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應循序漸進引導,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心理

2020-12-13 小魚芭芘

孩子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這樣循序漸進引導,即可幫助消除恐懼心理!

趁著最近天氣比較好,張叢和老公帶著兒子叮叮到動物園,希望能夠讓孩子多認識一些小動物,增長他的見識。不過,在進入動物園之後,叮叮就漏出了非常恐懼的表情,雖然張叢和老公一再安慰叮叮,但是都沒有用,他就一直依偎在媽媽的懷裡,根本不下來。

其實,叮叮平時非常活潑,膽子也非常大,無論看到陌生人還是到了陌生環境,都應對自如。不知道為什麼,叮叮特別害怕動物,這讓張叢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叮叮這種情況也很普遍,有些孩子平時很勇敢,但是看到小貓小狗就會非常恐懼,完全不敢靠近。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改善呢?

孩子為什麼會恐懼小動物

1.父母經常用動物恐嚇

當孩子不聽話時,很多父母會用一些小動物來對他們進行恐嚇,希望他們能夠停止錯誤行為。比如最常用的就是:小狗咬你、大灰狼把你叼走等等,這種使用動物恐嚇的方式,會增加孩子們對動物的恐懼情緒,同時還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讓他們誤認為,所有的動物都是兇狠恐怖的。

2.曾經被動物傷害過

孩子在幼兒階段時,對很多事物都比較好奇,尤其是看到小動物,總想觸碰一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動物可能會咬人、抓人等等,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孩子們就會變得特別懼怕動物,時刻擔心他們是否會攻擊自己。所以在看到動物時,完全不敢靠近。

3.周圍人的不良影響

孩子們最初的意識,大多數來自身邊的人,比如說父母、親人、小夥伴等等。如果在這些人中,有人特別害怕小動物的話,對孩子也會產生影響。比如說一些媽媽特別膽小,看到動物就表現出恐懼的表情,甚至發出一些恐懼的聲音,這些都會增加孩子對動物的恐懼程度。

面對孩子害怕動物,父母該如何糾正

1.養一隻小寵物

其實,消除孩子內心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孩子接觸,並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所以有條件的話,父母不妨在家裡養一隻小動物,比如說小兔子、小倉鼠等等,讓孩子們每天照顧這些小動物,並且近距離地接觸他們。在養的過程中,孩子的恐懼心理就會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會萌生更多愛心。如果孩子最初比較恐懼的話,父母也別著急,可以用一些讚美性的語言來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克服恐懼心理,並做好榜樣。

2.看一些溫馨有愛的動畫片

現在很多動畫片都是以動物為原型的,如果孩子對動物比較恐懼的話,也可以讓他們看一些類似的動畫片,讓他們明白小動物並不完全是兇狠的,有很多小動物也非常可愛,降低他們內心的恐懼和壓力。同時,還要注意,在生活當中,儘量不要讓孩子看一些動物們血腥的撕咬畫面,這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導致他們對動物更加害怕。此外,如果想要讓孩子接觸動物的話,儘量從可愛的小金魚、小兔子開始,不要讓孩子直接看一些蛇、鱷魚、狼狗等等,這些動物看上去比較兇狠,會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

總之,孩子對動物表現出恐懼,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尤其是一些膽小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在改善時,父母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式進行,千萬不要強迫他們,更不要刻意的去給他們灌輸一種觀念,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消除恐懼心理最好。

孩子的好奇心家長應正視,需要科學合理引導,這些做法不可取!

謙讓是一種優秀品質,培養時切勿強迫,可從這3個方法做起!

