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北京大學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工作的實施辦法》,積極推進文化養老,北京大學持續加強老年活動陣地建設,不斷創新豐富老年課程,為離退休教職工提供更好的文化養老服務。
2017年,學校劃撥資源東樓三間教室,加強老年課程建設。根據學校離退休教職工實際需求和教學條件,離退休工作部於2018年春季學期增加開設了「古典詩文名篇賞析」「中醫理論基礎」「情景旅遊英語」等6門新課程。
課程設計充分利用學校優勢資源,多數課程引入在校生擔任授課老師的模式,以年輕人的活力為老年課程注入新時代的脈動。北京大學愛心社護老部和青年志願者協會夕陽再晨成員承擔了智慧型手機課程的教學任務。團隊成員長期深入北大周邊社區從事老年人的手機教學活動,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課程採取「1+4」授課模式,即一名主講授課,四名輔導員輔助操作,深入淺出地教授智慧型手機入門、微信使用、音樂軟體的操作、美圖軟體的操作、美篇和音樂相冊的編撰、購物軟體及生活服務類軟體的使用等。
計算機提高班由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講授。團隊長期開展與計算機相關的知識培訓、問題答疑等活動,有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課程圍繞圖片處理、office系統操作、微博的運用、常用視頻網站和音樂網站的使用展開教學。
計算機系統及常用軟體操作提高班上課場景
「情景旅遊英語」課程是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學生教授,根據實際情景應用,面向零基礎老年人教授一些日常用語。「古典詩文名篇賞析」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在讀博士生講授,帶領老同志徜徉於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中醫理論基礎」課程延請了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前來講授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幫助老同志更好地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美術略史及名家賞析」請來魯迅美術學院畢業生為老同志講解經典畫作賞析,幫助大家提高藝術鑑賞力。
這些課程緊密貼合當下社會發展需求,吸引了大批離退休教職工踴躍報名。報名之初,因綜合考慮安全等因素,課程要求報名學員年齡原則上不高於80歲。但許多高齡老同志學習熱情一樣高漲,通過來電、來訪等形式表達自己希望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不甘落後於時代發展的強烈願望。85歲的外國語學院離休幹部陳士林專程從家裡步行到報名處,希望用良好的身體素質證明他立志老有所學的充足底氣。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佘勵勤老師今年81歲,報名該課程時語重心長地告訴工作人員「越是年紀大,越珍惜學習的機會」。針對這一「高齡求學熱」,離退休工作部專門召開部務會進行討論,採取了相應措施照顧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報名情況如此熱烈,上課態度更是認真,「老學員」們學習的決心非常堅定。部分老同志的眼力和記憶力不太跟得上,就每堂課把每個步驟都仔細記下來,並帶課件PPT回去複習,疑難問題積累後在下一堂課向老師提問。有的學員為了學好智慧型手機,專門換了一部新手機。還有的學員為方便回家複習操作,從家裡自帶筆記本電腦來校上課。
智慧型手機及常見應用軟體培訓課上課場景
「老學員」認真學,「小教員」認真教,而老同志的學習熱情也讓授課的青年學生深受鼓舞。學生們表示,以前以為「活到老,學到老」只是一句口號,和這些長輩接觸以後才知道這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的例子。這些爺爺奶奶求知若渴的態度深深震撼了年輕人,也促使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求學之路:「和老師們一起學習,讓我又重新找回了學習的初心——不斷獲得新知,並以此為樂。這讓我稍稍擺脫了與同級比拼學習的焦慮。知道自己所學能夠幫助到他人,顯然使學習這個過程變得充盈而更有意義了。雖然在這個課堂中我是講課的人,但我卻覺得自己才是那個被好好上了一課的人。」
智慧型手機及常見應用軟體培訓課學員在認真做筆記
新課程的開設取得了成功,更為老同志的生活帶來了新的改變。有的老同志表示,過去自己出國只能跟團,通過情景旅遊英語的學習,也能敢於像年輕人一樣嘗試出國「自由行」。上過「美術略史及名家賞析」一課後,老同志們感受到「過去只能走馬觀花地看博物館裡的藝術品,如今通過老師全面的解析,能看出精妙之處所在了」。智慧型手機課的學員們感言,曬朋友圈、建微信群、遠程視頻聊天、用手機打車、購物、繳費、支付、收發紅包這些網際網路手段,從此不再是子孫輩的專利,而成了大家一起實實在在感受時代進步的重要途徑。
從燕南園63號活動站的兩間教室到資源東樓教學新區的開闢,從僅有的書畫類課程擴展到詩文鑑賞、聲樂練習、中醫理論、旅遊英語、智慧型手機、計算機操作等多個門類課程,從單一的延請校外藝術類師資到校內學生講課團的引入。近年來,北京大學離退休工作部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關心和支持下,積極推進文化養老,加強活動陣地、學習陣地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今後還將繼續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堅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相統一的原則,把政治性、科學性、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離退休教職工養老品質。
編輯:山石
責編: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