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九江市婦幼保健院門診總看見有很多抱著小寶寶的家長在門外候診,多是幾個月大的寶寶,這麼小的寶寶是來看什麼呢?原來是寶寶經常撓自己的小耳朵,常常撓得通紅。家長總是擔心是中耳炎,其實是外耳道溼疹在作怪。
溼疹,很多家長都不陌生,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主要特徵為搔癢、多形性皮疹,易反覆發作。皮膚上可出現瀰漫性潮紅、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及鱗屑等損害,消退後一般無永久性痕跡,少數孩子會有色素沉著。
那麼耳朵裡也會起溼疹嗎?其實,外耳道內也是皮膚結構,所以溼疹長在孩子的外耳道也就不足為奇了。
九江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雷盛欽主任介紹,耳道、耳廓、耳後都可能出現溼疹,若過分搔抓、摩擦,甚至可能出現耳道流水、流膿。
但通常外耳道溼疹相對隱蔽,當寶寶出現拍頭、搖頭,抓耳、哭鬧、煩躁不安,經常影響睡眠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耳朵及外耳道,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此外,溼疹還有可能合併感染,導致寶寶長癤子,耳朵出現壓痛。
溼疹的原因很多,比如環境過敏因素,接觸肥皂、皮毛化纖、花粉、油漆等刺激性物質。也有的寶寶是因為食物過敏,牛羊肉及其奶製品、魚蝦海鮮等,尚在哺乳期的寶媽食用導致過敏的食物,通過母乳影響到嬰幼兒。還有一些其他原因,餵養嬰幼兒時姿勢不當,導致奶水流入耳內,或洗頭、洗澡、出汗時導致耳道潮溼引起溼疹。目前多認為嬰兒溼疹的發生除了上述的因素外,還可能與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等有關。
寶寶起了溼疹家長要儘可能找出病因,去除過敏原。在醫生指導下塗抹曲咪新乳膏或溼疹膏,如果寶寶的外耳道有流水、流膿現象,需要及時清除後塗抹藥膏,同時遵醫囑定期複查。
生活中要注意這三點
1、保持寶寶的耳朵、耳道乾燥清潔。
2、睡覺時不要一直壓著有溼疹的一側耳朵。
3、母乳餵養時,寶媽的飲食也要清淡,儘量避免高蛋白和海鮮。
九江市婦幼保健院
耳鼻咽喉科簡介
九江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是醫院重點發展專科,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專科特色的科室,科室現有副主任醫師3名,住院醫師4名,其中碩士研究生1名。擁有九江市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斷中心。科室配有中耳分析儀、診斷型耳聲發射,腦幹誘發電位,視覺強化,遊戲測聽,純音測聽等聽力學檢測儀器,能進行兒童聽力篩查、診斷、幹預及康復的各項工作。擁有多種兒童內鏡檢查儀器(如耳內鏡、電子鼻、咽、喉、氣管鏡等)。門診開展耳鼻喉多發病、常見病、疑難複雜病症的診斷和治療。住院部開展:低溫等離子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內鏡下外耳道及鼻腔異物取出術、鼓膜置管、修補術、鼻骨骨折整復術、後鼻孔息肉切除術、外耳道乳頭狀瘤切除術;副耳切除術、先天性耳前瘻管、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頭面部腫塊切除術;頜面部外傷清創整形縫合等各類手術。
學科帶頭人
雷盛欽
耳鼻咽喉主任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臨床醫學系,從事臨床工作10餘年,曾進修於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師從國內著名耳鼻咽喉科殷善開教授,對小兒耳鼻喉科的臨床、教學、科研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能解決本專業較為複雜的技術難題,尤其在小兒鼾症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主持及參與市、區級課題2項,撰寫核心期刊論文10餘篇,其中2007年發表論著《經口電視內鏡下兒童腺樣體切除術49例分析》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擅長扁桃體摘除術、腺樣體切除術、甲狀舌管囊腫摘除術、先天性耳前瘻管摘除術、鼓膜置管術等耳鼻咽喉的各項外科治療。
供稿: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