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自查!幾種「照顧」溼疹寶寶的誤區別再犯了

2020-09-13 我不只是寶媽


臨近換季,寶寶又雙叒叕犯溼疹了!


那些成片的發紅乾燥的溼疹,一年四季都愛在皮膚的老地方反覆擴散,讓寶寶白天鬧,晚上哭,這裡抓,那裡撓。


除了反覆發作,溼疹還特別普遍。在皮膚病門診門口,在商場貨架前,一個焦急的眼神,就能讓溼疹寶寶的媽媽們成功對線。



可惜的是,雖然寶媽們都為溼疹操碎了心,但很多人在如何照顧溼疹寶寶這點上都做錯了。


1

寶寶溼疹原因


這種皮疹多見於5歲下的孩子,嬰兒尤其常見,所以也不是說寶寶大了就不會有了。


溼疹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來說尚不明確,認為與遺傳、環境、免疫、生物因素有關,主要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髮揮著重要作用,有過敏體質家族史的小兒更容易發生溼疹,如果爸媽雙方有一方是過敏體質,那寶寶也會被歸類為是過敏體質。


2、過敏因素: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


3、環境因素:衣物纖維、粉塵、花粉、煙霧、蟎蟲、汗液、尿液、空氣乾燥、溼熱、不夠清潔等外部刺激,都有可能引起溼疹。


4、奶粉因素:當寶寶對配方奶粉裡的牛奶蛋白或者一些特殊成分過敏的時候也會引起溼疹。


5、母乳因素:當母乳餵養的媽媽吃了一些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辛辣,也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而引起溼疹。


2

不是所有紅疹都是溼疹


典型嬰兒溼疹的表現為面頰、額部、頭皮等部位紅斑、丘疹、水皰等,伴有劇烈瘙癢。


嚴重的可泛發全身。


儘管嬰兒溼疹容易反覆復發,但有一半可以1年後完全緩解,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比例還會更高。但仍有約1/3的患兒遷延至成年。


雖然能從發病季節、誘因、部位等因素進行判斷,但非醫學背景的人來甄別是否是溼疹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因此,建議寶寶出現紅疹及時就醫,讓醫生進行正確的診斷,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3

寶寶溼疹不能盲目忌口


寶寶得了溼疹後,很多寶媽就把一些容易激發身體病症的食物「打入冷宮」,比如牛奶、雞蛋、蝦蟹、牛羊肉等民間認為的「發物」。


的確,對部分寶寶來說,它們是可能含有致敏成分。


打個比方,有些溼疹寶寶的身體愛把蛋白質標記成「入侵者」,會想盡辦法「消滅」它。在「消滅」時,就可能出現像溼疹這樣的過敏反應。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但是,千萬別把可能會致敏的食物通通「拒之門外」。盲目忌口,反而會營養攝入不均衡,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建議某種食物在初次食用時給寶寶少量嘗試,寶媽們連續觀察幾天後,如果沒有異常,放心正常吃吧。


4


溼疹不是因為太溼

反而可能是太幹


溼疹,很多人顧名思義地認為溼疹是由於皮膚太溼造成的,其實正相反,溼疹皮膚很怕幹,要經常保持滋潤才行。


所以說,保溼是溼疹皮膚護理的基礎,做好保溼可以事半功倍。


而且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潤膚產品時,應該選擇霜、乳膏這樣的劑型,保溼滋潤效果會更好。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


在沒有加溼的空調間,在需要頻繁洗澡遊泳的天氣,在氣候變化較大的換季期間,以及在臨近的秋冬季節,寶寶的皮膚都容易乾燥,而溼疹也會隨之「變本加厲」「反覆糾纏」。


所以,一定要給寶寶做好保溼工作!


