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浦東川沙鎮陳橋村去年啟動迪士尼民宿項目,因無政策支撐而擱置。(汪凱供圖)
東方網5月21日消息:「外省市消費者住宿選擇方面,34.5%的人選擇住在迪士尼內的酒店,另有45.7%的人傾向於在迪士尼附近住宿。」這一數據來自市消保委日前發布的專項調查———《「體驗迪士尼樂遊上海灘」消費需求調查報告》。
迪士尼的到來,為何會催生關於上海民宿業的討論,這點很值得玩味。推波助瀾的關鍵因素,當屬去年9月民宿(上海)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宣布在川沙鎮陳橋村啟動的迪士尼民宿項目,這裡離迪士尼樂園南大門不到3公裡。
因無政策支撐,這一項目暫時擱置。同時,浦東新區政府數次開會研討民宿政策,實施意見多輪修編,又讓一切變得柳暗花明。
民宿「歸隊」的時機到了
「上海民宿發展終會被提上日程,等待的時間有多長,取決於『催化劑』來得多快、作用有多強。」民宿(上海)負責人汪凱直言,迪士尼就是一劑強力「催化劑」,「不是因為來了很多遊客沒地方住要建民宿,而是它作為住宿業非常重要的一環,『歸隊』的時機到了。住宿業從農家樂、私人住宿莊園,到商品房做成的快捷公寓、長租改短租等,漸次孕育出民宿的雛形,在『迪士尼+』這個熱點被媒體、同行業者關注和放大後,民宿就在這個檔口賺足了風頭。即使沒有迪士尼,只要有其他事情做契機,也會帶來同樣的效果。」
市場的因勢利導,迅速形成集群效應,大家都期待「好風憑藉力」,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的轉型和完善。
在汪凱看來,很多媒體常以「缺少準生證」來表述目前上海民宿所遭遇的政策空白,這其實並不準確,「關鍵之處在於能否上得了『戶口』,在政策指導下有序發展。」
好消息是,《浦東新區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特色民宿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經過至少半年的醞釀籌劃,近期進行了第三輪意見徵詢。新區主管領導也在多種場合透露發展民宿業的諸多利好,有助於客流疏導及旅遊公共服務的優化,能提升浦東鄉村遊的品質和轉型,並提出要儘快制定新區有關民宿業的指導意見或試行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民宿企業和各委辦局加強溝通,做到上下聯動、點面結合,共同推進浦東民宿業儘快向合規有序的方向發展。
城郊開發條件比城區好
早在2013年,田子坊有意將民居改為民宿,不過僅僅一年後,因商住矛盾仍未解決,計劃擱淺。再者,石庫門發展成民宿,改造工程巨大,又面臨管線老化、煤衛設施難達標等多重問題。
相比之下,城郊擁有開發民宿的更大潛力和可能。汪凱歸結為三個優勢:地域空曠,樓層一般不超過三層,便於管理;水系發達,使消防得到一定保障;風格多元,城中心的民宿多以老石庫門風情、感受上海人家為賣點,類型相對單一,而郊區文化沃土孕育出特色鮮明的鄉風民俗,帶來差異化經營的新體驗。
當然,安全、衛生、消防,是所有民宿都避之不及的痛點,也並非緣木求魚。可以猜想,一旦政策在郊區落地,公安系統聯網,住宿者信息一目了然,應該不至於「藏汙納垢」;前屋後院的農家菜眼見為實,大廚持健康證上崗,按理說也能讓人吃得安心。那麼,消防如何解決?浦東新區相關領導就曾透露,目前來看,民宿最後一關卡在消防上。想要辦理住宿經營,必須得到消防部門認可,農民宅基地房屋本身並不滿足住宿類經營場所條件,房屋多為磚木結構,存在道路狹小等缺陷。
這些先天不足,或許可以在後天彌補。比如木樑塗上防火漆,加裝煙感、噴淋,窗臺邊放置滅火器。汪凱坦言,既希望保留民宿的原汁原味,又要求它像酒店一樣有鋼筋混凝土的結構,未免太過「苛刻」,「希望機制上能有所創新」。
在政策懸而未決的當下,從業者雖等得心焦,但從積極方面看,留出了足夠的考慮餘地和思想準備。今年3月,青浦區旅遊局赴金澤、練塘等青西地區進行民宿選址考察,認為發展民宿群有利於推出體驗鄉野生活為吸引力的鄉村旅遊產品,同時能為青西郊野公園開園做好服務配套,以「民宿+」思路重構鄉村休閒旅遊體系。
民宿經營的「老闆娘文化」
重塑鄉村,既可以讓它起死回生,在鄉村衰落的大潮中逃出生天,但也不能否認,所謂的「文創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中國原種的鄉土風情。因此,找準民風、設計、定位,一旦步入運轉正軌就會事半功倍。
國內其他城市的民宿經驗,為尚在襁褓中的上海民宿提供了前車之鑑。上海星碩酒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首席諮詢官袁學婭在著作中歸納了我國民宿的三個特點:其一是經營順利的民宿開始邁向連鎖拓展,被資本大鱷盯上後,要求其從「獨樂樂」走向「眾樂樂」;其二是民宿物業以租賃為主,可一旦經營稍有起色,房東就會要求提高租金,這樣一來,民宿經營者生存艱難,矛盾不斷;其三是民宿的投資者往往不是本地人,個別當地僱來的「大媽」「小弟」大多也不在民宿唱「主角」,因為他們難以傳遞投資者的文化及理念。
據她介紹,成熟的國外民宿,如日本的民宿、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酒莊客棧、英法的城堡等深受遊客喜愛。物業絕大部分都是店主自己擁有,夫妻倆加一個小工,藉助預訂系統向全世界宣傳自己的家,妻子負責前臺接待、公關、營銷,丈夫是大廚、工程、安保。因其物業像家、接待者像老闆娘,傳遞的是一種溫馨的「老闆娘文化」,顧客可以不在乎客房裝飾是否高端,食品和飲料是否精緻,他們享受的是久違的寧靜和可口的「外婆菜」,還有陽光下愜意的下午茶,更有情趣的是能和「老闆娘」聊聊天,聽聽故事,因此能牽動目標顧客的情感。
有些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幾個小有名氣的主題文化民宿品牌,幾乎都遇到了這一致命瓶頸———硬體可以複製,裝飾可以複製,「老闆娘文化」不能複製。在上海民宿政策落地前,我們也不妨思考一下,究竟如何形成本地特色的「民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