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引領孩子「心智成熟」的思想成長,很重要!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做事能夠有思考,對位坐標有計劃,不斷總結有完善的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就成功了80%以上,未來可期!
所謂言傳身教~
「言傳」,就是家長解惑答疑,啟發孩子明理睿智,那麼,觀點就容易達成「共識」;
「身教」,就是家長以身作則,導向孩子價值體現,那麼,觀念就容易產生「共鳴」。
有了共識和共鳴,就有了家庭信任的關係基礎,一家人就會相互尊重、責任到人、分工合作、共謀發展,共同建設家庭環境、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中處處有禪機……
很久以前,每個家庭中兄弟姐妹比較多,物質生活也相對匱乏,同樣在父母的教育環境下,最後,卻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每個人所走的道路不同,機遇和結果不同。本質上是每個人內在的區別,是認知能力的不同,是思想觀念在發生變化,於是,出發點不同,行動意識不同。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一個人的成長,重要的是要有良好心態,願意接受新生事物;能夠面對現實,接納別人的意見;然後有理解和認識,有思考並做出決策,最終有計劃並努力踐行。
現如今,大部分家庭物質條件豐盈,孩子沒有生活困迫感,沒有直觀的生活認識,也就感知不到生存的基本含義,很難有精神上的自我要求。
思想上沒有成長認識,就很難融入到讀書學習的環境氛圍中,只是簡單地把學習當作任務來完成,丟掉了學習的真正目的和意義。
思想上沒有成長認識,就很難理解公平良性競爭,主觀意識上就不會自覺要求自己;沒有用心感受和體會學習過程,就很難收穫成功的內心喜悅;沒有成績榮譽感,就很難樹立人生價值觀。
自然而然地心智慢熟,沒法內心驅動責任成長。沒有責任感,自己對自己都感覺不到擔責,又怎麼會知道對別人承責呢?
孩子的成長,需要有良性競爭意識,才會自覺尊重被教育。才會懂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會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才會懂得學校教育的要求,才會懂得社會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學業水平和工作能力,表面上看是兩回事,其實都是在學習中不斷成長的結果。只是一個人,在人生旅途的不同階段,知道自己不同的成長需求,從而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成長發展而已……
每個階段性的結果,不是終點是起點,既獨立又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提高和發展的成長關係。
不存在永遠優秀,或者不可能再優秀了的說法。只是在某個階段、某個領域的自我認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