孩子花錢沒有節制,都是消費觀缺失,想糾正父母需這樣做

相關焦點

  • 寶寶害怕聲音,家長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希望寶寶快些長大吧。寶寶害怕聲音,家長該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1、 耐心陪伴消除恐懼當幼兒感覺害怕時,家長多陪陪寶寶,做好安撫。可馨育兒說,若幼兒入睡時害怕,家長可能床邊上陪著Ta,並講一些小故事、唱唱歌、讓寶寶輕鬆、甜美的進入夢想。若突然的聲響讓寶寶有些害怕,家長要護好寶寶,避免讓其一個人承受。2、 告知幼兒加以注意如果寶寶害怕吹風機的響聲,可提前讓寶寶知道,「媽媽,剛洗過頭髮,要使用吹風機,它可以讓媽媽的頭髮很快變幹!
  • 孩子突然變得膽小還黏人,家長做好4件事,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怕什麼,對太小的孩子來說,可能無法正確表達,需要家長日常多關注,找出孩子恐懼原因,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例如,孩子不敢靠近小動物,家長可以牽著孩子的手,一點點靠近,讓他慢慢適應,再試著伸手摸一摸;害怕和小朋友一起玩,家長可以先給孩子示範如何與小朋友交談、玩耍,再引導孩子獨立與小朋友溝通,同時注意教孩子一些溝通和交友技巧,提高孩子社交能力,擴大社會交往面。
  • 害怕,恐懼,別讓孩子心裡住下「怪獸」(含小測試)
    恐懼雖然是一種心理及情緒反應,但孩子的生理卻能十分清晰地表現出來。通常受到驚嚇的孩子都會出現這樣一系列狀況: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臉色蒼白、四肢無力、出冷汗、尖叫逃竄、躲避退縮、抑鬱寡歡,甚至痛苦絕望。這時候,家長要及時安撫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然後,要用語言上的寬慰和科學的解釋來消除孩子的恐懼,特別是當很多恐懼是孩子對人、物及環境不熟悉所造成時。
  • 怎樣引導孩子擺脫「膽小懦弱」,做好這5點,讓孩子克服恐懼害怕
    ,不產生恐懼的心理,只有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去做事,孩子才會在鍛鍊中,培養膽識,變得更加堅強。,這就需要父母細心地觀察,知道孩子膽小的原因,才能針對病根兒去改善孩子膽小,鍛鍊孩子的膽識,那麼,幫助孩子消除恐懼,找到孩子產生恐懼的原因,也要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 寶寶最害怕的幾件事,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爸爸媽媽眼中再平常不過的事可能在寶寶眼裡就是恐怖事件,寶寶日常最怕的5件事,媽媽們你們可知道?了解寶寶怕什麼,然後再幫他克服恐懼心理吧!,讓寶寶有個心理準備。3、寶寶最怕的事件之突然的巨響趕走恐懼:嬰兒因為噪音刺激而哭泣時,父母應馬上抱起他(她),給予足夠的安撫,而且要避免連續讓嬰兒接受令他們恐懼的噪音繼續強化。
  •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懼心理?
    其實,這是孩子害怕恐懼的心理作怪。   聽見牙鑽「吱吱」地在牙齒上來回磨動的聲音,很多孩子的確很恐慌,有的孩子在牙椅上坐立不安,極其不配合,家長常常要好說歹說,最後甚至要發脾氣。其實,這是孩子害怕恐懼的心理作怪。看牙醫就是一個習慣問題,看得少、不了解也是產生恐懼心理的因素之一。
  • 孩子膽小、害怕怎麼辦?這幾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平時,小傑自己也不敢獨處,他總說害怕,媽媽問他怕什麼,他又說不清楚,結果總是自己一個人悄悄地流淚。其實,膽小是出於孩子的一種恐懼心理。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產生恐懼的直接原因是中樞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過於敏感,這種過度敏感一方面與母親懷孕期間緊張過度、憂慮以及難產等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父母對孩子過多地進行限制或者過度保護、溺愛等有關。
  •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自於認知發展的過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有時候,孩子膽小甚至恐懼源自於父母的遺傳和影響,如果父母的膽子小或者表現出特別害怕某些事物,那麼孩子在出生可能以後也會有與父母一樣的表現。比如,我害怕各種蟲子,一見到就會不自覺的躲開,這就讓我家寶寶有同樣的表現。另一方面,有時候外界事物的突然刺激驚嚇到孩子,也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從而出現牴觸的行為。
  • 「媽媽我害怕」,如何應對兒童恐懼?大部分兒童恐懼都是階段性的
    我應該怎麼引導?」 我想,很多父母可能都遇到過果果媽的情況,在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六歲以前,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害怕和恐懼,比如:害怕陌生人、害怕黑暗、害怕一個人睡覺、害怕閃電、害怕怪物、害怕奇怪的裝扮、害怕鬼魂等等。
  • 運用系統脫敏療法消除恐懼心理初探
    恐懼心理的存在是對法 輪功痴迷者實現成功挽救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障礙。在痴迷法 輪功以後,習練者不斷被所謂的「掉層次」、「惡報」、「淘汰」、「銷毀」、「形神全滅」等信息暗示,對李 洪志產生極度畏懼,直至將其「神化」而頂禮膜拜,在內心深處不敢有絲毫的冒犯,思維方式變得十分簡單。因此,消除法 輪功痴迷者的恐懼心理,幫他們去掉帶在頭上的緊箍咒,就成了挽救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 孩子獨自聽恐龍故事膽子變小,減輕恐懼害怕心理,父母應該看看
