.空間順序:按照空間物位關係來安排說明順序。這種順序多用於說明相對靜止的事物、建築物的結構和介紹參觀建築物的過程之類的文章。
3.邏輯順序:按照事物的邏輯關係來安排說明頃序。這種順序常用於事理說明文。(按事物的推理過程及人們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和運用的順序去說明事理、布局文章。)
備註:
時間順序的具體分析:古---今、四季次序 (注意:並不是有年代,就是時間。)
空間順序的具體分析:外---內、上---下、前---後、遠---近、整體到局部
(注意要抓住立足點,注意方位詞的變化)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析: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
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典型考題1: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答題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 說明順序(從____到______),對 ____ 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第一空應填說明順序,第二空應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三空應填具體的事物或說明的事理。如是事理說明文,但不能準確表述,可填「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語言來表述。)
例題:《看雲識天氣》的第三段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答:使用了空間順序,對捲雲、捲積雲、積雲、高積雲的形態、位置、預示的天氣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題型2:為什麼不能調換段落順序?
答題方式:不能調換;原文採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後不合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