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在影響海洋生物間的嗅覺通訊

2021-01-07 三豐探索

海洋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個地方生活著眾多的海洋生物,而且科學家表示海洋之中的生物種類可能要比陸地上的更加的豐富,而且我們對海洋的各種動植物的探索和了解其實非常的有限,不過現在人類的活動對海洋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對海洋的影響更是不可預計的。科學家表示正是由於人類的一些不當的行為導致現在的海洋在不斷的酸化,而酸化給生活在海洋之中的動物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是直接破壞了海洋動物之間的化學通訊。

因為排放了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之中導致海水變得越來越酸,那麼海水酸性不斷提高之後,當然也就改變了氣味的分子,從而導致在海洋之中生活的動物無法辨認氣味,對於海洋動物來說,通過氣味來進行傳輸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它們的氣味傳輸,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聽覺和視覺這些方面。

由於人類的影響導致海洋的酸化越來越嚴重,氣味的分子也會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那麼當分子發生變化之後,當然也就會影響到動物所聞到的氣味,就比如說小螃蟹。螃蟹是經常能夠看到的一種海洋之中非常普通的小動物,當螃蟹在水中的時候它們尋找食物的方法就是通過氣味,而同樣小螃蟹的天敵章魚它們想要捕捉到這些小螃蟹也是通過氣味來辨別的,螃蟹為了能夠避免被章魚捕捉到,它們也需要提早察覺章魚的存在,從而才能夠避過危險,但是如果這種氣味消失,那麼它們彼此之間都像是無頭的蒼蠅一般徹底的失去了方向。

所以從這方面可以看出氣味對於海洋動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海洋氣味發生變化之後,那麼海洋裡面的動物想要生存會變得非常的艱難,會隨之受到很大的影響,可是現在人們不斷的排放這種二氧化碳,導致海洋之中的PH值在不斷的下降,從而導致海洋的酸化越來越嚴重。科學家推測從現在開始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那麼到2100年很有可能海洋的PH值會不斷的走低,最起碼能夠降低0.4單位,這個數值雖然聽起來好像變化比較小,但是對於海洋生物的影響卻是非常大的,不論是海洋之中的霸主鯊魚,鯨魚之類的還是比較小的浮遊動物,它們不論是在健康方面還是在繁殖方面,甚至是日常生活的一些行為之類的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就像是螃蟹,螃蟹在繁殖後代撫養後代的過程中就是通過氣味分子來進行交流的,當小螃蟹卵在母親的腹部下方的時候,它們可以通過釋放一些特殊的氣味來和自己的母親溝通,而它們的氣味而變化,母親能夠很好的理解,也能夠相應的作出反應,從而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但是在現在這些氣味分子因為酸性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導致它們的母子難以實現完美的溝通,當然就會影響到小螃蟹的生長。

科學家推測如果到2100年這種酸性水平更高,那麼螃蟹將對這些氣味沒有任何的反應了,也就是說它們在未來的海洋之中很有可能會因為酸性不斷的增加,導致嗅覺分子徹底的消失,從而就沒有了這項有助於它們生活繁衍後代等各方面的功能。

科學家通過對一種英國比較普遍的小螃蟹進行實驗,結果發現這種小螃蟹在正常的海水之中,當它們聞到氣味之後是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但是當PH值不斷下降的時候,這種小螃蟹就不能夠敏銳的感受到氣味,當然也就不會做出任何的反應,所以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海洋之中PH值對於這些海洋動物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果海洋酸化的程度越來越嚴重,那麼海洋之中很多的生物都會因此受到巨大的影響像是這些小螃蟹以及各種的魚蝦,還有貝殼類生物等可能都會因此而導致失去嗅覺傳遞信息的功能,那麼這樣來說,海洋之中的這個化學通信的方式將遭到全面的破壞,形象的來說就像是我們人類從此以後沒有了聽覺和視覺一般,