5

得了溼疹,不要濫用抗生素


寶寶得了溼疹,有的撓得自己皮損流血,有的癢得徹夜啼哭睡不了覺。媽媽看了自然會著急上火,甚至會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打住,溼疹可不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也沒有所謂能夠根治的「特效藥」,通常情況下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正確的做法是在正規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比如,糖皮質激素是中度及以上溼疹的一線用藥,合理運用,就可以明顯減輕溼疹所致的多種症狀。


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不建議長期外用激素類製劑,使用激素類製劑也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明確使用及停用指徵。


6

保溼很重要,但別隨便抹


雖然非常遺憾,溼疹沒有特效藥能夠根治它,但為了讓溼疹少復發,寶寶少受罪,正確的保溼非常重要


首先,別信菜籽油、橄欖油等所謂的偏方。


寶寶本就受損的溼疹皮膚,可經不起它們的折騰。使用安全不刺激的保溼成分,才是硬道理。


其次,選霜狀而不是露、液的保溼劑。


液狀的保溼產品,因為自身性狀,非常容易蒸發,反而可能導致皮膚乾燥,加重溼疹。相比之下,霜狀的保溼產品封閉性強,保溼力更好,最適合給溼疹寶寶使用。


還有,保溼霜一定要抹足量,量不足會影響保溼效果。


對於兒童溼疹,推薦每周可以使用 150 g~200 g 保溼霜。一天塗抹至少 2 次,甚至 4~5 次都可以。只要寶寶的皮膚一幹,就可以立即塗抹。


最後,抹的手法要到位,抹前記得搓搓手。


在給溼疹寶寶抹保溼霜前,寶媽們需要先清潔乾淨雙手,把保溼霜放在手心裡來回搓幾下,利用體溫及物理摩擦,把保溼霜搓軟,再從上往下塗抹到寶寶身上。


另外,為了避免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大可不必來回打圈揉按。

相關焦點

  • 趕緊自查,這幾種「照顧」溼疹寶寶的誤區別再犯了
    在皮膚病門診門口,在商場貨架前,一個焦急的眼神,就能讓溼疹寶寶的媽媽們成功對線。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團隊可惜的是,雖然寶媽們都為溼疹操碎了心,但很多人在如何照顧溼疹寶寶這點上都做錯了。今天,就來說說關於寶寶溼疹的 6 句大實話。
  • 秋季寶寶溼疹高發?做好這幾點,寶寶遠離溼疹一整秋
    溼疹期間,皮膚的屏障功能本就已經受損,若加上皮膚乾燥的「打擊」,溼疹只會隨之「變本加厲」「反覆糾纏」。 所以,秋冬季節一定要給寶寶做好保溼工作!雖然潮溼的環境並不會導致寶寶溼疹,但是潮溼、悶熱會引發嬰兒溼疹的加重,所以爸爸媽媽要尤為注意。
  • 寶寶皮膚經常發紅又瘙癢?十有八九是乾性溼疹,媽媽應該這樣做
    不是說溼疹常發於夏季嗎?怎麼現在還會有?寶寶皮膚常發紅瘙癢,可能是患上了乾性溼疹乾性溼疹,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它和溼疹的關係,沒錯,它也是溼疹裡的一種,因為常發於乾燥的冬季或者冬春交替時節,加上它主要的症狀是局部皮膚乾燥粗糙,表面有大量皮屑。因此,也叫乾性溼疹。
  • 照顧第六個月的寶寶 | 乳牙萌出,記得給寶寶刷牙喲
