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個稅,到手收入多了

2020-12-2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12月3日,江蘇省南京市首家「OTO政務客廳」正式對外開放,讓廣大市民和納稅人跑一次、辦成事。圖為一名納稅人在稅務人員輔導下成功地列印出自己的《個稅完稅憑證》。孫 軍攝(人民視覺)

在國家稅務總局煙臺市福山區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辦稅大廳,納稅人在了解新個稅法6項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內容細節。孫文潭攝(人民視覺)

稱2019年為「減稅年」大概不為過。從個稅「起徵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到養老、租房、子女教育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引入,一年來,諸多減稅措施紛紛落地,牽動著大眾的切身利益。進入12月份,個稅納稅人更是迎來第一次彙算清繳。

一年下來,大家的納稅單和收入帳有何變化?哪些群體受益明顯?還有哪些新期待?

每個月繳稅少了,「工薪族」的錢包更鼓

個稅減免,獲得感知多少?

魏冬向記者展示了11月初收到的工資條。他2016年畢業,先後在北京和上海的兩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工資條上面顯示,當月基本工資、項目獎金和各項補貼為3萬餘元;工資收入額減除5000元和社保公積金,應納稅所得額是25000餘元,當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3600餘元;最終魏冬10月份的到手工資是22000餘元。

談及今年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以及個人所得稅引入教育、養老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魏冬豎起大拇指。「從大環境上感知,個稅抵扣引發了工薪層大範圍的興奮。出臺有關政策後,身邊的同事都在忙著填報,對稅額有了一定的減免,申報過程本身也不複雜。」魏冬介紹,「我每個月房租是5000元左右,申報抵扣個稅,直轄市租房居住的應納稅所得額扣除標準是每月1500元,等於每年少交了幾百元的稅費。」魏冬又展示了手機裡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應用程式,「我每個月都申報。有些同事還申報了贍養老人、房貸利息等好幾項,如果有孩子上學、自己需要學習充電,省得更多。」魏冬說。

個稅改革後,扣除方式與以往有所不同,不好簡單地按月類比。不過,一年下來,魏冬大致算算帳,比上1年每月平均少繳稅兩三百元。他笑言:「如果稅務部門有好用的小程序,我一輸入識別號,就能顯示出今年比去年具體少繳多少,獲得感就更明顯了。」

更高收入額減除、更多專項附加扣除,個人所得稅的一攬子減稅「紅包」,覆蓋了各個收入水平的工薪人群,實現了不同程度減稅。同時,一人一個納稅人識別號、自行申報手段、不斷完善的彙算清繳制度和反避稅條款,也讓監管力度前所未有地強大,使偷稅漏稅者無所遁形。

魏冬對申報所需提供的材料還覺得有些煩瑣。「現有申報程序需要準備的材料不少,希望能再簡化一些,也希望稅務部門開發更多好用的程序,細化一下配套的操作辦法。」魏冬說。

1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強相關政策解讀,簡化操作流程,優化辦稅服務,便利納稅人依法納稅;合理有序建立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清繳制度,使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更好落實並不斷完善,實現稅制可持續。魏冬希望相關配套措施能早一些出來,更簡便、更清楚。

勞務報酬納入「綜合所得」,中低收入者受益

此次個稅改革引入「綜合所得」概念,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稿酬與特許權使用費納入症候群稅範圍,讓更多中低收入群體受益。

吳叔、張姨是一對年過五旬的夫婦,吳叔在合肥、南京等地打工,張姨則在上海從事家政行業多年。新個稅法規定勞務報酬所得除減除20%的費用後計入收入額外,還與工資薪金合併為綜合所得計算,適用超額累計稅率。對此吳叔表示:「我們這種在工地上做小工的,這個月在這裡幹,下個月在那裡幹,掙的是勞務報酬。以前勞務費相比工資,『起徵點』低,賺多賺少都是交二成稅。」在吳叔看來,同樣是自食其力,如今的個稅法對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一視同仁,繳稅時「一碗水端平」,體現了對勞動的尊重,讓他備感欣慰。同樣計入綜合所得,享受年度6萬元減除和超額累進稅率,也讓吳叔的到手收入更高。「快到年底了,今年回家過年腰包更鼓了!」吳叔說。

