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指女性月經來潮時及行經前後出現小腹脹痛和下腹劇痛等症狀。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又稱為功能性痛經,指生殖器官並沒有明顯異常而出現痛經的現象。繼發性痛經則是由生殖器官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導致的痛經。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治療痛經的穴位,日常生活當中多多按摩,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痛經。
1、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的位置。按摩時將手掌的掌根緊貼在關元穴穴位上,以順時針的方向進行揉動,每次2-3分鐘。
2、腎俞穴
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的下方,旁開1.5寸處即是腎俞穴的位置。按摩時將雙手掌重疊,用手掌在腎俞穴上用力向下按壓,每次按壓3-5分鐘即可。
3、八髎穴
八髎穴其實是4對8個穴位,位於人體的骶部,分別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後孔中,合稱「八髎」。按摩時用手掌來回摩擦八髎穴5分鐘即可,以局部潮紅髮熱為度。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導赤通淋的功效;腎俞穴則可以起到益腎助陽、調節男女生殖功能的作用;八髎穴具有調經止痛、補腎壯陽的功效,這三個穴位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女性痛經的症狀,改善經來時小腹脹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