不過科學家表示,雖然說我們現在了解了部分海洋酸化對於海洋生物的影響,但並不是所有海洋生物都會有這樣的影響,而我們現在要做的應該是如何去保護現在的海洋,避免讓其酸化越來越嚴重,這樣才能夠保護海洋之中良好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海洋之中的生物能夠正常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淺談天氣、海洋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
    由此可見,大氣運動對海洋有重要影響。  反之,海洋對大氣運動或天氣氣候變化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厄爾尼諾事件即為一例。赤道東太平洋海域急劇的增暖將加熱大氣,造成全球異常的環流分布,這將使地球上一些地區出現嚴重洪澇災害,而另一些地區出現大旱,使糧食嚴重減產,局部甚至顆粒無收。
  • 人類是如此渺小,我們怎能不感激海洋?介紹海洋生物帶分布
    筆者認為,當我們打開世界地圖之後,會發現即便是那些國土面積最引人注目的國家,和海洋的面積比起來仍然是十分渺小的,全世界所有的陸地加起來還不到整個地球面積的百分之三十。雖然巨大的海洋曾經隔絕了人類間的文化交流,但海洋生物之間卻一直都有各種形式的接觸。
  • 黃貂魚可稱為「環境測量師」,嗅覺與原油測出它的新特點
    作者:文/羅兆春在整個海洋系統中,生物基本都具有對環境的測量「器官」,但是對於非常敏感的生物來說,只要生存的海洋區發生微小的變化,那麼它們將會遇到致命的威脅。根據科學證實,海洋中的黃貂魚可稱為是「環境測量師」,對海洋中的原油非常敏感,只要接觸到,基本上整個嗅覺系統都會因此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說黃貂魚不適合生存在原油區域。1,黃貂魚有什麼特點?
  • 當海洋汙染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的危機,我們能做什麼?
    海洋在氣候調節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還為人類提供了工作、藥品、景點、娛樂,以及整個人類蛋白質攝入量的20%。  而在今年二月,《自然·生態學與進化論》雜誌上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從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和克馬德克海溝採集的甲殼類動物脂肪組織內竟然取樣檢測出了很高濃度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多氯聯苯(PCB)和多溴聯苯醚(PBDE)等。
  • 蝸牛外殼正在被海水溶解,而人類卻繼續排放這種溶解物
    趣味探索訊 在我們的地球上,海洋面積佔地球表面積的71%,是陸地面積的兩倍以上,海洋不但是很多生物繁衍和生存最基本的物質基礎,而且它還撐控著全球的氣候環境,並且能為人類提供豐富的海洋資源、水資源、漁業、電力石油礦產資源等。可以這麼說,沒有海洋便沒有今天的人類。
  • 人類已經把海洋推到「ICU」門口了
    冬季:由於水溫低,生物的光合作用與有機質的分解速率均下降,pH值的晝夜變化幅度比夏季小 。海洋酸化現象海洋與大氣在不斷進行著氣體交換,受海風的影響,大氣成分最先溶入海洋表層,在隨後的數個世紀中,這些成分會逐漸擴散到海洋的各個深度層。
  • 什麼動物的嗅覺最靈敏?人類能用它做什麼?
    1米長的鯊魚,其鼻腔中密布的嗅覺神經末梢,面積可達4842平方釐米,其靈敏的嗅覺可以發現2-3公裡外的血腥味。目前鯊魚的嗅覺能力還沒有被人類利用在生活中來,僅停留在科學研究方面。狗最後終於來到了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狗狗這裡!一般人都認為,狗的嗅覺是最靈敏的,但沒想到天外有天,狗外有其他動物吧!但就我們人類、貓及大多數動物而言,狗的嗅覺依然比我們強大很多倍!
  • 海洋神秘發現:在海洋世界被人類找到的6種難以解釋的生物
    在海洋世界有大量神秘的發現,我們在之前的許多文章裡已經介紹過不少了,它們可能是奇怪的遺棄之物,也可能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文物,甚至也可能是某些新發現的生物,或難以理解的生物。從海灘上不明的海怪到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今天小編就要為你帶來,在海洋世界被人類找到的6種難以解釋的生物。
  • 想理解人類大腦工作原理,可以從我們的嗅覺系統開始
    為了克服這些局限性,一部分研究小組正在回歸從大腦中尋求新答案的方法。更令人稱奇的是,其中一些研究人員選擇了看似不太可能的起點:嗅覺。科學家們希望更好地理解有機體如何處理化學信息,並發現了似乎有望解決人工智慧問題的相關編碼策略。此外,嗅覺迴路與其它更為複雜的大腦區域間存在驚人的相似性,而後者則可能指引我們構建起更強大的智能機器。
  • 象山潮間帶分布著200餘種生物
    隨著天氣轉暖,海洋潮間帶的生物數量逐漸增多,專家稱,春夏季是觀賞潮間帶生物的最佳時機。  象山縣海島眾多,漫長的海岸線為潮間帶生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據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調查統計,象山縣潮間帶生物種類十分豐富,分布有200餘種海洋生物,其中象山港潮間帶的生物數量就多達158種。
  • 上升的水溫破壞了海洋生物的家園,也破壞了人類生命和海洋的聯繫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對人類生命至關重要。它們提供世界上大部分的食物和氧氣。但是,今天,世界上許多海洋地區都被過度捕撈和汙染。氣候變化正在改變海洋生態,不斷上升的水溫正在嚴重損害貝類,珊瑚礁和其它資源。
  • 紐西蘭超500000生物海邊死亡,人類擔心的或在發生……
