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合肥中鐵國際城小區發生了一件驚呆眾人的事:一個「熊孩子」竟然因為好玩,從28層往樓下扔了15個啤酒瓶。但幸好這次「熊孩子」的家長沒有包庇,反而在業主群裡向其他人道歉,還保證道:以前沒有對孩子教育到位,才釀出這次大禍,所幸這次沒有傷亡,以後一定會對孩子加強管理,最後曬出了暴打孩子的照片。
對於這次的事件,再也沒有人站出來說:「他還是孩子。」反而都支持父母要好好管教孩子,有些危險行為就是不能去做,孩子該打就要打,否則以後再出什麼大問題,就後悔也來不及了。
幫媽在《圓桌派》中,看到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席話:「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事實上確實如此,很多青少年犯罪,就是因為他們漠視生命、漠視法律。在他們第一次犯錯時,家長採取了包容的態度,那麼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我這樣做是可以的、反正有人給我兜底」的心態,於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觸犯底線,直到最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在教育孩子是也是如此。他們都是嬌生慣養長大的,有時候即使他們犯了錯,父母也是教育為主。但有些錯誤,僅僅教育孩子是長不了記性的,最關鍵的還是要懲罰,要讓孩子明確地知道,這個錯是不應該的。不過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挨不了打,有時候家長打一下就像是受了很大的委屈,導致家長們也不敢隨便出手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抗壓能力太弱
很多孩子都是當成「小公主」、「小皇帝」養大的,兩代人都圍著一個孩子打轉,好吃的好玩的應有盡有,捨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條件好的家庭甚至連孩子長大以後的路都已經布置好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孩子犯了錯,也會有一堆人護著,孩子從來沒有經歷挫折,自然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弱。如果父母懲罰了他,孩子首先心裡想的是自己被拋棄了、自己不受疼愛了,而不是到底錯在哪裡,應該怎麼去改正。
2、孩子很少挨打
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講究文明教育,孩子偶爾犯了錯,也是以批評說理為主,很少直接動粗。有些父母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說著打罵,實際上總是下不了手,孩子從來沒有挨打過。所以一被父母動手,就會遭受很大的打擊,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救了。有些孩子還會因此進入叛逆期,事事都跟父母對著幹。
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時,要視情況而定,有些無傷大雅的小錯說說就行,有些大錯即使心疼孩子也要動手懲罰,要讓孩子銘記於心,以後才會不再犯。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