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齡童坐購物車乘扶梯摔傷 家樂福遭索賠

2020-12-19 中國法院網

2011-08-29 09:26:49

       三歲男孩浩浩(化名)坐在超市購物車中乘扶梯時,從車中甩出摔傷,浩浩的父母認為超市未盡安全保障義務,將家樂福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索賠8500元並要求其賠禮道歉。

  今年4月的一天,三歲的浩浩和父母一起到位於姚家園的家樂福超市購物,浩浩一直坐在購物車中,乘自動扶梯上行時,因購物車下方的卡齒損壞,浩浩從車中甩出摔到電梯上,導致右胸壁軟組織挫傷。

  浩浩的父母認為,家樂福對其服務設施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從而造成他人損害,應承擔侵權責任,故將北京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和北京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姚家園店訴至法院,索賠交通費、護理費、營養費和精神撫慰金共計8500元,並要求家樂福賠禮道歉。

  家樂福公司辯稱,事故發生後我公司員工陪同浩浩一家到醫院進行了檢查治療,並已承擔了浩浩的醫療費和交通費。我公司姚家園店內扶梯旁張貼有乘梯須知,明確提示顧客不得將兒童放入購物車推上電梯,浩浩父母不顧該提示,將浩浩放在購物車內推上電梯的行為本身即具危險性,是引起浩浩受傷的主要原因。但家樂福公司同時表示,對浩浩一家提出的各項訴訟請求同意承擔合法合理的部分。

