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育孩子該打就要打?關於懲罰,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1-01-13 豆媽學習

孩子能打嗎?那要看情況

以前的孩子,都是想打就打的,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做法,那就是把孩子揍一頓了。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打不得了,甚至,打孩子還變得犯法了。那麼,哪些情況下我們是可以通過打孩子來教育孩子的呢?哪些情況下千萬不能打呢,越打越差。我們難免會有火急火燎的時候,但是,我們打孩子並不是為了解我們自己的火氣,而是為了教育孩子,如果不是這個目的,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我們的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呢?現在出現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不捨得打,本來是要批評教育,或者是需要揍一頓的,但是因為捨不得;亦或是爸爸媽媽想打的時候,上一輩的人護著,父母就沒有下手打,總是安慰自己說,等長大點就好了,可是發現,越來情況並沒有變好,而由於孩子年齡大了,這個時候,你就發現,打也沒有用了。

如果你孩子有以下這些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捨不得,必須要下手打,不然,等孩子打不了的時候,你會後悔的。

1. 得不到東西就威脅別人的時候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威脅很嚴重。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如果他想要一樣東西,而父母沒有給他,他通過威脅得到了這樣東西,那麼,以後,只要是他想要的東西,他都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威脅你,長大後,他就會去威脅別人,那麼,他就犯罪了。我們常常看到超市裡面,一些小孩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趴在地上打滾的,他們都特別喜歡用這個,因為知道家長一定會買帳。

2. 孩子說謊的時候

說謊,是一個人的人品問題了,必須要打!只有讓他知道了說謊的嚴重性,他才會去改正。如果一個人連誠信都沒有,誰會跟他往來?你也不想孩子以後沒有朋友,要狠下心來。要時刻跟自己說,我們不是打孩子,我們只是教育他們。

3. 沒有禮貌、不尊重別人的時候

禮貌,跟誠信一樣,也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問題,沒有禮貌,誰會理你?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待人之道,特別是現在很多小孩不僅是獨生子女,還是老人家帶大的,就會非常的跋扈和不講禮貌。想想,如果你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孩子連你的朋友都不會叫,這樣的孩子,你喜歡嗎?

4. 不守規矩的時候

這些規矩,是孩子在平時的生活和玩耍中必須要遵守的,如果沒有規矩,那麼,所有的一切就都亂套了。當孩子出現違規的時候,我們要了解情況,如果孩子是故意的,那麼我們一定要打,因為孩子不僅知道是違規的還要做,還要讓孩子知道不守規矩的嚴重性。

5. 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

孩子有時候,性格是比較暴躁的,也比較愛發脾氣,這個時候,我們要及時引導他們。但是,如果孩子一直這樣,不改正,那麼,我們一定要打!

打孩子,只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上面的這些情況下,我們是可以採取這種方式的,但不是說孩子一有這種情況的時候,你就要打孩子。我們在成長,孩子也在成長,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一直在學習,我們一定要多學一些教育方法,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早期教育是父母一生最划算的一次投資,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買一些繪本,在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性格;讓孩子受益終生。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給他「講道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繪本故事書對於家長的幫助是巨大的。通過繪本裡的故事,將日常行為習慣慢慢講給孩子聽,3-6歲的孩子天生會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去,理論+實踐,更能促進孩子對於好習慣、好品質的掌握。

選擇性地給孩子購買繪本,可以把講故事變成是提高孩子品質的途徑。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是通過有趣、溫暖的故事,來讓孩子感受到好品質的重要性。