    滿五個月的時候,我發現寶寶下牙床一塊白白的,一顆小乳牙蓄勢待發,馬上就要冒出來啦!出牙期會影響睡眠,上個月的睡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正在出牙」+「溼疹」。其實說從出生開始就可以每天這麼做了,目的一是清潔口腔,二是讓寶寶習慣「刷牙」的動作。(但是我偷懶了……)現在七個多月,他有兩顆牙了,每天早晚我會用指套牙刷給他刷牙,也會用牙膏,唱幾句自己編的刷牙歌,然後數8個八拍,就刷好了。
  • 寶寶長溼疹寶媽怎麼辦?如何擺脫溼疹
    「溼疹」是皮膚科一大病種,從嬰兒到老人每個年齡階段,都可以長溼疹,其發病率很高。面對寶媽們的問題 >>我的寶寶為什麼得溼疹?我的大仔從來沒有長過。寶寶的溼疹用了這麼多藥怎麼還不好?寶寶晚上很難受,又哭又鬧,我該怎麼辦?
  • 溼疹和痱子有啥區別?寶媽別再犯迷糊了
    痱子的表症,主要為臉部、頸部、長了一片一片的小粒子,而還有一大皮膚疾也是這個症狀表現,它就是溼疹。因為表症太過相像,很多媽媽分不清這兩種常見皮膚狀況。因此,就會混淆,耽誤治療。那麼寶寶溼疹和痱子的區別,究竟是什麼呢?
  • 「0-1歲」三個月的寶寶溼疹反覆怎麼辦?
    溼疹就是很多寶寶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一個症狀,家長遇到後會特別著急。那麼三個月的寶寶溼疹反覆怎麼辦?如果寶寶出現了溼疹反覆的情況,那麼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處理。家長可以到醫院諮詢醫生選擇一些治療溼疹的藥膏給寶寶塗抹,這樣就可以有效的緩解寶寶溼疹這個問題了。另外家長還需要注意清洗寶寶溼疹的部位。
  • 【芳香寶寶】寶寶溼疹好用的紫黃膏
    前言:準備紫黃膏的原因是因為在溫柔生產媽媽群中,有位媽媽使用紫黃膏治療好了寶寶的溼疹,還放上照片讓大家一起製作這個好用的油膏,因此我們這些人就依照古方,把這個東西製作出來,原形來自於「紫雲膏」。後來劉亮吟中醫師發現,寶寶的溼疹多半來自於胎內時期所產生的「胎火」,因此加上三黃瀉心湯的成分,就能夠有效地治療溼疹(西醫常說的異位性皮炎)這些問題。
  • 寶寶得了溼疹可以洗澡嗎?
    很多寶媽被名字誤導,以為溼疹是因為太「溼」了。其實恰恰相反,溼疹皮膚特別怕幹,要經常保持滋潤才行。做好了皮膚保溼,不但可以減輕寶寶「癢」的感覺,還可以幫助皮膚更快、更好地自我修復。那麼,到底怎麼給溼疹皮膚保溼呢?
  • 寶寶溼疹,熱疹,痤瘡的區別
    溼疹是一種讓寶媽們談虎色變的疾病,這種皮膚病特別討人厭,嬰兒總是被反覆糾纏。尤其夏天到了以後,天氣悶熱潮溼,很多嬰兒都不能逃離溼疹的困擾。但是如果把寶寶皮膚上,出現的皮疹,都當成溼疹來處理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那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呢?
  • 寶寶身上又紅又癢,是痱子還是溼疹?區分護理就看一篇
    來源: 知貝健康因為天氣越來越炎熱,在育兒班的群裡,最近常有媽媽向班主任提問:「寶寶身上有些地方紅紅的,還老撓,是溼疹還是長痱子啊?」預防和改善溼疹最重要的是找到會誘發溼疹的誘因,然後做好保溼:仔細回想一下,寶寶的溼疹出現或加重之前,有什麼可能的誘因,比如某些植物、粉塵、小動物、食物、裝修材料、某些金屬,比如過熱的環境、過厚的衣物、季節變化,比如反覆抓撓,它們都可能讓原本「緊張兮兮」的溼疹皮膚免疫細胞進入「戰鬥狀態」;
  • 寶寶溼疹和痱子的區別圖片
    核心提示:痱子是由於汗孔阻塞引起的,而引起溼疹的原因有很多,常不穩定。引起溼疹常見有:進食一些如魚、蝦、蛋、牛、羊肉等;吸入某種花粉,如塵蟎、羊毛等;病灶感染如扁桃體炎等;生活環境中的日光、炎熱、乾燥等;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等;消化不良、胃功能失調、新產代謝失常等。可以看出,痱子是暫時性疾病,溼疹是慢性病程。