  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相關焦點

  • 男童坐購物車摔傷父母訴家樂福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本報訊 (記者陳博)今年3歲的男孩浩浩(化名)坐在家樂福超市購物車裡乘坐扶梯時,突然被甩到車外摔傷。浩浩父母認為家樂福沒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近日向朝陽法院提起訴訟,索賠8500元並要求店方賠禮道歉。  家樂福稱,扶梯旁已貼有乘梯須知,願對本案承擔合法合理的部分賠償。本案尚未宣判。
  • 顧客家樂福購物時摔傷 超市被判賠償萬餘元
    顧客購物摔傷 超市被判賠償  本報記者報導 顧客王女士在家樂福超市購物時,不慎被未清理的貨物包裝繩絆倒摔傷。為此,王女士將北京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其賠償損失。記者昨日獲悉,豐臺法院判決家樂福公司賠償王女士各項損失共計12150元。
  • 家樂福購物摔倒 「小心地滑」警告牌不能免責
    一顧客在家樂福購物時不小心滑翻,摔成十級傷殘。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時,超市稱已設「小心地滑」警示牌提醒顧客,其摔倒超市不應賠償。昨日獲悉: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終審判決:雙方各承擔50%的責任。     2006年11月27日下午5點20分左右,鄭女士到昆明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雲紡店購物,當她走到一樓下行斜坡通道處時,不小心滑翻摔倒。
  • 家樂福推娃購物 購物車翻落摔傷
    超市購物,楊女士跟7歲的兒子乘坐電梯下行時,購物車的右側車輪意外卡在了電梯上,母子倆連人帶車翻落摔倒。楊女士坐在購物車內的兒子比她的傷勢要嚴重許多……如今,此事已經過去20多天,當事人稱與商家仍未和解。對於這起意外的發生,楊女士認為是購物車輪子破損所致。但記者採訪時,商家卻表示,事發時,楊女士的兒子坐在購物車內,孩子已經超重。
  • 扶梯卡住購物車顧客受傷 家樂福承擔一定責任
    信網8月9日訊 範某某在青島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新興店(以下簡稱家樂福)處購物時,曾因被超市扶梯頂部的鋸齒卡住購物車而受傷,所以其認為家樂福應該賠償自己因此次事故而造成的各類損失,並將此事訴訟至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法院。
  • 三八廣場家樂福,購物車輪卡在電梯上,母子倆翻落摔傷
    超市購物,楊女士跟7歲的兒子乘坐電梯下行時,購物車的右側車輪意外卡在了電梯上,瞬間,母子倆連人帶車翻落摔倒。楊女士坐在購物車內的兒子比她的傷勢要嚴重許多……如今,此事已經過去20多天,當事人稱與商家仍未和解。
  • 寶媽推嬰兒車乘扶梯,一不小心釀成大錯:以下事雖小卻易讓娃受傷
    眾所周知,在商場或超市等一些地方,扶梯是很普遍的存在。有些寶媽帶孩子逛商場時,都會乘坐扶梯,也很方便。但有些時候,乘坐扶梯並未那麼安全。無意中瀏覽到之前一個新聞,一位寶媽推著嬰兒車乘扶梯,在運行過程中,不知是沒抓緊,還是打滑,嬰兒車翻了下去,孩子被摔得不輕。幸好有人及時使扶梯停住,寶媽及時將孩子抱起,送往醫院。
  • 孩子參加夏令營摔傷骨折,家長索賠被拒
    運河區11歲的小華(化名)暑假期間跟隨旅行社參加夏令營活動時,不慎摔傷骨折。小華的父親要求旅行社賠償,卻始終未得到一個滿意的答覆。本報記者 唐慧「我找了旅行社很多次,但對方一直沒有一個合理的說法。」近日,家住運河區的於某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索賠經歷。
  • 地鐵站內擅自按扶梯"急停" 他被請去"喝茶"學習
    地鐵站內擅自按扶梯"急停" 他被請去"喝茶"學習 來源:本站原創 2010-10-22 11:31:32 標籤:成都 今天下午,網友「huaer66」在本網龍門鎮論壇《公民有話說》欄目發 《地鐵安全隱患:小孩都能拉開後門》一帖,爆料成都地鐵1號線安全措施不到位,但該爆料遭地鐵方質疑。無獨有偶,今天下午,又一位市民擅自按下電扶梯「緊急停機按鈕」,險些造成正在乘坐電扶梯的乘客摔傷。   成都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回應:帶小孩的乘客,一定要監管好自己的小孩,以防小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碰應急設備。
  • 青島家樂福購物強制繞道三樓 超市稱可健身
    前天,市民黃國寧向本報財經熱線反映說,近來,家樂福名達店在二樓超市入口打出了一條奇怪 「告示」:想去二樓購物需先上三樓。不少消費者因此轉了冤枉路耽誤了時間。  二樓入口站著倆「門神」  上周三,家裡老人生病了,他趁中午的一點時間,去香港中路上的家樂福買肉和菜,再回家給老人做飯。
  • 哈爾濱市民家樂福購物惹糾紛 遭無理囚禁(組圖)
    第4頁:記者求證   [提要] 2008年7月2日下午,許秀麗在家樂福購物時試用了工作人員推薦的噴霧式洗滌劑  據黑龍江電視臺報導,2008年7月2日下午,哈爾濱市民許秀麗在家樂福新陽店購物時,試用了工作人員推薦的噴霧式洗滌劑,之後因開封後是否必須購買問題雙方發生了爭執。
  • 家樂福員工錯掃商品多收款 退款後拒還小票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3日訊(記者 佟明彪 通訊員 李辰)近日,中國經濟網記者從北京豐臺法院獲悉,孫先生在北京家樂福慈雲寺店購物時,因員工錯掃貨碼,致其購買的一件商品被收取了三倍貨款,經核實後家樂福方面雖退了款,卻又以「店內規定」為由收回了購物小票並拒不歸還,孫先生認為其沒有履行法定義務,將之訴至法庭並索賠13000元。
  • 瀋陽有商場安排專人看護扶梯
    軒軒從5樓扶梯夾板中墜至3樓,造成腰椎骨折。首次報導題目:《拿扶梯當滑梯 12歲男孩5樓墜下》(記者 李瑩瑩 實習記者 徐徵)12歲的軒軒從電梯夾縫墜下摔傷之後,引起沈多方的關注,部分商場還主動採取措施,安排專人盯守電梯,以做到發生意外時及時幫助。繼瀋陽家樂福9家門店強化扶梯使用安全後,昨瀋陽茂業百貨商場「後來居上」。
  • 賞心悅目的購物中心扶梯,就該這麼設計!
    扶梯的巧妙設計,不僅能刷新購物中心的顏值新高度,還能將客流引導到商場各個樓層,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01扶梯對購物中心有多重要?1扶梯提供購物中心人流向上的方式和連續動線。2扶梯起到購物中心人流引導、拉動的作用,將顧客的視線拉向高處。3扶梯是購物中心這個固定的空間和室內流動著的人流之間的交匯,表現著空間內的流動感。4扶梯上的人可以站在扶梯上看到各層商鋪和各層購物的人,是各層人流和商鋪之間的視線交點。
  • 不漲價、保時效、供應足,家樂福準備好了
    "在家不願意出門,想買一些日常用品,家樂福線上下單,不到一小時就送到我手裡了,速度很快",南京的張女士表示。不得不說,突如其來的"坐月子",給了很多具備配送服務的大型商超更多的發展機會,2020年這次風口來的有些突然。為了應對短期內暴漲的商品與運力需求,多家平臺也紛紛推出了應對舉措。京客隆、物美等大型商超則繼續保持利用外賣騎手進行配送的原則,在保障騎手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保證最快送達。
  • 家樂福上線三條購物渠道 掃碼下單更便捷
    中新網新疆新聞3月13日電  疫情期間,不少便民超市通過網上訂單,無接觸直送到家的便捷O2O方式,實現了零接觸購物,減少外出接觸風險。  3月10日起,新疆家樂福網上商城、家樂福美團外賣、家樂福餓了麼三條線上購物體驗同步開啟,讓消費者復工之後更加便利的購買生活所需。掃碼下單更便捷,無接觸配送更健康,助力復工新生活。
  • 老人大漁鐵板燒餐廳就餐摔傷死亡 家屬索賠百萬
    其間,62歲的馬老太在上衛生間時摔傷,治療4個月後死亡。隨後,楊女士指餐廳侵權,將大漁餐廳所屬的北京大漁京海餐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漁公司)訴至朝陽法院,並索賠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等共100萬元。22日上午,朝陽法院開庭審理該案。
  • 消費者稱家樂福出售過期商品索10倍賠償
    本報訊 家樂福超市最近陷入多起訴訟。近日,消費者賀先生稱在北京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慈雲寺店買到過期奶酪,起訴要求退貨並10倍賠償。之前,另一名顧客稱在家樂福創益佳店購物時被老鼠咬傷起訴索賠。兩起案件均在朝陽法院立案。昨日,家樂福對兩起事件均否認。
  • 孩子在幼兒園摔傷 家長索賠誤工費被園方說太懶
    ◆媽媽說小孩的手臂彎曲還會疼導報熱線968801接讀者周女士反映:我兒子今年4歲,年初在幼兒園裡摔傷了,右手臂骨折,我去找園方協商索賠營養費和我照護孩子的誤工費,結果工作人員竟說是我自己太懶不去上班!
  • 乘坐自動扶梯 老年人易受傷 專家支招:坐扶梯不要雙脫手
    原標題:乘坐自動扶梯 老年人易受傷 專家支招:坐扶梯不要雙脫手   如今整個城市越來越「高」,很多老年人都生活在帶電梯的房子裡。近年來,有關老年人的電梯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在上海地鐵乘客受傷事件中有近四成源於乘電梯,而60歲以上的老人成為最容易受傷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