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是德州市老年大學2017年(春季)招生報名的第一天。當天早上8點多鐘,記者在德州市老年大學門口看到,此時已經排起了長長的報名隊伍。記者了解到, 1720年(春季)德州市老年大學有22個專業,計劃招生1875人。
面對老年大學火爆的報名場面,也折射出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越來越多,也佔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加快社區文化軟、硬體的建設至關重要。
排隊報名的隊伍如蜿蜒的長龍一眼看不到頭
凌晨4點排隊報名上老年大學
27日早上8點多鐘,家住德城區的曲阿姨排在第7位,看著她凍得發紅的鼻頭著實有些讓人心疼,而在德州老年大學門口,早早就排起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
曲阿姨告訴記者,她早上5點多就到這來排隊,她到的時候前面已經有6個人,所以她排了7號。「最早的是凌晨4點就過來排隊,這兩年來上老年大學的人非常多,一年比一年多,為了能報上名,所以早早就來排隊了。」曲阿姨告訴記者。
曲阿姨今年61歲,在德州老年大學上了三年,今年依然來報名學習,報的專業是聲樂和瑜伽。她說,現在人歲數大了,喜歡豐富一些業餘生活,年輕的時候沒時間學,現在把想學的都學起來。「這幾年前來學習的老年人呈明顯上升趨勢,尤其是今年最為突出,去年的招生計劃是1500多人,今年提高到1800多人,希望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德州市老年大學副校長李志祥告訴記者。
而對於人數的提升,李志祥解釋,在德州老年大學,每年有三分之二的老學員在持續報名,三分之一的新學員報名。等到了第二年,老學員的隊伍增加了,接著還有新學員加入,導致人數不斷攀升。
倆舞蹈班一個半小時全報滿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今年的22個專業中,舞蹈專業最受歡迎,尤其是民族舞,短短1個半小時,兩個班額分別為40人的舞蹈班就報滿了。
李志祥告訴記者,老年人很喜歡舞蹈,音樂優美,能夠讓人心情舒暢,還能通過舞步鍛鍊身體,這幾年一直受到老年人的喜歡。除了民族舞,還有拉丁舞、健身舞也很受追捧,也是老年人的首選。
此外,老年大學在平常的教學中也在大力徵求學員的建議,根據他們的建議,老年大學今年增設了鋼琴、拉丁舞、模特等新專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鋼琴一班在開始報名一個小時後就滿員了。
今年56歲的齊阿姨看到報名簡章上有模特班,讓她高興不已,她說一直很喜歡這項專業,退休後一直注意保持身材,也在社區參加相關的活動,這次到老年大學來就是看到了簡章上有模特專業,想要進行系統地學習,「歲數大了,但也愛美,想要圓一個T臺夢。」
除此之外,古詩詞、英語等專業也很受歡迎。「現在的老人都愛出門旅遊,出國也是平常的事情,所以學幾句英語還是很有必要的,也很實用。」報名英語專業的王阿姨如是說。
人數增加導致學校師資緊張
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老年大學,對於學校來說,亦喜亦憂。喜的是,老年大學所設置的課程和教授專業水平得到了學員們的認可。憂的是,隨著人數的增加,教學場地受限。「我們正在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來解決這個場地的問題。」李志祥告訴記者,現在有些專業的老師並不好找,例如古詩詞專業,需要老師有很好的文化素養,很多古詩詞需要獨到且精準的分析,才能吸引學員們上課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授課效果。「好的專業老師,報名的學員多,聽課率也高。」李志祥說,找尋專業素養較高的老師一直是他們的一個重要任務。面對大家的信任,老年大學一定會在教學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軟體和硬體設施,讓老年人有一個愉快的晚年。
居民盼老年大學能走進社區
今年是58歲的張阿姨正式退休的第三年,26日,她專程坐高鐵從北京的兒子家回到德州,6點鐘便帶著馬扎,騎車從德興大道趕到老年大學門口,為的就是來老年大學報一門自己心儀的課程。「我現在參加了社區的廣場舞團隊,可廣場舞都是晚上活動,白天還剩下大把時間。」張阿姨是一名實打實的「老學員」,過去的三個學期,自己每次上課都需要騎20多分鐘自行車。「我也曾經打聽過,但小區附近和社區並沒有類似的音樂課,想學古箏只能到老年大學來。」張阿姨希望老年大學能在經濟技術開發區或各個社區設立分校,分散生源的同時便利群眾。
李阿姨也是老年大學報名大軍中的一員,她告訴記者,為了能讓退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自己參加過很多培訓班,但卻一直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來健身房上舞蹈課的全是二三十歲的小姑娘,一個動作重複兩三遍,我實在跟不上,時間長了就不好意思去上了,瑜伽課動作幅度也太大了。家附近的琴行倒可以私人定製,但一節課就需要好幾十塊錢,一個學期一千多,是老年大學的十倍。」李阿姨遺憾地說。
老年大學擴容亟需「破題」
隨著德州老年人的不斷增多,老年大學也越來越火,出現「一課難求」的情況,但街道、社區卻難以開設課程緩解「入學難」。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大部分社區都擁有自己的廣場舞隊伍,少部分社區創新了書畫社、京劇堂等形式,但真正開設舞蹈、音樂等課程的社區卻幾乎沒有。「我們2010年成立了翰墨緣書畫社,現在已經有三四十名會員。」岔河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周四學員們都會進行切磋交流,同時作為德州老年大學岔河社區輔導站,會有老師來點評、教學。
社區辦學有很大的優勢,在家門口書法愛好者就能免費享受到社區提供的福利,但記者調查了解到,社區想要大規模開設社區課程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社區在沒有政策、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很難實現。
想要在社區辦學,每間教室至少幾十平方米,開設幾門課程需要幾百平方米的教學場地,一般社區活動室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只能依靠租賃。同時,開設專業課程需要聘請老師並支付工資,再由專門的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管理。電子琴、古箏等課程還需要購置樂器。
由於老年大學的福利性和公益性,學費一直較低,每個學員每學期僅收100-200元,這也是老年大學火爆的原因之一。而社會辦學成本較高,一節課就需要幾十元甚至上百元,高昂的價格勢必將一大部分僅以「打發時間」為目的的老年人拒之門外,因此老年大學現在還沒辦法全部市場化。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王南 侯進 攝影王澤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