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公積金、個稅到底是怎麼扣的?到手工資該怎麼算?

2020-12-13 度小滿金融

我們一般說的工資指的都是稅前工資,扣完社保、公積金、個稅之後的是到手工資,不過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社保、公積金、個稅是怎麼扣的、哪個先扣?下面來跟大家說說到手工資的計算方法。

1、工資要先扣除五險一金,再扣除個稅

工資是先扣除五險一金再扣除個稅的,其中社保和公積金是同步扣除,不存在先後順序,扣完五險一金之後,再減去個稅專項扣除項目,剩下的金額如果在5000元以上,就需要扣個人所得稅,如果在5000元以下,就免除繳納個稅。

專項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贍養父母、房貸/房租、大病醫療五大項。

2、五險一金繳費比例

不同地區的五險一金繳費比例是不一樣的,其中五險差別不大,公積金的差別較大。下面是北京市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

註:2019年從5月1日起,單位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19%降至16%;醫療保險要和生育保險合併,但是還沒有出具體的政策。

個人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一共是22.2%+3元,單位繳費比例是39.9%。此外,五險一金繳費基數有最低和最高限制,其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繳費基數下限是上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40%,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的繳費基數下限是上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60%,公積金的繳費基數下限是上年度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五險一金的繳費上限均為上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

3、到手工資的具體計算方式

舉個例子:A在北京市工作,稅前工資是1萬元,獨生子女,有60歲以上的父母贍養,未婚,名下無住房,租房住,可在稅前扣除的金額是2000+1500=3500元。

需要繳納的五險一金金額是10000×22.2%+3=2223元,1萬元扣除五險一金和專項扣除金額後,還剩下10000-2223-3500=4277元,未達到5000元的個稅起徵點門檻,所以免徵個稅。

A的到手工資是10000-2223=7777元。

再舉個例子:上述A的稅前工資是2萬元,其他條件不變。

需要交納的五險一金金額是20000×22.2%+3=4443元,2萬元扣除五險一金和專項扣除金額後,還剩下20000-4443-3500=12057元,遠高於5000元的個稅起徵點門檻,需要繳納個稅,應納稅所得額是12057-5000=7057元。

過去的個稅是「按月代扣代繳」,2019年1月之後個稅採用「累計預扣法」,也就是按年計稅,特點是個稅前低後高,到手的工資會前多後少。

以下是新版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普通職工適用)

在1月份,A的工資未超過3.6萬元,對應的稅率是3%,需要交納的個稅是7057×3%=211.71元。

A的到手工資就是20000-4443-211.71=15345.29元。

不過6月之後,A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000元,對應的稅率變成10%,扣的個稅就要增多,到手的工資就要減少了。

