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的「掙錢只是順便的事」到底什麼意思?
2017-03-31 09:57 丁磊 企業 網際網路楷模
本文由劉言飛語(微信ID:liufeinotes)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劉飛。
最近丁磊在一次採訪中講了這麼一段話:
我經常會去看嚴選的用戶的評論,看到那麼多的好評,就覺得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因為通過我們自己的服務和產品,正在改變用戶對商品的理解,這是非常快樂的一件事情。包括我們的豬肉也是,很多人吃我們的豬肉,說這個肉真香,真好吃。我想做企業得真正的使命是什麼?是通過你的創新和服務,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不能說我們今天做企業的目的只是為了掙錢,其實掙錢只是順便的事情。
所以,有不少玩熱衷於網易遊戲的粉絲,在上面花了好幾萬塊錢,但他還是很滿意,很開心的,因為他覺得值而且在其中得到了樂趣。其實這幾萬塊錢跟去電影院看電影相比,即便一個禮拜看一場電影,一年48周,每周都要看一部電影,一年也才幾千塊錢。但是他願意花幾萬塊錢在我們的遊戲裡面,說明真的是我們的產品出色的,他才會這樣的投入。
作為忠實用戶,我就略帶矯情說說我的看法。
1. 「掙錢只是順便的事」的第一層意思是,企業得先做出好產品,才能掙到錢。
說這種話的老闆很多,踐行的真不多。現在中國這個兇殘的網際網路市場,大家都是一旦能有點用戶、有點流水,就忙不迭先琢磨商業化,先抓緊見到錢。大公司每個人向 KPI 看齊,做點圈子什麼的,賣點貼吧什麼的,財報為王;小公司就費盡心機做營銷、做市場,開萬人發布會,砸地鐵大廣告,先拿到下一輪融資再說。
現在能成為年輕人的網際網路楷模的,許多都是商業大師、生意人、營銷專家。做老闆,有錢就可以,從阿里砸出個 P8 當 CTO,從騰訊砸出個總監做產品,去某某媒體買幾個排行榜、出幾個有水分的行業報告——事就這樣成了。
想想看,如今的老闆們,有幾個會寫代碼的?有幾個是能自己搞定設計研發、完整做出一個產品的?
張小龍可以。雷軍可以。丁磊也可以。
所以他們做的產品不一樣。
從那個時代過來的創業大佬,心裡都是有一份產品情懷的。他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是「無限的可能」,而不是「人傻錢多」。他們在惠多網「長城站」上討論前沿的技術和產品,而不是在朝陽 CBD 或者車庫咖啡館吹水。他們用 14.4K 的 Modem 來溝通 idea,來考慮學什麼技能去做出好產品,而不是到處發「我就差一個程式設計師了」的徵集帖。
很幸運的是那批黃金時代的創業者,在成為大佬後,依然在堅守一些過去的追求。丁磊所做的大量項目,在起步時幾乎不會考慮「未來是不是千億級的大項目」「天花板在哪裡」「兩年後規模如何」這些問題,有的項目看起來甚至可以稱為做公益。
我不能說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真理,畢竟作為公司的生存來說,產品的商業化跟產品品質本身一樣重要。但我還是願意給丁磊站隊。
2. 「掙錢只是順便的事」的第二層意思是,金錢給人帶來幸福感的邊際回報是遞減的。
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會羨慕有千億身家的人,隱隱覺得他可能比我們有百萬身家的人幸福 10 萬倍。實際情況是,有錢確實能帶來幸福,但越是有錢人,再多掙到錢的快感就會很小。
對於有 1 萬塊錢的人來說,得到 5 萬塊錢,會非常開心。而對於有一個億的人來說,得到了五個億,對自己的生活質量以及開心程度,影響就很有限了。
這個在經濟學上被稱為「伊斯特林悖論」。
丁磊想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從他個人的視角而言,掙錢並沒有多快樂,錢也不能直接買到快樂。他能做很多有趣的產品,能夠喜歡吃肉就養豬,喜歡買包包就做網易考拉,喜歡日用品就做網易嚴選,喜歡教育行業就做雲課堂,這才是幸福的渠道。這些產品都帶著濃濃的丁磊在「玩」的影子,比如最近在網易嚴選給西湖龍井做的活動,送股票送豬肉,丁磊被玩兒成了表情包。
從這個問題下的其它答案,也能看到他平時樂呵呵、率性的一面。在很多人看來,也許不是個靠譜的老闆,想做的事情很多,很任性;也不是個靠譜的生意人,衣裝革履到處開講座、講故事,順便發明些新概念什麼的,給公司賺更多的錢。但至少對他自己來說,這是在踐行他自己選擇的人生。
很讓人羨慕。
[本文由劉言飛語(微信ID:liufeinotes)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劉飛。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注i黑馬訂閱號(ID:ihe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