教孩子養成10種不同的性格品質:自律、情緒管理、自信、勇敢、獨立、分享等等。不僅有16開的大幅插畫,保證孩子對繪本感興趣,還採用中英雙語的故事,讓孩子在探索繪本內容的過程中,對他英語思維的啟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全套書只賣79.8元,給孩子當睡前讀物,絕對是最優的選擇。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總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如果是原則上的問題,那是一定要教育的。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捨不得,而害了孩子,那樣,真的是太可惜了。我們要知道,以前教育孩子,並沒有那麼講究,但是呢,也出現了很多的人才,所以,不要過分去否定,打孩子就是一定不正確的,正確的打孩子,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對於熊孩子的行為,這一次罕見地,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過去老私塾中先生的戒尺,並不是懸在那裡圖好看的,只要孩子犯了錯誤,直接就是打手心,所以孩子們很敬畏老師,也的確能夠學出成績。打孩子一定都是負面的嗎?而是當今的環境,故意誇大了打孩子的種種負面作用,從而形成了一種風氣;只要是打孩子,就不是好父母,而關於懲罰的問題,李玫瑾教授也不止一次提到過。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是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對於熊孩子的行為,這一次罕見地,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一位資深的教師在多年的教育中發現了一個問題。打孩子一定都是負面的嗎?而是當今的環境,故意誇大了打孩子的種種負面作用,從而形成了一種風氣;只要是打孩子,就不是好父母,而關於懲罰的問題,李玫瑾教授也不止一次提到過。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是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對於熊孩子的行為,這一次罕見地,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慢慢養成習慣後,就會在課堂上表現出一系列的問題,上課心不在焉,表情呆滯,木訥遲鈍,這跟太平過久,軍紀渙散是一個道理。有沒有道理?不是完全贊同,但也有一定的說服性。這裡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孩子,而是告訴父母一個道理,孩子該有的懲罰中,如果只有說教,顯然是不夠的。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是聽過最好的答案
    對於熊孩子的行為,這一次罕見地,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這裡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打孩子,而是告訴父母一個道理,孩子該有的懲罰中,如果只有說教,顯然是不夠的,過去老私塾中先生的戒尺,並不是懸在那裡圖好看的,只要孩子犯了錯誤,直接就是打手心,所以孩子們很敬畏老師,也的確能夠學出成績。· 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對懲罰的解釋,是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他媽媽知道後打了孩子一頓,可是孩子一邊挨打一邊委屈地說:「你總是埋怨我,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裡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打孩子,而是告訴父母一個道理,在教育孩子該有的懲罰中,「打」是選項之一。關於懲罰的問題,李玫瑾教授也不止一次提到過。最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中說的一席話,正好能解釋這個觀點。
  • 李玫瑾教授:孩子「該打就要打」?關於懲罰的解釋。
    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 02 一位資深的教師在多年的教育中發現了一個問題。而是當今的環境,故意誇大了打孩子的種種負面作用,從而形成了一種風氣;只要是打孩子,就不是好父母,而關於懲罰的問題,李玫瑾教授也不止一次提到過。
  • 心理好文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是?
    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這裡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打孩子,而是告訴父母一個道理,孩子該有的懲罰中,如果只有說教,顯然是不夠的。過去老私塾中先生的戒尺,並不是懸在那裡圖好看的,只要孩子犯了錯誤,直接就是打手心,所以孩子們很敬畏老師,也的確能夠學出成績。打孩子一定都是負面的嗎?
  • 孩子犯錯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詮釋,是最好的答案
    但幸好這次「熊孩子」的家長沒有包庇,反而在業主群裡向其他人道歉,還保證道:以前沒有對孩子教育到位,才釀出這次大禍,所幸這次沒有傷亡,以後一定會對孩子加強管理,最後曬出了暴打孩子的照片。對於這次的事件,再也沒有人站出來說:「他還是孩子。」反而都支持父母要好好管教孩子,有些危險行為就是不能去做,孩子該打就要打,否則以後再出什麼大問題,就後悔也來不及了。
  • 孩子「該打就打」?《圓桌派》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
    對於熊孩子的行為,這一次罕見地,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這裡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打孩子,而是告訴父母一個道理,孩子該有的懲罰中,如果只有說教,顯然是不夠的。過去老私塾中先生的戒尺,並不是懸在那裡圖好看的,只要孩子犯了錯誤,直接就是打手心,所以孩子們很敬畏老師,也的確能夠學出成績。打孩子一定都是負面的嗎?
  • 李玫瑾建議:孩子「該打就要打!」,發現娃有這三個行為,別慣著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味的講道理是沒用的,雖然打罵教育是不可取的,但有些時候「該打就得打」,要讓孩子感受到敬畏,這樣孩子才不敢再犯錯。
  • 教育孩子時,該不該打孩子?聽到李玫瑾教授的解釋,不用糾結了
    所以,「棍棒教育」逐漸成為了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專家開始呼籲家長和孩子講道理,和孩子交朋友,卻發現這樣做迎來的不是孩子感恩,反而是孩子的得寸進尺。所以,很多父母就不免會產生疑問,那就是這樣的教育環境下真的可能教育好孩子嗎?不打孩子真的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方式嗎?
