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一個去哪兒的負面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大概意思就是去澳門旅遊的遊客通過去哪兒定了酒店,結果遭遇到房卡房。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出現在去哪兒上,如果你以房卡房為關鍵詞,可以搜到大量的旅遊平臺負面新聞,飛豬、攜程都會有涉及。
那麼這樣的現象是常見的嗎?其實如果只是簡單的搜索一下,會發現大量的情況是發生在澳門。「房卡房」的來源很多,主要包括酒店送給一些賭場常客的房間,積分兌換的房間等等。
這些房間已經登記了別人的信息,但是實際並無人住,所以一些第三方將房卡拿到後,再另行賣給消費者。
一般來說,相比酒店正常房價,房卡房的價格會低一些。因為並非是正規渠道,所以房客的安全保障要弱很多。「房卡房」實質就是中間商接盤了各種來路的房間,然後自己支配轉給遊客,通俗點說就是房間黃牛,這類房間實質屬於「二手房」,交接房間的時間也不穩定,
說老實話,如果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房卡房的現象,其實不僅出現在澳門。在剛剛過去的世界盃期間,也有不少朋友利用IHG積分房與現金房之間出現的巨大價差大賺了一筆。
從本質上來說,房卡房和積分房其實還是有些許不同的。積分房是允許為家人朋友預訂,你可以自主去前臺CI,而房卡房就必須有他人代辦,你如果出現在前臺,可能就會被判為代訂人違規。
房卡房或者是積分房的出現,確實是能夠為消費者帶來一些實惠。但其實也有不少隱患。如果酒店前臺登記的入住人信息並非是住客本人,根據部分國家與地區的酒店住宿實名制要求,實際上已經有違法的隱患。
其實最細思極恐的是,如果是採用交接房卡的方式來入住,房卡是掌握在「黃牛」手中,一般只給遊客一張房卡,這樣「黃牛」可以隨便打開房門,遊客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包括隱私都得不到保障。
關於房間的設施,房間的消費,甚至房間內是否有加裝探頭行為,或者發生違法事件,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據某不願透露姓名的飛豬工作人員表示,消費者如果發生和代理的房卡房糾紛投訴,一般情況下飛豬會以平臺名義推掉,雖然無論是攜程還是肥豬在核實事件後都會對代理進行處罰,但是否賠償不保證。
因為訂單產生的協議其實只是消費者個人與代理的協議,與平臺無關,所以平臺不會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而這位工作人員的說法其實也在側面被房販子所證實。一位從事酒店預定的朋友對周末旅行表示,如果你訂到了積分房或者房卡房,找攜程去投訴是沒用的,因為代理會事先跟你溝通,如果你拒絕入住這樣的房間的話,訂單會直接取消。
當然了,代理也不會跟你直接說是積分房或者房卡房,只是會告訴你,你不要在前臺出現有人給你房卡什麼的。
有的朋友會說,那為什麼在新聞上總看到攜程飛豬賠付了呢?因為事情鬧大了啊,你知道有多少沒有賠付的?
之前攜程積分票的事情,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那麼為什麼涉及到酒店領域,平臺方就無能為力,無法對消費者負責了呢?原因就是在於機票和酒店銷售政策的差異,另外就是酒店的可選面其實比機票要大的多。我們也都知道,供應商越多的時候,管理難度越大。
所以……考慮清楚後,在選擇是不是選擇房卡房。
寫在最後
有句話叫做,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你看到與官網相比,價格低出來一大截的酒店,那不妨先B一下。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小代理是用協議價或者是積分房的形式為你出房。其實我覺得,只要你能自己去前臺CI辦理,其實我覺得代訂的積分房也無所謂。畢竟失去了表面上的SNP,換來實實在在的實惠也挺好。
再不濟,用hotels定個十送一或者是Booking返利,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