同樣高興的還有吳叔的妻子、資深家政服務工作人員張姨。張姨吃住都在僱主家中,日常花銷少,賺的都是「純收入」。個稅新政實施後,月工資近萬元的她,除了應納稅收入額減除5000元,贍養老人等還有專項附加扣除,已經實現繳納個人所得稅為零,「我家是四世同堂,老人養老,孩子入園,都要用錢。稅交的少了,全家人的手頭更寬裕了。」

據統計,2019年1-9月,全國範圍內累計減稅4400多億元,惠及2.5億納稅人,對完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個人所得稅的減少,直接提高了居民收入,提升了居民消費能力。」

「個稅改革的意義不單純是減稅、刺激消費,還要起到調節收入分配作用,隨著當前個稅制度的完善,這種作用的發揮還有待進一步推動。」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怡說。11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負擔,暫定兩年內對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或年度補稅金額較低的納稅人,免除彙算清繳義務。這將進一步降低稅收遵從成本,切實減輕納稅人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負擔。

海員個稅減免,特殊群體感受到溫暖

一年間,個稅改革不停步,利好消息不斷釋放。

11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借鑑國際做法,從2019年1月1日起到2023年底,對一個納稅年度內在船航行超過183天的遠洋船員,其工資薪金收入減按50%計入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據了解,當今國際貿易總運量的90%是通過海洋運輸完成的。中國海員群體規模龐大,到2018年底已有註冊船員157.5萬人,居世界第一。新的個稅減免優惠政策,受到海員熱烈歡迎。

任景偉目前在中海油一條浮式儲油船上擔任二管輪。他介紹,海員個稅月「起徵點」曾長期高於陸地工作者,達到4800元,但此後居民個稅起徵點逐步提高到5000元,海員的個稅起徵點卻未相應調整。「海員享受個稅優惠是國際通行做法,過去幾年,行業待遇跟陸地工作者縮小,職業吸引力也在下降。」中遠海運集團遠洋船舶的海員們在接受採訪時紛紛表示,海員與家人聚少離多,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行業。船上生活極度封閉,多數情況下,沒有手機信號和網際網路,與陸地的聯絡只能靠衛星電話。

任景偉2012年畢業於上海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專業,此後一直在遠洋船舶工作,至今已有7年多,在他看來,船員作為一個付出巨大卻回報甚少的少數群體,應得到社會的理解。「這次個稅減免政策使高級船員受益較大,這些人一般是正規院校、航海技術和輪機工程專業畢業的,高級船員隊伍的穩定對行業發展非常重要。但此前的收入待遇缺少吸引力,新人難招、老人想走,職業流失率很高。」任景偉說。

「享受優惠的年出海時間下限是183天,也就是半年。我每年至少要出海8個月,而我們做這一行的,每年出海時間基本都在半年以上。」工作於中遠海運集團的船長劉思聰和政委鄭文敏認為,這次的個稅優惠政策能覆蓋多數遠洋船員。

任景偉算了一筆帳:「我自己是二管輪,以二副、二管輪一級的高級船員為例,在船月收入為2萬元左右。以一年在船8個月計,船員工資結構一般是在船有工資,休假在家就沒工資,或只有一點生活補貼,所以年收入16萬元,分月預繳後平均每月工資13000元,扣除每月單位代繳的社保公積金3000元左右,再減除5000元,當月應納稅所得額是5000元,每月繳個稅290元。這次優惠出臺後,收入減半計稅,每月個稅為零,每年可以省下幾千元稅款。如果是船長、輪機長、大副、大管輪等更高級的船員,省下的稅費就更多了。」

中遠海運的一位水手長朱春榮說,新優惠政策的出臺,可以讓多數海員受益,也增加了行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針對海員的個稅優惠,讓我們感受到了國家對海員這個少數群體的關心,心裡非常溫暖。」(記者 汪文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12月18日 第 11 版)