    對於幼兒和稍大的兒童來說,在生長發育的某些階段,有一種大多數童年共同的懼怕對象,可能某一個場景的瞬間,所以對孩子的恐懼心理應當適當的方法與疏導。那麼家長應該怎麼來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讓他們正確地面對恐懼呢?
  • 寶寶見狗就大哭,如果你的孩子害怕動物,這個好建議會有幫助
    孩子對貓狗的害怕其實並不罕見,有很多家庭的父母都表示孩子從小就是很害怕動物,其實這往往是因為孩子經歷了什麼讓他害怕的事情,家長們應該找到讓孩子抓狂的原因。,留下難忘的心理印象。①理解孩子家長們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小朋友們面對未知的生物,或是比自己體積大的動物會有害怕的心理,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應該給予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膽小。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如何幫他克服恐懼,父母的回答很關鍵
    不過這還不是真正的恐懼心理,只是會引起痛苦的感覺,更像一種生理反應。作為一種心理反應的恐懼感,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的發展而產生和變化的。嬰兒時期,寶寶會怕飢餓、孤獨、噪音、以及任何引起生理上不舒適的因素。等他們漸漸長大,害怕也會隨之變得更多更複雜,比如黑暗、死亡、陌生環境、不可預知的事、幻想出來的怪獸.....
  • 假如體檢查出有大病,告訴他:心理恐懼更讓人害怕
    癌症患者心理困擾較為嚴重,影響預後效果,針對其心理困擾影響因素予以相應的治療及護理幹預,對改善患者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前段時間我們接到了一個網友的留言說:「害怕自己以後得病,現在每一刻都非常緊張,過度焦慮,特別苦惱,腦袋發木,每天胡思亂想,一直在擔心,極度害怕。」
  • 害怕到尖叫 揭秘3-6歲寶寶恐懼真相
    很多3-6歲的孩子會出現恐懼的心理現象,孩子3歲恐懼的現象尤其明顯。很多情況下,父母都會認為孩子這種「恐懼」是膽小,會責備孩子不夠堅強、大膽,甚至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的心理發展出現了異常。準確來說,這種「膽小」心理其實是寶寶的「恐懼」心理,它反而是孩子的心理在正常向前發展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恐懼情緒產生的原因。
  • 下雨天打雷閃電孩子嚇到哭鬧,父母科學引導幫孩子克服心理恐懼
    2)有些孩子害怕雷雨閃電,可能是因為父母或家人傳遞了一些不安信息,比如,打雷閃電時,父母也表現出緊張和害怕,渲染了緊張氣氛,孩子當然也會跟著害怕。3)有的家長過度渲染雷雨閃電的危害,讓孩子從心底產生恐懼。
  • 為什麼寶寶一見到某個人就會哭?原因家長要了解,別大意
    當然,對於這種籠統的解釋,我是不支持的,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雖然,年幼時期的寶寶因為認知能力有限,容易對陌生事物感到恐懼。但是,如果寶寶特別害怕或者恐懼某個人、某件事,就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如果這份恐懼寶寶一直沒有消除,當寶寶在遇到這類事物的時候,就隨時演變成各種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問題,比如心理緊張、身體不適、睡眠質量低下等等。
  • 寶寶最恐懼的8件事
    那麼,寶貝可能會害怕哪些事情,又該怎樣消除寶貝的這種恐懼心理呢?耐心地向寶貝演示怎樣開關這些電器,讓他明白他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開關來控制這個東西,這樣可以幫助他理解他們無法傷害他的道理。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裡,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 「媽媽,我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這三招比說「別怕」管用
    當孩子受到驚嚇,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要避免一些錯誤的做法,並且採取科學有效的方式來緩解孩子的恐懼與焦慮。二、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 ,父母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問問孩子為什麼會感到害怕,並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告訴他事實並不是他所想的那麼可怕。
  • 孩子為何會產生恐懼心理
    孩子對一些事物產生恐懼,是其成長發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體驗,它的內容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化。  如:出生5-9個月的孩子會對陌生人感到害怕;2歲以內的孩子很容易被巨大的聲響嚇住,2歲的孩子最害怕親密相處的人離開他;3、4歲的孩子會特別害怕響聲、黑暗和未知的東西,怕動物、怕孤獨;5歲的孩子仍然怕黑,害怕在黑暗處受傷;6、7歲是一個充滿想像的恐懼年齡。