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給孩子的禮儀課》
作者:李詹
出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0年8月
出品:酷威文化
在老師休息的時間裡,如果孩子想要拜訪老師或是有問題請教老師,一定要事先與老師約好時間。唐突的拜訪會影響老師正常的生活或休息,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鄰居張姐有個女兒名叫媛媛,十分討人喜愛。有一次媛媛拿著一張神秘的小字條在張姐眼前一晃,張姐問她是什麼,誰知孩子卻神秘地笑了一下,不肯告訴她,還收了起來。過了一會兒,見張姐不感興趣的樣子,媛媛又跑過來告訴媽媽,這是班主任的手機號。對此,張姐也沒怎麼驚訝,畢竟現在誰也不缺手機。
「這可是我的寶貝!」媛媛小嘴一噘,對媽媽的「輕視」有些不快,拿起書包回房間寫作業去了。
大約晚上九點鐘的時候,媛媛寫完了作業。以往遇到了不會寫的作業她都會問媽媽或爸爸,但這天晚上她因為有老師的電話號,非要借父母的電話打給老師問問題。張姐一看表已經九點了,就對孩子說:「這個時間老師可能已經休息了,你打電話過去,會影響老師休息的,明天就不能很好地給你們上課了。」
「萬一沒有休息呢?老師說了,有問題隨時可以給她打電話。」媛媛手裡攥著那張小字條,堅持要打電話,理直氣壯的樣子,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
「就算老師沒有休息,現在也是老師的下班時間,是屬於她自己的時間,或許她在陪自己的寶寶,或許她在看電視放鬆。如果你這個時候打電話給老師,不就等於打擾老師了嗎?」
「可是我有作業不會寫啊。」媛媛還沒轉過彎兒來。
「你還記得媽媽給你講過的《程門立雪》的故事嗎?」張姐問媛媛。
「記得。不就是講一個叫楊時的學生,與朋友因為一個問題產生了分歧,所以一同去請教老師。但是他們去的時候,正巧老師在閉目休息,他們二人怕打擾了老師休息,就一直恭敬地站在門外等候。後來下起了雪,他們仍舊一聲不吭地等著。老師醒來時,外面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楊時和他的朋友還一直默默地等待。」
媛媛講完這個故事後,立刻就知道了自己不應該打擾老師。後來,媛媛對媽媽說,其實她並不是真的不會做,她只是非常喜歡老師,所以就想打電話給老師,好讓老師能夠記住她、關心她。
張姐非常高興孩子能夠喜歡老師,然後告訴媛媛:「既然喜歡老師,就要學會心疼、關心老師。老師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家後往往還要備課和修改作業,所以十分辛苦。因此,作為學生,要懂得不在老師休息的時候打擾老師,除非有十分要緊的事情,明白了嗎?」
媛媛認真地點了點頭。
這是一個成功的教育案例,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然而,嫣然可沒有這麼幸運了。嫣然是個性格溫和而敏感的孩子,她的爸爸因為工作的事情,回家後情緒不是很好,嫣然就會馬上察覺到。由於嫣然還小,她不會區分爸爸是因為單位的事情不開心,還是因為家裡的事情不開心,她都會認為是自己哪兒做得不好,惹爸爸不開心了。她會小心翼翼地拿拖鞋給爸爸,看看爸爸有什麼反應。如果爸爸情緒很好,她會認為爸爸不開心不是因為自己的事情,她就沒什麼事兒。如果爸爸忽略了這一點,還是不開心,或者說話很生硬,來一句「放在那兒吧」,嫣然就會有點失落。她還會給爸爸端杯水,其實她想知道爸爸是不是因為自己而生氣。如果爸爸還是不開心,她可能會覺得爸爸不愛她了,會覺得自己被冷落了,被拒絕了,不被重視了,心情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嫣然是個性格乖巧溫和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心中充滿了愛,總是希望自己能為別人做點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忙起來、累起來,難免帶著情緒,對孩子也沒那麼細心。比如:做飯的時候,溫馨型性格的孩子來幫我們擇菜,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快不要幹了,不要再來添亂了,你越幫越忙!」這樣的小事,對其他性格的孩子沒有多大影響,但對於溫馨型性格的孩子,可能會傷害他,影響到孩子的心情。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認真觀察、評估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徵,不能用強勢的威嚴去「嚇唬」孩子,這樣造就的會「察言觀色」的孩子,並非我們教育的本意和目的。
小知識:察言觀色
讓孩子學會察言觀色,並非讓他學會見風使舵,而是學會更高效的社交方法,提高做事效率。察言觀色是一切人情往來中操縱自如的基本技術。不會察言觀色,等於不知風向便去轉動舵柄,事倍功半不說,弄不好還會在小風浪中翻船。
直覺雖然敏感卻容易受人蒙蔽,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斷才是察言觀色所追求的頂級技藝。
言辭能透露一個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讓我們窺測他人的內心,衣著、坐姿、手勢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出賣」它們的主人。
言談能告訴你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性格、品質及內心情緒,因此善聽弦外之音是「察言」的關鍵所在。
如果說觀色猶如觀天象,那麼看一個人的臉色應如「看雲識天氣」般,有很深的學問,因為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時間和場合都能喜怒形於色,相反是「笑在臉上,哭在心裡」。
「眼色」是「臉色」中最應關注的重點,因為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訴我們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裝同樣有助於我們識人於微,進而識他人整體,洞悉其內心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