  • 為什麼說孩子該打就要打?教育專家給出最正的答案
    講到該不該打孩子這件事,相信大部分家長都很迷茫。為此也專門趁著空閒時間,和一些做父母的聊了這個問題。反對方:不應該打,孩子還小,還沒有明確的對錯概念,打他,不如用更溫柔的方式讓他明白應該怎麼做!聽起來好像都有道理,那麼到底該不該打呢?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
    就連李玫瑾教授認可,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教授的意思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還有敬和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才是真的保護他。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3-6歲孩子對事物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有了自我意識,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段時間內,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教育,就會影響到孩子性格養成。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超過6歲很難改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在網上的講座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同時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超過6歲很難改!: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教授說過,很多孩子長大後之所以成為逆子,多半是有個過度寵溺的父母!你的嬌生慣養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而且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會威脅父母,比如當孩子想要糖果家長不給予時,孩子就會立馬大哭大鬧,最後在軟磨硬泡下妥協,所以,家長該打就得打,不然孩子這種耍賴的心理很讓人反感。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一味講道理沒用,要讓孩子感受敬畏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用打罵教育孩子已經是一種不可取的方式,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用&34;的方式教育孩子,秉持著&34;的原則。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家長卻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根本沒有效果。其實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現在的孩子不能打也不能罵,究竟應該如何教育?其實李玫瑾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34;!
  •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該打就要打,長大後難以改正
    而關於教育孩子這方面,李玫瑾教授曾表示過:當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該打就要打,等長大就晚了,長大後難以改正。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最起碼的禮貌以及尊重,尤其是對待長輩,可千萬不要由著孩子太過隨心所欲。父母在發現孩子有不尊重人的情況時,該打就要打,不然你此時不打,以後就會有人幫你打。
  • 李玫瑾建議,孩子6歲之前最該怎麼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古語有云「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孩子,是父母雙方共同的事情,如果父母盡到了自己應盡的義務,那孩子管教不嚴就可能是老師的責任,但是,如果父母好好的教育孩子,關心並且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事業,那孩子就不會成為一個「壞」孩子,所以,孩子的教育問題才是很多父母最該注意的問題
  • 李玫瑾:若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要打,否則6歲之後很難改
    所以打孩子一頓不能說是最好的辦法,但確實是個很有效的辦法。在網上看到一個業主群裡的消息,令人深有感觸一位爸爸在群裡告知各位鄰居:「我待會要打孩子了,哭聲有點大,可能會影響大家休息,請見諒。」想必真的是孩子做錯了什麼嚴重的事情,家長非打不可。於是,鄰居們也表示理解,還紛紛附和道:「幾點打,我也打我兒子。」「加我一個,雖然我女兒今天還行,但也得打一頓。」「反正睡不著,能不能開直播給我們看看?」
  • 李玫瑾建議:如果孩子6歲前出現這4種行為,父母該打就要打
    ,以前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多半都是棍棒教育,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可是,現在的育兒方式都是倡導家長和孩子講道理,不要動手動打孩子,可是,這種口頭教育方式真的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嗎?建議:如果孩子6歲前出現這4種行為,父母該打就要打在心理學的範疇上認為,一個人在18歲之前分為6個時期,1歲以內為乳兒期;2-3歲之間為嬰兒期;4-5歲之間為幼兒期;6-11歲為學齡初期;12-15歲為少年期;16-18歲為青年初期,每個孩子到了不同的年齡段都會發生改變,雖然都是一點點長大
  • 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6歲前該打就打,尤其這4種行為不能慣著
    在老一輩人的教育理念中,「棍棒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最立竿見影的教育方式。很多時候,孩子做了一件錯事,父母嘮嘮叨叨的說了好多次孩子都不會改正,但是,打一次孩子立刻就會記住。很多父母基本上都說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意思就是教訓孩子一次之後,孩子可以老實好幾天,父母也能少操心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