相關焦點

  • 社保、公積金、個稅怎麼扣?看這三份工資單就知道了
    我們一般所說的工資水平指的是稅前工資,但是扣完社保、公積金和個稅之後,拿到手的現金就少了很多。每個月單位發完工資之後你有沒有好好查看一下自己的工資單?知不知道那些錢都分別扣到哪個地方了?  相信很多人都對自己的工資單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人並不關心。
  • 工資裡每月扣走的社保費到底怎麼算?
    可拿到工資條後他傻了眼,到手只有7800元,五險一金扣的也忒多了點。公積金知道,但這個社保費用到底是按什麼比例去扣的,小明心中一點概念都沒有,問了身邊的同事朋友,也都說不清楚。本著好學的精神,小明就來求助保叔了——問:「保叔保叔,工資條上每個月扣的那部分社保費用到底是怎麼算的?」
  • 深圳100萬年薪個稅45萬,工資稅費是怎麼算的?
    也許很多小夥伴,在平時發了工資,看著工資條上種類紛繁複雜的稅費名目也是一頭霧水,所以在了解自己是否屬於短缺人才之前,我們還是先來探究一下這45萬是怎麼算出來的吧。我們的工資大致由三個部分組成: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個人所得稅實發(到手工資)其中社保和公積金繳費是分個人繳費部分和企業繳費部分
  • 6月份工資的個稅從3%變成了10%,是不是算錯了?
    一些網友反映,以前發的工資條上面都是3%的稅率,6月份發的工資怎麼變成了10%的稅率了,工資是不是算錯了。多扣了個稅,那不是相當於少發了工資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大家不理解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在公司裡面除了財務和人事會很關心個稅的計算,所以他們對個稅的計算非常清楚。而其他員工則不關心個稅具體是怎麼計算的,只關心為什麼個稅多了。這就要從個稅的算法說起,其實新人稅法已經實際了1年半了。
  • 工資沒變1月收入卻漲了!今年個稅累計徵收怎麼扣看這裡!
    隨著新個稅法今年全面實施,最近一些拿固定工資的市民欣喜的發現,自己的收入竟然「漲」了。北京中燁澤瑞稅務師事務所副總經理付平華透露,這源於今年個稅徵收方式從按月代扣代繳變為累計預扣法,新扣除辦法呈現個稅扣除額前低後高的特有趨勢。
  • 終於搞懂個稅扣除怎麼算了!
    周到君這兩天採集了不少關於個稅扣除的問題,其中最熱的莫過於:我想知道,新政之後能省多少錢?由於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不過,周到君已經幫大家計算出了範圍,在用足政策的情況下,免稅的月收入最高可達到12823.53元。有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根據下文中提供的公式自己DIY哦。個稅怎麼算?套公式就可以!
  • 工資社保公積金會計分錄
    今天大白把周董的工資表拿出來,把工資,社保公積金、個稅這些大家實務中躲不開的坎兒,一起教你怎麼做分錄:  下面是周董的工資表明細:  簡單描述:周董,7月份應發工資是12000元,扣除掉個人應承擔的社保和公積金後,應稅工資是11400元,再扣除掉減免額5000元, 應計徵的個稅是430元,8月7號實際發放10970元。
  • 公積金與社保繳納:是以基本工資還是綜合工資繳納?看完就清楚了
    公積金與社保繳納:是以基本工資還是綜合工資繳納?是知道每一個人的工資結構的,因為稅務部門是要扣取個人所得稅的,所以說很多公司就會嚴格按著個人工資標準去交納相應的社保,一般情況都會按照實際的工資收入,也就是所謂的綜合工資去繳納社保的。
  • 個稅調整最新消息:個稅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 新個稅怎麼計算
    記者也幫小王、小李算了一筆帳,如果按照2018年10月1日之前所用的月度稅率表,小王年終獎適用原稅率表的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小王年終獎金應納稅額=30000×10%-105=2895元。
  • 年底個稅申報有講究,年薪低於6萬元到手工資或變多
    究竟怎麼申報會更划算呢?咱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廣西財經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馬念誼:年度工資薪金等綜合性所得,在稅前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我們建議選擇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單獨計稅。低於12萬元的,我們建議納稅人,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合併進入當年綜合性所得,申報個人所得稅,這樣比較划算。
  • 國稅總局明確個人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 個稅怎麼算?
    國稅總局公布新個人所得稅法預扣預繳方法 明確個人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明年個稅繳多少應該怎麼算國家稅務總局昨日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關注工資採取累計預扣法繳個稅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為儘可能使居民個人日常被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其年度應納稅款接近,同時便於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順利適應稅制轉換,此次《公告》明確了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日常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
  • 恰逢國慶,10月份工資該怎麼算?
    法定假日是否算出勤?月薪資薪未出勤天數,是按照21.75相除,還是按照18相除呢?10月份恰逢國慶假期,工資怎麼算?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02、有節假日的月份工資怎麼算?
  • 個稅調整最新消息2018:10月工資9月提前發怎麼算?個稅稅率表
    綜投網(www.zt5.com)10月15日訊  個稅修正案從8月底通過以後,就備受社會關注。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的扣除標準和稅率以來,不少人依舊沒有弄懂9月工資10月發,10月工資9月提前發這兩個問題到底怎麼算。封面新聞記者諮詢了四川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進行權威的詳細解答。  問題一:9月工資10月發咋個算?
  • 減個稅,到手收入多了!聽納稅人自己算算減稅帳!
    他2016年畢業,先後在北京和上海的兩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工資條上面顯示,當月基本工資、項目獎金和各項補貼為3萬餘元;工資收入額減除5000元和社保公積金,應納稅所得額是25000餘元,當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3600餘元;最終魏冬10月份的到手工資是22000餘元。  談及今年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以及個人所得稅引入教育、養老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魏冬豎起大拇指。
  • 個稅新政實施一年算減稅帳:繳稅少了到手收入多了
    個稅新政實施一年,聽納稅人自己算算減稅帳——  減個稅,到手收入多了  稱2019年為「減稅年」大概不為過。從個稅「起徵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到養老、租房、子女教育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引入,一年來,諸多減稅措施紛紛落地,牽動著大眾的切身利益。
  • 國稅局調整個稅扣繳方法,到手工資又變多了!
    每天中午13:00 不見不散 07月28日,國稅總局調整個稅扣繳方法,部分納稅人個稅預扣預繳方法調整。 在入職新單位前取得過工資、薪金所得或者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過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不包括在內。 但是,如果納稅人僅是在新入職前偶然取得過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則不受影響,仍然可適用該公告規定。
  • 2018年10月1日起工資個稅怎麼算?年終獎怎麼發才划算?
    9月份的工資10月發的個稅這麼算!對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執行。」  最近在各大會計群裡討論的10月個稅到底怎麼扣的問題,算是正式明確了。也就是無論是幾月份的工資,只要發放時間在10月1日之後,均按新起徵點5000元來計算所得稅。  那麼,看完這些聰明的會計朋友們,立即就反應到了一點,這是個節稅的好時機!但...
  • 一萬五工資扣多少稅?為什麼稅會越扣越多?
    一個人月收入一萬五工資的話,先要從收入中刨去不需要納稅的社保、公積金、免徵額、專項附加扣除等。然後將一年中已發生的應繳稅的錢加在一起,根據稅率表累計計算要交的個稅。由於我國實行的是累進稅率,所以會出現一年裡個稅越交越多的情況,收入越高個稅漲幅越大。
  • 國稅總局明確工資累計預扣 個稅繳多少應該怎麼算?
    (原標題:國稅總局公布新個人所得稅法預扣預繳方法 明確個人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 明年個稅繳多少應該怎麼算)
  • 用工資拆分規避個稅和社保,真能避掉嗎?
    用人單位面臨處罰,職工「五險一金」等待遇受損【焦點關注】用工資拆分規避個稅和社保,真能避掉嗎?《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企業為減少用工成本「絞盡腦汁」,想到用工資拆分來降低社保繳費基數,進而減少社保繳費支出,並「巧言」告知職工這是為其避稅,能增加到手收入。對此,有專業人士提醒勞動者,工資拆分後,「五險一金」和經濟補償等諸多待遇受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