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英劍寫的文章《大牌學者不願「當官」?哈佛40餘位系主任情況分析!》,如下所述:
從哈佛大學近40位系主任的遴選條件和過程來看,哈佛大學的系主任通常都不是大牌學者擔任,大牌學者更加願意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當中。
在國內高校中,系通常就是一個最小的學術單位,與國外高校系的設置是相似的,這樣設置有利於國內外高校之間的對等交流與合作。
但是目前國內高校的系,逐漸變成了一個只會出人、出力的教學單位,甚至連一個完整的教學團隊,在很多國內大學裡頭都算不上。系變成了學院的附屬品,而學院院長則通常可以隨意支配和管理系的人、財、物,這導致每個系的系主任似乎變成了一個只會傳達學院院長命令的傳聲筒,對系的管理和發展起不到任何幫助作用。
系主任,在國外高校對系的作用,是比學院院長的作用還要大得多的。而在國內高校,很顯然,學校的各種任務和利益都是先下放到學院這一層級,再由院長進行分配和管理,並沒有直接往下交給各個系,這樣並不利於系裡面每位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也導致每個學院的院長終日事務纏身,不利於學院和各個系的整體發展。
系主任通常在教師人數少的單位中,是輪流擔任的;另外一種是上一屆的學院領導自己物色出來的接班人,然後直接在學院大會任命,基本上很少看到由全體教師投票選拔出來的系主任。
系主任選拔出來,也僅僅是一個傳聲筒,對於系主任的職責和管理並不明確,看到系主任能夠多賺一些績效工資,還能少幹活,多命令別人幹活,就會有很多不在科研一線的老教師想當,其實,這些老教師的思想已經落後時代潮流,這些人擔任系主任並不利於系裡面每個教師的發展,更不利於學校的發展。
而那些大牌教授們,認為系主任的績效工資太少,還要做很多得罪人的行政工作,遠不如自己搞科研項目的經費來得輕鬆,並不願意擔任這一系主任職位。
其實,應該讓這些大牌教授們來擔任系主任,這樣既可以服眾,又可以幫助一個系快速發展,而不僅僅把一個系變成教學單位。因此,設置什麼樣的系主任選拔機制,是決定一所高校能否成為未來一流大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