相關焦點

  • 減個稅,到手收入多了!聽納稅人自己算算減稅帳!
    他2016年畢業,先後在北京和上海的兩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工資條上面顯示,當月基本工資、項目獎金和各項補貼為3萬餘元;工資收入額減除5000元和社保公積金,應納稅所得額是25000餘元,當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3600餘元;最終魏冬10月份的到手工資是22000餘元。  談及今年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以及個人所得稅引入教育、養老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魏冬豎起大拇指。
  • 個稅減免一周年,到手收入多了多少?
    他2016年畢業,先後在北京和上海的兩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工資條上面顯示,當月基本工資、項目獎金和各項補貼為3萬餘元;工資收入額減除5000元和社保公積金,應納稅所得額是25000餘元,當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3600餘元;最終魏冬10月份的到手工資是22000餘元。
  • 個稅新政實施一年:繳稅少了到手收入多了
    原標題:個稅新政實施一年算減稅帳:繳稅少了到手收入多了 個稅新政實施一年,聽納稅人自己算算減稅帳——減個稅,到手收入多了稱2019年為「減稅年」大概不為過。從個稅「起徵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到養老、租房、子女教育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引入,一年來,諸多減稅措施紛紛落地,牽動著大眾的切身利益。
  • 個稅新政實施一年算減稅帳:繳稅少了到手收入多了
    個稅新政實施一年,聽納稅人自己算算減稅帳——  減個稅,到手收入多了  稱2019年為「減稅年」大概不為過。從個稅「起徵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到養老、租房、子女教育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引入,一年來,諸多減稅措施紛紛落地,牽動著大眾的切身利益。
  • 個稅調整之後 兼職收入是否要多繳稅了
    我是一名大學教師,平時的收入不高,每月到手收入也就是8000多元,上個月的工資單上的稅後收入是8783元。我的主要收入來自兼職,我在2家企業擔任技術顧問,每月可以各獲得5000元的顧問費。每年單位還會發放2萬元的年終獎,這些就是我一年的收入了。有人說10月1日個稅改革後,兼職收入要多繳個稅,請問我這種情況收入會減少嗎?
  • 2021年起,個稅有新變化!這兩類人到手工資會變多
    12月4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告2021年個稅將會有新變化部分人到手工資將會變多6萬元,納稅人需要納稅記錄或者本人有多處所得合併後全年收入預計超過6萬元等原因,扣繳義務人與納稅人可在當年1月份稅款扣繳申報前經雙方確認後,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計算並預繳個人所得稅。
  • 個稅新規來了,2021年1月1日起執行!這些人到手工資要變多了!
    到手工資也能多一點呢? 昨天,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告 2021年個稅將有新變化 部分人到手工資會變多!
  • 2021年起,個稅有新變化!這兩類人到手工資會變多!
    在不考慮其他扣除情況下,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小周每月需預繳個稅30元。6萬元,納稅人需要納稅記錄或者本人有多處所得合併後全年收入預計超過6萬元等原因,扣繳義務人與納稅人可在當年1月份稅款扣繳申報前經雙方確認後,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計算並預繳個人所得稅。
  • 國稅總局調整個稅扣繳方法 職場新人剛到手工資要變多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國稅總局調整個稅扣繳方法,職場新人剛到手工資要變多 過去應屆畢業生等新入職人員往往會先多預扣個稅次年再退稅,今後大學生們當月就可以直接少扣一些個稅。庚鑫解釋,由於新入職大學生收入通常不會太高,而新規使得其可減除費用較高,新入職人員在當月預扣預繳個稅時,繳稅額會相對較小甚至可能無需繳稅。由於不少新入職大學生等群體還面臨著房租等較大的支出壓力,其到手的工資現金較多,將相對減輕其資金支出時的壓力。
  • 年底個稅申報有講究,年薪低於6萬元到手工資或變多
    廣西財經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馬念誼:年度工資薪金等綜合性所得,在稅前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我們建議選擇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單獨計稅。低於12萬元的,我們建議納稅人,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合併進入當年綜合性所得,申報個人所得稅,這樣比較划算。
  • 國稅局調整個稅扣繳方法,到手工資又變多了!
