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學「一座難求」,文化養老如何破題?

2020-12-13 央視網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文化養老如何破題?

原標題:

  新華社武漢10月28日電 題:老年大學「一座難求」,文化養老如何破題?

  新華社記者 李偉

  記者近日採訪湖北多地老年大學發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結伴兒走進教室,吹拉彈唱、琴棋書畫……重拾「背上書包上學堂」樂趣。

  老年大學受歡迎成為新景象。如何破解老年大學爆棚背後的發展不均衡等問題,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文化養老平臺,還需要社會各界攜手給力。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

  用多彩的老年大學文化生活充實自己,提升晚年生命品質,正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的嚮往。

  在湖北黃梅縣老年大學,61歲的汪李榮是一名只有一年學齡的學員,作為一名「年輕」學員,他一年的感受卻特別強烈:退休之後在家不適應,脾氣也變壞了。在子女的勸說下,他報名到縣老年大學學習書法。

  如今,每天到校堅持一小時隸書練習的他,已經嘗到「甜頭」。「通過學習不僅增長了知識,更認識了新朋友,老年大學是老年人的學習園地、交友平臺、健康樂園。」

  在襄陽市老年大學,68歲的黃國強通過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已經掌握了下載手機軟體技巧,學會了如何使用視頻軟體看節目、聊微信。

  和黃國強老人一起在襄陽市老年大學求學的在校生有10215人,他們被分配在272個教學班。為了接收不斷增加的新學員,學校為此不斷「擴容」。

  為防止學員「佔座」現象,在葛洲壩集團老年大學最「搶手」的聲樂班,學校不得不出了「狠招」:提前根據學員視力等諸多因素,將學員一一對號固定相應的座位。

  在鄂州、黃岡等地,不少老人面對記者採訪時吐露心聲:年輕時忙工作,沒有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退休了,就想多學習一些新知識新技能,對新知識有著強烈的「饑渴感」,想追上時代的步伐。

  記者採訪時發現,不少學員一學期報幾門課,有的人一周五天時間都在學校裡。在不少的老年大學裡,電腦班、智慧型手機班、攝影班、外語班越來越火爆。

  老齡教育供不應求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湖北省60周歲及以上人口1072萬,佔總人口的18.22%,湖北省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2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擺在桌面。

  湖北省委老幹部局用了5年時間推動全省老年大學建設,目前全省各縣市(區)均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老年大學,這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

  但是,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仍然普遍。記者採訪了解到,相比全省約千萬人的老年人群體,湖北登記在冊就讀老年大學的只有30多萬人,辦學條件遠遠沒有滿足要求,需大於求。

  記者在恩施等地採訪發現,辦學經費不足、師資力量短缺等問題仍然在制約老年大學的發展。

  「現在的普遍問題是,各地老年大學的現有辦學力量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上學需求,成為主要矛盾。」湖北省老年大學副校長萬年春坦言,近年來每到招生季,作為校領導的壓力非常大,「要報名的太多,但是限於既有辦學條件,名額又有限。」

  在孝感市老年大學,學員每學期每門課繳學費從10元、30元到50元不等。教師授課課酬每次從70元至180元不等,遠遠低於市場價。因此,不少老年大學,更多的是返聘已退休中小學教師。

  透視這一問題的背後,存在著行業頂層設計誰來指導、誰來投入等短板。一些老年大學管理人員訴苦說,老年教育雖然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相對中小學或高等教育起步晚,現在還存在管理上的分歧,亟須理順主管、主辦的關係。

  文化養老塑造「閃光晚年」

  「老年大學是老年人圓夢的地方,我們要帶著感情和責任做好這項工作。」湖北省委老幹部局局長馬在學說,老年大學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陣地,為了更好地辦好這一事業,要向街道社區延伸、向就近就便延伸,方便老年人在家門口上學。

  不可否認,當前在廣大中小學中常見的資源不公平現象,在老年大學中同樣存在。不少學員衝著條件好的老年大學,即使轉幾趟車也要到那學習。其實一些區、街道也有老年大學和老年活動中心,但由於硬體條件不足,不少老人寧願捨近求遠。

  如今,為了共享優質老年大學的精品課程資源,湖北已經探索通過省、市、縣三級老年大學遠程教育網絡,一直延伸到市縣。「遠程教育網絡平臺的建立有效解決了市、縣老年大學高層次師資匱乏,相關專業教學水平難以提升等問題。」應城市老年大學校長胡幼駿說,通過市縣老年大學網絡輻射鄉村街道,建立分校等方式,為更多老年人提供家門口上學的機會。

  沒有老年人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的基本滿足,就沒有老年人的全面小康。採訪中,不少老年人的一句心裡話令人印象深刻:社會對小學幼兒園教育很重視,對老年教育重視不夠。但人都會老,終極關懷是每個人都將面臨的問題。

