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這是9月8日,筆者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雨朵鎮雨朵中學聽到學生說的。近年來,該校在校長黃坤的帶領下,走出一條「孝賢友善、立德樹人」的特色文明之路。
黃坤在家是個好兒子,在學校是個好校長。「我奶奶眼睛不好,看不見亮,爸爸每天上班前,幫奶奶洗臉,弄早餐,下午下班,也是要照顧奶奶!」黃坤家裡他的女兒黃華子楚告訴筆者。黃坤校長的母親多病,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骨質增生、陳舊性腦梗、青光眼、雙目失明等,特別是眼睛失明,基本上以黃坤為拐杖行走。但是自從母親失明以來,黃坤事事為母親著想,讓母親從來沒有感到委屈過。「我兒子很孝順,他在外面工作很忙,做不了吃的給我,回來的路上都會買起來!」黃坤的母親鄧書英也告訴筆者。
在家是好兒子的黃坤,在學校他以德立校以孝育人,讓雨朵中學成為周圍有名的孝順中學。新生開學第一周,有的學校軍訓,黃校長不,他是第一周規範教育,教育孩子懂禮貌,守規矩。
「學校開展的那些活動真有用,小星宇現在放學回家主動幫我們做家務,也懂得體諒爺爺奶奶,不再是家裡的『小皇帝』了。」坐在屋子裡洗菜的父親白福俊欣慰地告訴筆者。
漫步校園,濃濃的德孝文化氛圍讓人肅然起敬,「明德而好學、崇孝而力行」的班風,黑板上《大學》《道德經》《弟子規》等德孝經典醒目。紅旗下的講話講述古聖先賢的故事,特別是家長會上竟也帶有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嶽母刺字的故事……
黃坤是2018年走進雨朵中學的,他進校就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以德立校家長委員會」,以鎮關工委、學校骨幹教師為代表、學生家長代表等組成,定期開展講述有關學校、家庭中好行為好習慣的生活小故事,然後讓教師們在每一個班級中班會課上講述。
雨朵中學地處城鄉接合部,全校500餘名學生,60%是留守兒童,為培育「學校即家庭」的教育生態,黃校長每天教室黑板上寫上吃藥穿衣的溫馨提示,不厭其煩地教孩子們洗臉、繫鞋帶、擠牙膏,他在學校宿舍貼上「我的宿舍,我的家」的照片,學生「日行一善」善舉牆,讓孩子們在愛與溫暖的陪伴中成長……學校處處浸透著濃濃的關愛之情。
「以德立校以孝育人,讓孩子們在傳承中創新,根植孝行於內心,達到日用而不覺。」這是黃校長對素質教育有著自己的見解。每周一節德孝課,每周一次孝心作業,每月一次德孝實踐活動,每月一次家長德孝大講堂,每年一屆「最美孝心少年」評選,以此教育和感化教育學生。
黃校長還帶領學生在校外進行德孝實踐,雨朵敬老院是孩子們最常去的地方。近3年來,雨朵中學每年500餘名學生分批定期去該敬老院送愛心,孩子們給老人們洗腳梳頭、捶背剪指甲,歡聚一堂;農忙時節,田間地頭成為教育實踐園,孩子們和父母一起下田勞作……
「我一定會按照黃校長的要求去做,悉心照料年邁的奶奶,承擔家庭重擔,不讓爺爺奶奶傷心。我決心好好學習,孝敬父母,做一個有孝心、知感恩的孩子!」這是雨朵中學八年級三班的曹榕榕在她的日記中寫到。
「以德立校以孝育人」,黃校長的教育理念,如今在雨朵中學開花結果,在烏蒙山大地,在水西之濱,在黔西縣雨朵鎮這塊土地上,溫馨著人們,教化著一方,召喚著一方的文明發展。
周芝杉 楊 君 貴州民族報全媒體記者 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