    每天中午13:00 不見不散 07月28日,國稅總局調整個稅扣繳方法,部分納稅人個稅預扣預繳方法調整。 簡單舉個例子: 納稅人小趙2020年1月到8月份一直未找到工作,沒有取得過工資、薪金所得,僅有過一筆8000元的勞務報酬且按照單次收入適用20%的預扣率預扣預繳了稅款,9月初找到新工作並開始領薪,那麼新入職單位在為小趙計算並預扣9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可以扣除自年初開始計算的累計減除費用
  • 個稅有新變化!這兩類人到手工資會變多!
    在不考慮其他扣除情況下,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小周每月需預繳個稅30元。6萬元,納稅人需要納稅記錄或者本人有多處所得合併後全年收入預計超過6萬元等原因,扣繳義務人與納稅人可在當年1月份稅款扣繳申報前經雙方確認後,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計算並預繳個人所得稅。
  • 年薪1500萬交完個稅實際到手多少?
    作為一名稅務諮詢專業人士,職業病又讓我在心裡默默計算1500萬元年薪應該繳納多少個稅呢?交完個稅最後實際到手多少?按照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我國目前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如下:從上表可看出月工資125萬元應適用45%的最高檔稅率,如果在深圳繳納個稅,首先要按照職工平均工資相應倍數為基數扣掉五險一金9734.65元,再扣掉3500元的免稅額,那麼個人所得稅繳稅基數
  • 國稅總局調整個稅扣繳方法,職場新人剛到手工資要變多
    過去應屆畢業生等新入職人員往往會先多預扣個稅次年再退稅,今後大學生們當月就可以直接少扣一些個稅。記者今天獲悉,國家稅務總局出臺新規,當年新入職人員個人所得稅在預扣預繳階段的稅收負擔開始減輕。庚鑫解釋,由於新入職大學生收入通常不會太高,而新規使得其可減除費用較高,新入職人員在當月預扣預繳個稅時,繳稅額會相對較小甚至可能無需繳稅。由於不少新入職大學生等群體還面臨著房租等較大的支出壓力,其到手的工資現金較多,將相對減輕其資金支出時的壓力。
  • 多發一元到手收入少千元!新的年終獎臨界點一定要注意!
    年終歲末,很多小夥伴關心,在新個稅法實施後,年終獎還能享受之前的個稅優惠嗎?如今,這個問題的答案終於明確。財政部、稅務總局27日晚下發《關於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後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按照通知,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表。舉個例子,企業職工小劉月工資6000元,2019年1月單位將發放一次性年終獎2萬元。
  • 為何個稅突然變多了?「稅率跳檔」了解一下
    7月份的工資到手,意識到已經進入下半年了,照例要瞄一下數字。一看發現問題,個稅比年初時扣的多了,難道是財務算錯了?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執行半年來,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體,每月工資沒啥變化,但是月度納稅卻出現了「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上海市稅務部門12366熱線也接到不少市民的諮詢電話:「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為什麼這個月扣除的個稅比上個月多了?」
  • 年終獎六檔「臨界點」需留神,多發1元個稅多繳2310元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併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屆時,高收入納稅人的個稅負擔,理論上將會同比有所上升。年終獎在3.6萬元至5.4萬元之間的人群,稅率沒有變化,只是速算扣除數減了105元。年終獎在14.4萬元至30萬元之間的人群,稅率從25%調整為20%,僅小幅下降。年終獎低於1.8萬元、高於30萬元的人群,基本不受影響,同樣只是速算扣除數有些減少。
  • 社保、公積金、個稅到底是怎麼扣的?到手工資該怎麼算?
    我們一般說的工資指的都是稅前工資,扣完社保、公積金、個稅之後的是到手工資,不過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社保、公積金、個稅是怎麼扣的、哪個先扣?下面來跟大家說說到手工資的計算方法。1、工資要先扣除五險一金,再扣除個稅工資是先扣除五險一金再扣除個稅的,其中社保和公積金是同步扣除,不存在先後順序,扣完五險一金之後,再減去個稅專項扣除項目,剩下的金額如果在5000元以上,就需要扣個人所得稅,如果在5000元以下,就免除繳納個稅。
  • 個稅起徵點今起提至5000元 到手工資漲多少?一圖了解
    據國內媒體報導,10月1日,新的個稅起徵點正式實施,10月1日以後發放的工資,都能適用5000元的起徵點和新稅率表,月收入2萬元以下的人最高可減稅50%以上。今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
  • 百萬年薪要交40多萬個稅 個稅是怎麼計算的?
    百萬年薪要交40多萬個稅、工薪族嘆月月光…個稅是怎麼計算的?   導讀:近日,財政部調整了部分處室機構設置,單獨設立個人所得稅處。這則消息再次引起了輿論對個稅改革進展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