  讓每一個老年人,與時代同行。老齡化社會正在到來,如何真正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已成為時代之考,這需要全社會一起來解答。

相關焦點

  • 曲靖如何破冰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其實很簡單,將分校開到群眾家門口
    原標題:新思路新途徑新辦法,曲靖破解老年大學「一座難求」撰文 通訊員 陳明躍 編輯:鞠元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老年人選擇退休後進入老年大學「深造」,文化養老需求大,老年大學熱門專業「一座難求」問題逐步顯現。曲靖市積極探索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辦法,多舉措破解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問題。
  • 半月談:老年大學「一座難求」,背後是老年人的「精神空巢」
    近年來,老年大學火爆,入學之難絲毫不亞於「入託難」。為了就讀老年大學,老人們「搶」名額,甚至主動當起了「留級生」。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的背後是老年人的「精神空巢」,他們渴望被關注和充實自我。
  • 【調查】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堪比春運!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堪比春運!】老年大學為老年人開設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歷教育,但是近十年以來,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讓老年大學蓬勃發展。一面是 「一座難求」的火爆,一面是教師無編制、收入無保障的困境, 老年大學面臨兩難考驗。  這是2014年12月,四川老年大學新學期報名時視頻監控拍攝到的畫面。
  • 上虞老年大學校務委員會召開第六次成員會議
    4月13日下午,上虞老年大學校務委員會召開第六次成員會議,匯報總結近年來老年大學工作情況,研究討論有關事項及成員單位辦實事項目建議。據悉,上虞老年大學自上而下實行校務委員會制度,是黨委辦學等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
  • 社會化老年大學盼政策支持
    雖然需求很大,但目前市場所能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務卻不能滿足需求,社會化老年大學受資金、場地制約發展屢屢受挫。老年大學依然面臨「一座難求」的現狀。這一突出矛盾在日前召開的青島市「兩會」上受到高度關注。老年人上大學「一座難求」    今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級老年大學一直沒有開學。這讓67歲的翟翠玲老人有些著急,目前只能通過上網課和自學,充實提高自己。
  • 名家齊聚長沙共論「網際網路+金融養老」 跨界破題「銀髮經濟」
    華聲在線10月30日訊(通訊員 徐琳 記者 龍騰)10月30日,2019年湖南「敬老月」活動暨第四屆「網際網路+金融養老」產業創新大會在長沙舉行。本屆大會以「金融跨界新探索,健康養老迎未來」為主題,分為社區邀請賽、銀企對接會和名家論道三大板塊,旨在打造群眾性文化養老平臺、促進優質資源強強聯手、聚焦熱點探討發展機遇。 據數據統計,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2.49億,佔總人口的17.9%,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是進入新時代人口發展面臨的重要風險和挑戰。
  • 德州老年大學招生「一課難求」 老年人遭遇「上學難」
    27日,是德州市老年大學2017年(春季)招生報名的第一天。當天早上8點多鐘,記者在德州市老年大學門口看到,此時已經排起了長長的報名隊伍。記者了解到, 1720年(春季)德州市老年大學有22個專業,計劃招生1875人。
  • 旅居養老:旅遊+養老新模式,老年旅遊的一座「萬億金礦」
    最近發生的一則新聞引發了極大地關注,5月6日,榆林靖邊縣「男子將79歲老母親活埋廢棄墓坑」,新文旅商學院的小編看到這樣的信息也是唏噓不止、痛心不已,作為長期關注文化旅遊的專業組織,文旅商學院一直以來也在持續關注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那麼,今天小編就和您聊聊老年旅遊的話題。
  • 常州老年大學「樂活雲課堂」推出1萬個線上學習名額
    昨日,常州老年大學「樂活雲課堂」正式上線,首批面向社會推出1萬個線上學習名額(本校在籍學員不佔用線上學員名額)。2020年是常州老年大學「社會辦學年」。作為一種全新的老年教育形式,「樂活雲課堂」採用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模式,匯聚優質課程和專業師資,緩解線下「一座難求」的難題,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學習需求。原本設想雲課堂項目在5月份推出,疫情防控當下,為滿足宅居老年人的課堂學習,技術人員加班加點,提前完成了推出計劃。
  • 【老年教育】社區共學養老開拓老年教育新路徑
    會議交流環節,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成人教育中心校朱明龍、杭州市餘杭區社區學院倪貴忠、杭州市建德市新安江成校舒紹華、杭州市教科院曲連冰等在會上談了自己的學習心得,認為要從老年人生存狀況出發作細緻調查,明晰學校式教育方式已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需求,要從實踐層面踐行共學養老理念,推進老年教育邁向2.0時代。