  • 新手父母要注意,別把寶寶的口水疹誤當溼疹看!
    【每天健康分享7】新手父母要注意,別把寶寶的口水疹誤當溼疹看!剛出生的寶寶在通常都會流口水,有時候甚至嘴巴兩邊紅紅的,有時候皮膚很乾燥脫皮,有時候又有很多小水泡似的,就要當心是口水疹了。口水疹的症狀跟一般溼疹很類似,保溼度如果不足,寶寶的皮膚皆會出現乾裂、發癢及紅腫現象,還會出現一粒粒的小水泡,抓破之後會流出組織液,恐怕引起細菌感染,所以要分辨寶寶是因為口水疹或溼疹而引起發炎,最大的差異在於發炎部位不同:引發口水疹的主要部位集中在寶寶容易沾上口水的地方,像嘴巴周圍或下巴的發炎情況會最為明顯。
  • 寶寶溼疹反反覆覆藥不能停?跟著醫生這樣做,遠離溼疹煩惱
    溼疹,用藥見好,停藥反覆,是時候打破這種「僵局」了。該怎麼治療才能遠離溼疹痛苦呢?嬰兒溼疹的治療是一個矛盾體,因為嬰兒溼疹既是「最好治的」但也是「最難治」的。「好治」是指一般情況正確用藥一周左右就會明顯好轉,「難治」是指「用藥好,停藥犯」病情反反覆覆。因此,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長期耐心的家庭護理是嬰兒溼疹有效控制症狀、預防復發或減少復發次數的重要措施。
  • 原以為是痱子,卻是溼疹,而陽光是罪魁禍首
    如何確定溼疹我家寶寶臉上長了疹子,一直以為寶寶是痱子,問了平安好醫生才知道原來是溼疹。然後我查下了痱子和溼疹的區別,我家寶寶完全符合。溼疹和痱子的區別溼疹又是什麼引起的呢排除相同的環境因素,找出變因,確定引起溼疹的因素
  • 春季寶寶溼疹高發,這4個護理誤區家長別再犯了
    尤其最近又是換季時節,咱們的後臺留言因為寶寶溼疹發愁的寶媽們又多了起來:溼疹這個壞傢伙,尤其愛對皮膚嬌嫩的寶寶出手:乾燥、粗糙、發紅、過敏、起皮、裂紋、泛紅等等,還有反反覆覆的溼疹——不只長在臉上,小手、小腳、脖子後面和膝蓋窩裡都會長,不僅奇癢無比,抓破了還有感染的風險~
  • 寶寶「身高猛漲期」終於到了!趕緊抓住別錯過!否則又要等一年?
    不過,父母雙方個子都不高的也別灰心,這不是還有「三分靠打拼」的空間嘛~只要家長抓住寶寶「長高的三個猛漲期」,保證孩子均衡營養、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習慣、讓孩子少得病,說不定寶寶還能「後來者居上」呢~而且就在此時此刻,娃的第一個「
  • 擺脫寶寶的「分離焦慮」,這8招就夠了!「悅寶園分享」
    寶寶所認定的主要照顧者,大多是媽咪,有時候也可能是保姆,或其他照顧寶寶時間最多的人。寶寶都會留意「當我有需要時,誰最常照顧我、陪我玩」。分離焦慮的發展階段寶寶大約6、7個月開始,會更加留意照顧者有沒有在身邊。
  • 寶寶夏天預防痱子和溼疹有啥好辦法?
    隨著夏季暑熱的到來,寶寶活動量、活動範圍增大,隨著溫度、溼度的變化,寶寶身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令人瘙癢不舒服的痱子和溼疹。,下面的小Tips 新手媽媽們可以趕緊記下來喲~>痱子和溼疹痱子高發於夏季,溼熱環境下,汗液不容易排出蒸發,滯留在汗腺,汗腺頂端的皮膚角質層細胞被泡腫,汗腺出口就被堵住了。
  • 常見的嬰幼兒溼疹有以下幾種類型?看看你家寶寶是哪種?
    溼疹是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不分年齡性別都有可能患上,嬰幼兒也不例外。嬰兒溼疹是指發生在寶寶喝奶時期,有些寶寶一喝奶就溼疹加重,所以又被稱為奶癬,大多數是在短時間內難以治癒的,因而更要注意護理,那麼,嬰幼兒溼疹該怎么正確護理呢?下面小編就不同溼疹的護理來支幾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