    地球氣候的變化,時刻影響著生物的生長與繁衍,因為地球氣候變化引發的生物「大死亡」事件在地球40多億年的歲月中可以說屢見不鮮?而最近幾天,最近幾天,因為受到氣候影響,生物又出現了大規模死亡的事件,讓不少科學家十分憂慮,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是否正在到來。
  • 【熱點資訊】碧沃豐生物科技保護海洋環境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海洋的面積佔了71%,海洋是人類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第二空間。但人類向海洋排放的汙染物正在威脅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對海洋造成了嚴重破壞,也威脅著人們自身的安全與健康。目前,我國已出臺了保護海洋環境、維護海洋健康生態系統的相關政策,「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已寫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個人、企業、團體、政府都有義務保護海洋環境,與海洋和諧共生,互利共贏。碧沃豐,致力於通過自然的力量解決環境汙染問題,擁有豐富的治汙菌種庫,50多種微生物治汙菌劑,可針對性地解決不同類型的環境汙染。
  • 科學家在海洋內發現20多萬種病毒,從何而來?對人類有影響嗎?
    文/濤聲依舊科學家在海洋內發現20多萬種病毒,從何而來?對人類有影響嗎?這些年來海洋環境問題不斷的開始出現,很多人都開始關心海洋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海洋環境逐漸的糟糕,那麼勢必會對人類所生存的環境帶來影響,因為地球的生態圈都是環環相扣的,而食物鏈也決定著受到汙染的海洋食物,必將會進入人類的口中。
  • 海洋垃圾到底害死了多少海洋生物!
    去年關於海洋貝類生物汙染的事情,大家應該是知道,甚至於這些貝類可能流向餐桌,想想是不是覺得很可怕,然而受到傷害不僅僅是人類自己,更多的是那些無辜的動物,這些動物死狀悽慘!Susanne Brander主要研究塑料汙染對人類和及野生動物的影響。但是,我們所知道的令人不安。海洋保護協指出,目前研究認為塑料威脅至少600種不同的野生動物。三分之一的稜皮龜常常把塑膠袋誤認為可食的海蜇,研究人員經常會在它們的肚子裡發現塑料。今年2月份,挪威海岸上一隻擱淺得死鯨胃裡30個塑膠袋。
  • 海洋科普(1301)| 海洋酸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有研究結果稱,未來海洋或將被章魚佔據。由於海洋酸化和濫捕,海洋生態環境及海洋物種均受到巨大影響。過去60多年的漁業數據顯示,全球海洋中章魚和烏賊等頭足綱動物的數量不斷增加。但是,由於浮遊生物、貝類、甲殼類等殼和骨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的生物生長緩慢,以這些生物為生的魚類也可能面臨滅絕危險。海星等動物在遭受海洋酸化的惡劣影響時,有觸鬚的海底生物卻活得生機勃勃。
  • 高中生物《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由於人口數量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很有限。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員發現,南極地區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鵝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B)A.    水土流失       B.溫室效應   C.  大氣汙染    D.海洋汙染3.     近年來,我國綠色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設美麗中國的行動不斷升級提速,帶來更多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 改變人類生活的十大生物技術
    為了保持人類社會持續向前發展,則必須使用碳中性(carbon-neutral)的替代資源。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技術就是生物合成,也就是說利用可再生的植物生產化工、燃料也原料的生物基產品。  實現食物可持續生產的生物技術  人類人口的持續增長給人類糧食(以及飼料、燃料)的生產帶來了日益嚴峻的挑戰。
  • 為何很多海洋生物最討厭的生物是鵝頸藤壺?
    雖然鵝頸藤壺對於人來說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但是在海洋中,它確實許多海洋生物避之不及的存在,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鵝頸藤壺。首先,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鵝頸藤壺鵝頸藤壺是節肢動物門顎足綱無柄目藤壺科下的一種動物,在海邊生活的小夥伴應該對藤壺這種動物並不陌生,不過,我們比較常見的藤壺是紋藤壺,這是一種圓錐形的藤壺,它們常見於沿海的礁石上。
  •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節 海洋與人類
    >一、海洋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資源1.(3)海底通信、海底倉儲、海洋軍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二、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1.>海上、海中、海底環境中可利用的空間部分①海洋空間資源利用形式多樣,拓寬了人類生活空間;②隨著人類向海洋挺進,利用空間更為廣闊生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