  • 【信息化工作】博山區老年大學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推動文化養老工作開展
    近年來,為全面推動文化養老工作開展,博山區老年大學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信息化教學、信息化交流、信息化展示,為全區老幹部和老年人搭建文化養老新平臺。積極對接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官網,利用微信公眾號開通了「網上老年大學」,鼓勵老年大學教師和學員們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網上學習,「網上老年大學」對接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的優質網絡課程資源,開設了舞蹈、書畫、攝影、手機等16個專業10萬集免費課程,課程豐富多樣,查找簡單,全方位滿足學員的需求。
  • 從一座「連心橋」破題……
    孫家大橋「舊貌換新顏」以後出行再也不用繞遠路了一起來看看這道困擾村民已久的難題↓↓↓1 孫家大橋引路工程孫家大橋位於峰江街道蔣僧橋村,緊鄰蔣僧橋村村委會大樓、村文化禮堂和村綜治中心——蔣僧橋村網格員羅華根2 從一座「連心橋」破題孫家大橋不僅事關本村村民的通行,也關係到周邊的保全村、左川胡村等村民的通行。
  • 娛樂課程佔七成以上 老年大學按需施教卻難成體系
    江岸區老年大學副校長胡昌佩這樣描繪這種變遷:老年大學剛開辦的時候,老幹部多,課程以書法、繪畫為主;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納式」教學提出後,普通工人和居民也能上老年大學了,服裝裁剪、烹調、園藝等教授生活技能的課成了熱門;本世紀初,電腦普及,電腦班一座難求;而現在,唱歌、跳舞、時裝模特雄霸熱門課程的前三名。  漢陽區老年大學今年秋季招生取消了童裝裁剪班,因為報名人數太少。
  •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高校辦起了老年課堂
    在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的背景下,吉林挖掘社會資源,以滿足銀髮一族對「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需求——這裡的大學緣何辦起老年課堂東北師範大學尹東柱教授正在教學員畫畫。在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的背景下,目前,吉林挖掘利用其他社會資源,於9月16日開始試點的高等學校老年課堂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從中受益的3808名老人,在大學校園裡開啟了充實豐富的學習生涯。
  • 「一半空置」與「一床難求」並存,養老機構為何差距如此大?
    民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214.6萬人,近一半床位被空置。另一方面,部分養老機構卻「一床難求」,光大證券養老報告提到,全國某公立養老院全院只有1100張床位,排隊登記的老人已經超過1萬人,每年只能輪候入住幾十人,入駐通常要等好幾年。 「一半空置」與「一床難求」並存,養老機構為何差距如此大?
  • 低齡老人擠爆老年大學娛樂班 最愛上什麼課?
    模特班、聲樂班、舞蹈班……低齡老人 擠爆老年大學娛樂班對武漢地區30餘萬老年大學學員來說,本周是他們開學的日子。從1983年第一所老年大學開辦,武漢地區的老年大學已有36年的歷史。不斷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和娛樂、養老需求的老年大學,隨社會生活的變革而變化。
  • 擴大社會供給,推動多元主體舉辦老年大學
    當前,我國老年大學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教育供給不足的問題明顯,在部分省市還未能覆蓋全體普通老年人,供需矛盾較為突出,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問題社會反響強烈。三是重視老年大學發展的引領性,著眼老年教育體系完善。在以家庭、社區、養老機構等共同提供的養老服務及教育體系中,老年大學是老年人學習和發展的專業支持服務機構,有著專業化的師資和課程,開展專業的教學活動,更有穩定和強大的研究力量,可以系統開展實驗探索。
  • 高端養老矛盾待解:養老社區一床難求 斥資數百萬仍要等一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每周報告丨高端養老矛盾「旋渦」待解:引入海外模式水土不服 售房圈地短期逐利卻一床難求一位私人銀行業務主管近日遇到一件煩心事,多位高淨值客戶希望他能儘早安排高端養老社區房間床位,讓他們父母安度晚年。
  • 北京大學創新豐富老年課程 提升文化養老品質
    為貫徹落實《中共北京大學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工作的實施辦法》,積極推進文化養老,北京大學持續加強老年活動陣地建設,不斷創新豐富老年課程,為離退休教職工提供更好的文化養老服務。2017年,學校劃撥資源東樓三間教室,加強老年課程建設。
  • 沉迷「上大學」的60後 「力不從心」的老年大學
    原標題:沉迷「上大學」的60後,「力不從心」的老年大學公辦老年大學因為豐富的課程和低廉的費用,常常出現「一座難求」情況,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入局老年教育賽道。 數據顯示,中國將在2022年左右,由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屆時65歲及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